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當前水污染形勢及存在的主要問題
根據淮河流域水環境監測中心的監測顯示,截至2003年底,淮河流域主要污染物質COD和氨氮入河排放量分別為123.2萬噸和12.16萬噸,分別比“十五”目標超出1.64倍和0.33倍。
2003年全流域主要跨省河流的32個省界斷面中,水質好于Ⅲ類水的只占15.3%。失去任何使用功能的劣Ⅴ類水比率高達56.6%。只有38.4%的斷面水質達到“十五”計劃目標。作為沿城鎮唯一供水水源地的淮河干流,2003年水質達標率只有39.8%,2004年1~3月份水質全部超標,4、5月份的水質略有所好轉,達標率分別為37.2%和44.2%,6月水質又有所反彈,淮河省界河段水質污染較重,Ⅴ類和劣Ⅴ類水比例為58.7%,與上月相比上升了2.9個百分點,水質達標率由上月的44.2%下降至39.1%。其中,在淮河干流監測的13個斷面中,水質達標率僅為7.7%,Ⅳ類水占61.5%,Ⅴ類水占30.8%。
現在距離2005年底只有一年多的時間,完成“十五”治污目標形勢嚴峻,任務艱巨。當前,淮河污染存在的問題突出的表現在兩個方面:
(一)工業污染源超標排污現象嚴重,排污總量居高不下
按照《條例》的要求,1997年底淮河流域工業污染源就應該實現達標排放,但目前超標排污現象相當普遍。根據2003年底對全流域入河排污口監測結果評價,在監測的526個工業企業入河排污口中,COD和氨氮全部達標排放的只有272個,占51.7%,還有近一半的企業入河排污口不能達標排放。另外,近幾年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企業生產規模和廢水排放量也在不斷增長,導致污染物排放總量居高不下。2003年全流域COD入河排放量達到123.2萬噸,據初步測算,工業污染源COD排放量約占70%,是導致排污量上升的主要原因。
根據《2002年淮河流域水資源公報》,淮河流域城鎮污廢水排放量中,工業廢水占60%,生活污水占40%。工業廢水仍然是淮河流域主要污染源,而且一些企業隨著生產規模的擴大,排污量還在不斷增長。造成工業污染源長期不能穩定達標排放的原因很多,有治理技術不過關、處理能力不足等因素,但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經濟利益的驅動和執法不嚴;春恿饔蚬I污染特點非常突出,主要是以農副產品為原料的加工業,如:造紙、味精、檸檬酸、酒精、皮革等,基本上是高耗水、高污染行業,廢水處理難度大,成本高,通過偷排可以獲得可觀的經濟效益。加上一些地方有法不依、執法不嚴,因而出現了“守法成本高、違法成本低”的不正,F象。
解決淮河流域工業污染問題,除了加大執法力度,完善監督管理體制之外,還要采取引導措施,調整產業結構,大力發展綠色經濟。
中國城鎮供水排水協會(中國水協)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城鎮水務發展戰略國際研討會指定網站 國際水協會中國委員會工作網站
全國中長期科技發展十六項專項之一、中國十六大中長期重點專項 - 中國水體污染防治重大專項發布網站
技術支持:沃德高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3-2011 版權所有 京ICP備12048982號-4
通信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9號城科會辦公樓201(100835) Email:water@chinacitywater.org Fax:010-88585380 Tel:010-88585381版權所有: 水世界-中國城鎮水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