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熱點專題 >> 其它專題 >> 水污染防治 >> 

善待江河

時間:2006-11-24 來源:原載《中國環境報》 作者:


  計算水資源應更科學
  無論是水電建設、調水工程還是各方面水資源開發,為了更安全和可持續發展,應研究適合中國國情的科學的計算方法。
  在過去的水資源開發中(包括調水計劃),大多數采用以多年平均來水量計算為基礎,其農業用水采用50%保證率,工業用水采用75%保證率,城市生活用水采用90%以上的保證率計算,而且水文系列選用越長越好。對于防洪功能來講,長系列是安全的,但對水資源開發,長系列未必安全。
  我國水土資源的利用和建設,經歷了50多年大規模改造,地形地貌、地面附著物、植被條件都發生了很大變化;地球的溫室效應對降雨、蒸發也發生了很大變化;上游退耕還林,坡改梯改變了雨水的入滲條件;城市化、工農業發展增加用水等情況,反映到徑流系數的變化很明顯。以華北灤河為例,1956年~200446年長系列多年平均徑流為23.2億立方米,1980年~200020年系列多年平均徑流為19.0億立方米,短系列比長系列潘家口入庫平均水量衰減18%。進入21世紀,衰減的速率仍不斷加大,天津和唐山的用水日益緊張,但此間的降雨減少不及10%,10%的水哪里去了?只能認為上述地質、地理、植被和人類活動加劇造成來水量減少。所以西方發達國家正在研究和采用新的水資源計算方法,通過先進的遙感技術實時修正徑流系數,為了使徑流更接近計算水平年,采用相鄰近的20年平均值更為安全。
  我國是全世界13個缺水國家之一,隨著經濟建設和城市化的發展,無論是水電建設、調水工程還是各方面水資源開發,為了更安全和可持續發展,應研究適合中國國情的科學的計算方法。有人會以水文氣象的周期性為由為傳統方法辯護,但周期性不等于相似地重復,周期性衰弱是大趨勢。

上一頁 頁碼:[<< 1 ...4 5 6 7 8 9 10 >>] 下一頁 共10頁

打印】 【網站論壇】 【字體: 】 【發表評論】 【關閉

微水會

更多關于 善待江河 的資料

    第十六屆城市發展與規劃大會

    推薦書籍


      《高濃度有機工業廢水處理技術》
      作者:任南琪
      內容簡介:

      《水的再生與回用》
      作者:【美】林宜獅
      內容簡介:

    合作邀請:010-88585381-805

    免费a级毛片18以上观看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