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熱點專題 >> 其它專題 >> 水污染防治 >> 

主要污染物“不降反升”,癥結何在?

時間:2006-11-24 來源: 作者:


  已引起國家高度重視,緣何擋不住一再欠賬?
  中央把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作為兩大約束性指標,作為不可逾越的紅線,寓意十分深刻。周生賢解釋說,這兩大指標直接關系到經濟社會的長遠發展。
  群眾高度關注,同時國家又有約束性的硬指標,但為何一再欠賬?
  在周生賢看來,至少有四大原因導致部分地區上半年交不出令人滿意的環保答卷。
  ——違法違規建設問題比較突出,環境監管不到位。有的縣級環保部門審批的建設項目環評執行率只有30%至40%,即使履行了環評手續的企業,也有一半沒有做到建設項目環境保護設施三同時(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產使用)。今年以來,一些與污染有關的行業投資增速有所加快,如煤炭開采及洗選業投資同比增長45.7%,非金屬礦采選、制品業投資同比增長48.4%。有關部門對8。▍^)億元以上新開工建設項目的調查結果顯示,約有40%的項目在征用土地、環境評估、審核程序等方面不同程度地存在違法違規現象。
  ——能耗增長過快,脫硫設施建設嚴重滯后。上半年,新增投產煤電裝機容量3200多萬千瓦,同步建成并運行脫硫設施的只有一半;去年投產的燃煤機組5500萬千瓦,安裝脫硫設施的只有40%左右。同時,未采取任何污染治理措施的小火電機組又增加了1000多萬千瓦。
  ——建設項目的陸續投產,加大了環境治理的壓力。今年上半年,國家審批建設項目環?⒐を炇毡O測項目比去年同期增加57項,新增二氧化硫排放量19.2萬噸/年;新增化學需氧量排放量1.15萬噸/年。隨著九五十五期間的一些項目在今年陸續建成投產,主要污染物的排放量將繼續增加。
  ——出口繼續增長,加大了國內資源環境的壓力。由于粗放型的貿易增長方式仍未發生根本轉變,出口的快速增長,主要依靠勞動力、資金、土地、資源等要素投入實現,消耗了大量國內資源,留下了嚴重的環境污染。
  一些專家直言不諱地指出,一些地方政府和企業之所以敢于置環保事業于不顧,恰恰是環保執法不力、企業違法成本太低和缺乏對有關官員的管理問責所導致的。

上一頁 頁碼:[<< 1 2 3 >>] 下一頁 共3頁

打印】 【網站論壇】 【字體: 】 【發表評論】 【關閉

微水會

更多關于 主要污染物“不降反升”,癥結何在? 的資料

    第十六屆城市發展與規劃大會

    推薦書籍


      《高濃度有機工業廢水處理技術》
      作者:任南琪
      內容簡介:

      《水的再生與回用》
      作者:【美】林宜獅
      內容簡介:

    合作邀請:010-88585381-805

    免费a级毛片18以上观看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