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對中國水資源情況的認識
要全面、辯證、歷史地認識中國水資源的情況。
是否都是不利的?一般分析認為,人均水資源少;時空分布不均;還有泥沙問題等等,結論為:中國是世界水旱災害最嚴重的國家,而且水旱災害越來越嚴重。
實際情況是:上述分析反映了真理的一個方面,但還有另一面。試看實踐:中國為什么能養活12億人?為什么年年增產?為什么經濟能發展?因此,要看到水資源情況的兩面性,如:
1.1關于人均水資源
首先,這是隨人口而變動的,F在有各種缺水標準。國際公認的是一位瑞典專家提出的缺水標準,按她的劃分,1997年,中國人均水資源2220m3,預測到2030年,人口16億時,人均水資源1760m3,到了嚴峻時刻。
其次,人均水資源不是唯一指標。還有降水量,要考慮土壤水,還有過境水量。按表1,上海和寧夏都是人均水資源最貧困的地方?不能不看實際情況引用指標,也不能各取所需引用指標。
1.2時間分布
由于季風氣候影響,各地降水主要發生在夏季,大部分地區汛期連續4個月的降水量占全年的60%~80%,水資源中大約2/3左右是洪水徑流量。
有利一面是雨熱同期,可以有雨養農業,靠天吃飯。不利一面是有水旱災害。
1.3空間分布
四個區(干旱區、半干旱區、半濕潤區、濕潤區)是我們生態環境的基礎,水資源與土地資源不相匹配。人口集中在濕潤和半濕潤區,最缺水的是季節性干旱的半濕潤區,即黃淮海平原。干旱與半干旱地區,人均水資源不少,但生態環境脆弱。
1.4泥沙
移山填海是自然規律。沖積平原是泥沙杰作,形成了185萬km2的沖積平原和山間盆地,成為中華民族生存和發展的重要基地。但在開發山區和平原中,泥沙也帶來了各種問題。
1.5氣候變化
近年來的北旱南澇仍在歷史變化的幅度以內,溫室效應的影響還不能確定。
中國城鎮供水排水協會(中國水協)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城鎮水務發展戰略國際研討會指定網站 國際水協會中國委員會工作網站
全國中長期科技發展十六項專項之一、中國十六大中長期重點專項 - 中國水體污染防治重大專項發布網站
技術支持:沃德高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3-2011 版權所有 京ICP備12048982號-4
通信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9號城科會辦公樓201(100835) Email:water@chinacitywater.org Fax:010-88585380 Tel:010-88585381版權所有: 水世界-中國城鎮水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