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熱點專題 >> 其它專題 >> 水污染防治 >> 

中國水資源戰略研究中幾個問題的認識

時間:2006-11-24 來源: 作者:


  6關于城市和工業用水及防污減災
  在城市和工業用水方面,要從不夠重視節水、治污和不注意開發非傳統水資源轉變為節流優先、治污為本、多渠道開源的城市水資源可持續利用戰略。
  在防污減災方面,要從以末端治理為主轉變為以源頭控制為主的綜合治理戰略。
  6.1節水和防污的關系
  城市和工業用水的70%以上都將轉化為污水。預測2010年的單位投入:供水設施約8/m3,污水處理約10/m3;而節水措施約3/m3.
  6.2防污中,末端治理和源頭治理的關系
  末端治理,防不勝防。源頭治理,變污為寶。
  我國過去的問題:重供水輕節水忽視防污。防污中,重末端治理輕源頭治理。
  因此,應提倡3R
  Reduce,盡量減小用水量;
  Recycle ,盡量使用循環水;
  Reuse ,污水處理后再利用。
  7生態環境與水資源的關系
  在水資源配置中,要從不重視生態環境用水轉變為在保證生態環境用水的前提下,合理規劃和保障社會經濟的用水。
  對生態環境和水資源關系,有各種不同的說法。必須認清以下幾個概念:
  7.1生態環境和生態環境建設
  生態環境的原意一般相當于“自然環境”或“自然地理環境”,但現在的含義是指人類生存發展所需的生態系統方面的條件,特別指植被和水源方面的條件,因為這是各種生態系統存在的基本條件。
  生態環境建設似乎是中國獨創的名詞(國外的一般提法是恢復生態環境),是指為了保護、恢復和改善生態環境的建設工作,包括植被建設和治理坡溝及小型水利等工程建設。在水土保持和荒漠化防治中,都需要兩者密切結合。
  7.2生態環境建設和水資源是一種相互依存的關系
  生態環境建設可以改善小氣候,調節地表徑流(攔蓄洪水、增加枯水),并控制土壤侵蝕,從而改善當地的農業生產條件和生活環境。生態環境建設對河川徑流的作用,在中小流域和一般暴雨情況下有明顯效應,但對大流域和大暴雨影響不明顯?偟恼f,生態環境建設有助于流域水循環的可再生性維持,是水資源可持續利用的重要基礎。同時,生態環境也要消耗一定的水量,在一定程度上減少河川的總徑流量,這在濕潤地區影響不明顯,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區影響較顯著。
  7.3防止兩種片面性
  一是誤認為植被建設能增加水源,因此不顧當地的天然降水量,盲目植樹造林,結果不但植樹造林不成功,而且還可能消耗了水源,反而導致環境的破壞。另一種是將經濟建設和生態環境建設對立,誤認為有限水源只能用于經濟發展,只有在經濟發展以后才能考慮生態環境,結果是城市用水擠占了農業用水,農業用水又擠占了生態用水,導致生態環境的破壞,影響了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后者是當前主要的偏向。
  7.4生態用水問題比較嚴重的地區
 、傥鞅备珊祬^,對人工綠洲和天然綠洲的關系問題認識不夠;②華北平原和其他一些地區對地下水的超采;③北方河流的輸沙和入;鞑荒鼙WC。
  7.5應當合理安排和保證生態環境的用水
  水資源的配置應當保證生態環境建設;同時,生態環境建設也需要根據水資源的自然條件,合理安排。喬、灌、草的布局應當因地制宜,因水制宜。
  要正確對待河流上游水土保持的開展,并預測來水量的變化。
  《綜合報告》主要計算了有問題地區的生態用水,共約8001000m3,分三部分平衡:一是在各河流的可合理利用的資源量中扣除,約600m3;一是包含在工農業和生活用水的退水量中,約200多億m3;還有約110m3的缺口,其中黃淮海約100億,內陸河約10億,需從本區外調水補充。
  7.6關于水資源平衡
  對水資源的供需平衡,要從過去的以需定供轉變為在加強需水管理、提高用水效率的基礎上,保證供水。

上一頁 頁碼:[<< 1 2 3 4 5 6 7 >>] 下一頁 共7頁

打印】 【網站論壇】 【字體: 】 【發表評論】 【關閉

微水會

更多關于 中國水資源戰略研究中幾個問題的認識 的資料

    第十六屆城市發展與規劃大會

    推薦書籍


      《高濃度有機工業廢水處理技術》
      作者:任南琪
      內容簡介:

      《水的再生與回用》
      作者:【美】林宜獅
      內容簡介:

    合作邀請:010-88585381-805

    免费a级毛片18以上观看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