對于人們不大熟悉的“飲用水應急措施”,陳衛教授專門作了解釋。她說,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要因地制宜地考慮備用水源,以應對污染、戰爭等突發事件時啟用。備用水源形式是多樣化的,關鍵是因地制宜,如采用城鎮區域供水、城市周邊水庫蓄水、利用地下水等,而備用水源必須平時維護,才能在應急時發揮實效。目前很多城市都亟待深入工作和論證備用水源。飲用水應急處理技術對突發性水污染時的水質安全至關重要,然而,絕大多數水廠還沒有應急技術儲備。今年年初,南京市自來水總公司自主立項并投入資金,與河海大學合作,開展了關于南京供水應急水處理技術應用的研究,公司領導高度重視,各水廠廠長和技術人員都積極參與,對一個講求經濟效益的企業來說是難能可貴的,因為這項工作的社會效益遠遠大于經濟效益。
對于自來水能否直接飲用的問題,陳衛教授說,飲用水與直飲水是兩個不同的概念,直飲水水質要達到更高的水質標準要求。南京的自來水出廠水水質是穩定達標的,比如,國家標準要求出廠水濁度為1度,南京市自來水出廠水能達到0.5度。別小看這0.5,把水濁度從100提高到10是很容易的,從10提高到1就很不容易。雖然高于國家標準,但我們仍然不提倡直接飲用,因為畢竟不是按直飲水水質標準生產的。對于城市普及直飲水,尤其在大中城市,我認為不必要,因為直飲水對生產工藝、輸送管網以及管理等各個環節的要求很高,投入巨大,至少在南京這樣的大城市近期內是不現實的。而在高星級賓館、高檔住宅區等有特殊需求的樓宇或住宅區內實施直飲水有一定可行性。
對于目前承擔的科研工作情況,陳衛教授說,研究所得到了學校和社會同行等多方支持。研究所目前已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城市水循環過程中水質轉化規律與安全保障技術基礎研究”、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863計劃)專項課題“關于飲用水深度處理生物安全性關鍵技術”,以及江蘇省社會發展基金項目“南京長江水源突發性污染應急水處理技術應用”等10多個科研項目。這些研究的重點是解決由于水源水質下降,常規飲用水凈化工藝難以有效去除水源水中有機氯化物(液氯消毒副產物)、POPs(持久性有機物污染物)、內分泌干擾物和藻毒素等有毒有害污染物,而新的飲用水水質標準要求又更加嚴格這三個方面構成的矛盾點。這就意味著要研究如何強化常規水處理工藝,或在此基礎上如何增加預處理和深度處理,還要不斷針對研究中產生的新問題來研究新理論、研發新技術和新工藝。我們團隊的研究人員都有很強的使命感和責任心,對課題研究投入了極大的熱忱。我們有些試驗研究是在城市邊緣的生產基地進行的,大家很辛苦,還經常放棄雙休日,甚至寒暑假也不休息。今年國慶長假時,我實在過意不去,請年輕人放假回家,結果還是有人只休息了三天就回來工作了。
不難看出,陳衛教授對自己從事的研究課題傾心傾力,對飲用水安全研究所的未來充滿了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