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熱點專題 >> 其它專題 >> 水污染防治 >> 

善待江河

時間:2006-11-24 來源:原載《中國環境報》 作者:


  治水沒有終極目標
  如果由于根治、開發使河流常年斷流,甚至原有的基本功能喪失,那么根治就是不成功的。
  "治國先治水",這是幾千年中國的德政名言。新中國成立后,對于幾大河流都提出了治理目標和口號。1950年提出"一定要把淮河修好";1958年提出要"把黃河的事情辦好";1956年又提出"高峽出平湖"的宏偉目標;1963年提出"一定要根治海河"的口號。
  這些宏偉藍圖極大地鼓舞了各級政府和廣大水利水電工作者,筆者也是在這種大背景下選擇了終生與江河為伍的目標。50多年過去了,治水成績很大,但是我們的治水目標還只是"生存吃飯"階段。數十年開發治理過程中,隱性的負面效益也開始顯露,新的問題不斷出現,如人水爭地、人與人爭水愈演愈烈;許多河道出現了小洪水高水位,小水大災的局面;有些河道淤塞嚴重,尾閭排泄不暢;病險庫很多,工程老化失修嚴重;蓄滯洪區建設滯后,甚至喪失了蓄洪能力,蓄泄兼籌的治水方針受到新的挑戰;很多河流由于過度開發,已經變成季節性、間歇性河流。以海河流域為例,自5060年代大躍進和根治之后,水資源開發程度超過98%,從黃河以北至燕山腳下近百條河流幾乎都變成河灘,50年代號稱九河下梢的天津還能接受海河來水200多億立方米/年,2000年后僅有4億立方米/年。筆者記憶中在上個世紀40年代,從河北石家莊的深澤縣,可以揚帆順滹沱河直達天津,但60年后400公里的干河灘簡直可以跑汽車了。
  大江大河一定要能行大洪水,如果沒有洪水了,也就稱不起大江大河,洪水是反映江河和生命生存的自然現象,洪水不能根治,也無法根治,因為按目前的科學水平,我們無法掌握長期天氣預報,更無法準確了解到曾經發生過的歷史洪水,只能根據社會經濟發展的不同階段和承受能力,進行不同標準的防護;大江大河要經常有水,不能斷流,如果由于根治、開發使河流常年斷流,甚至原有的基本功能喪失,如停航、生物消失、地下水驟降等,那么根治就是不成功的,需要作"根治"的后評估,甚至廢止一些工程,換取人與自然的和諧。在任何一個地區,任何一條河,利用水資源的增速率,一定要低于水資源的更新速率,目前的情況是我國很多地方的水資源開發遠遠超過了國際公認的水資源開發程度為40%的警戒線標準。以此而論,中國的很多江河可以從花名冊中消失了。
  還有一種傾向,就是把大堤修得高高的,把蓄滯洪區壓得小小的,甚至取消分洪區,這樣做的結果,使河道束窄在兩堤之間,造成小洪水高水位,其后果是風險很大。

上一頁 頁碼:[<< 1 ...6 7 8 9 10 >>] 下一頁 共10頁

打印】 【網站論壇】 【字體: 】 【發表評論】 【關閉

微水會

更多關于 善待江河 的資料

    第十六屆城市發展與規劃大會

    推薦書籍


      《高濃度有機工業廢水處理技術》
      作者:任南琪
      內容簡介:

      《水的再生與回用》
      作者:【美】林宜獅
      內容簡介:

    合作邀請:010-88585381-805

    免费a级毛片18以上观看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