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熱點專題 >> 其它專題 >> 水污染防治 >> 

善待江河

時間:2006-11-24 來源:原載《中國環境報》 作者:


  科學認識和治理黃河
  黃河輸沙乃是一種歷史現象、自然地理現象,夢想讓黃河變清的想法至少是天真的、不科學的。
  黃河是非常難治的一條大河,歷史上黃河給中華民族帶來了無數的災難。為什么難治?人們常言水少、沙多、水沙不同源,千百年來人們的治黃目光集中在束河攻沙、清水刷沙。解放后50多年,治黃目光又集中在建設高壩大庫上,結果都不理想。近期又有人提出要使黃河變清,但是,人們往往忽略了黃河之功。黃河還是造物之河,千萬年以來,黃河挾帶大量泥沙奔騰東下,造就了黃淮海沃野千里,至今養活著4億人口和國運所系的黃淮海大平原,這就是黃河的兩面性。
  中國科學院地質和地理研究所對黃淮海沖積平原進行過詳細的勘探研究,得出的結論是1萬年黃河泥沙淤積層相當于年平均淤沙9億噸以上,也就是說萬年前,黃河流域的年侵蝕量大于9億噸,在這個時期,黃河中、上游人口稀少,植被比現在肯定好,人類活動對黃河影響甚微,現代黃河,由于中上游人類活動加劇,植被破壞較大,使年輸沙量增加了6億噸,達15億噸左右。以上資料之寶貴,在于它說明了黃河輸沙乃是一種歷史現象、自然地理現象,夢想讓黃河變清的想法至少是天真的、不科學的。現實的問題是盡量減少其水土流失,科學合理地調度水沙,使其繼續造福于人類,而不能期望黃河變清,黃河不會變清,也不能變清。

上一頁 頁碼:[<< 1 ...5 6 7 8 9 10 >>] 下一頁 共10頁

打印】 【網站論壇】 【字體: 】 【發表評論】 【關閉

微水會

更多關于 善待江河 的資料

    第十六屆城市發展與規劃大會

    推薦書籍


      《高濃度有機工業廢水處理技術》
      作者:任南琪
      內容簡介:

      《水的再生與回用》
      作者:【美】林宜獅
      內容簡介:

    合作邀請:010-88585381-805

    免费a级毛片18以上观看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