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熱點專題 >> 其它專題 >> 水污染防治 >> 

善待江河

時間:2006-11-24 來源:原載《中國環境報》 作者:


  有些專家提出"建設新生態"理論,貌似創新,實際上是為破壞生態環境尋找借口。
  生態學源于生物學,生態破壞了,一般只能修復,就像千百年長成的天然林被砍伐或淹沒就再也不存在了,人工林和經濟作物替代不了天然林的生態功能,但是,今天建立"新生態"的論點還是很有市場,誤導了一批天真的開發者。
  以上觀點,并非反對開發水能資源,而是希望改變一下開發的規劃思路,如對航運要求不高的河流可以由梯級開發轉變為重點開發,雖然損失了一些水頭,但減少了環境代價,使環境開發更加協調。
  莫使河灣變河灘
  建設引水式電站貌似經濟,對生態環境卻是貽害無窮。
  在一些中小河流,由于坡陡流急,形態彎彎曲曲,裁彎取直,即可獲得高水頭大能量,隨著隧道施工技術的日新月異,引水式電站在西南山區遍地開花,不占地不移民,經濟效益顯著,何樂而不為?以西南某河梯級開發為例,在27公里的河長上有880米的落差,建設了5個梯級電站和一個龍頭水庫,利用落差780米,總裝機1.76KW,可以說是開發快、效益好的典型。但可以想像年平均徑流量只有兩個流量的小河流,除汛期外,全部徑流都經過隧洞或引水渠發電,河道經常干枯,河灣變河灘,從此,河流生態環境發生了根本的改變。緊跟而來的就是河灘的開發,河道變窄,造成汛期洪水泛濫。
  所以,建設引水式電站貌似經濟,對生態環境卻是貽害無窮。最近有些很有名氣的專家學者,為了發電,眼睛盯住了高原湖泊,提出從青海扎陵湖、鄂陵湖引水,直接引入黃河龍羊峽水庫上游,可獲得1600多米水頭的發電效益。但是,黃河至少600公里的大彎道可能變成河灘,甘南濕地大大萎縮,扎鄂兩湖也將逐漸消失。更有人提出設想從西藏林芝至墨托將雅魯藏布江取直,獲取4000萬裝機的水電站,但從此美麗壯觀的雅魯藏布江的底杭峽谷將變成干河谷。這些人的頭腦只有開發、開發、再開發,沒有生態和環境。
  筆者呼吁并建議,今后,凡引水式電站的環評和立項審批必須從嚴,確實需要建設的,也要留出足夠的枯水期流量還給河道,已經建成的,也要改變運行方式,確保河灣不脫水和常流水。當然,這不是件容易的事,很多人包括一些權威人士會站出來反對,并舉出國外很多實例來強辯。但他們最站不住腳的是忽視了中國的國情、河情和水情。

上一頁 頁碼:[<<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頁 共10頁

打印】 【網站論壇】 【字體: 】 【發表評論】 【關閉

微水會

更多關于 善待江河 的資料

    第十六屆城市發展與規劃大會

    推薦書籍


      《高濃度有機工業廢水處理技術》
      作者:任南琪
      內容簡介:

      《水的再生與回用》
      作者:【美】林宜獅
      內容簡介:

    合作邀請:010-88585381-805

    免费a级毛片18以上观看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