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熱點專題 >> 其它專題 >> 水污染防治 >> 

關于當前淮河水污染防治工作的思考

時間:2006-11-24 來源: 作者:

 4、逐步健全水資源保護法制化監督管理體系

 為了健全淮河流域水資源保護法制化監督管理體系,依法履行水資源保護職責,淮河水利委員會于20034月份成立了淮河水利委員會水資源保護監察支隊;春铀瘑T會將按照《水法》的要求,強化對水功能區和入河排污口的監督,嚴把新建、改建、擴大入河排污口的審批關,從源頭控制排污,依法保護水資源。 

5、加強與環境保護部門的溝通與合作,團結治污

 防治水污染,保障供水安全是當前淮河流域水資源保護面臨的最主要任務。為了實現水污染防治與水資源工作的協調統一,多年來,淮河水利委員會主動與環保部門加強聯系,及時將水質、入河排污等情況向四省環保部門通報,協助環保部門對污染源進行監督管理。近期,淮河水利委員會水保局與安徽省環保局達成協議,建立定期會商制度,互通信息,共商問題。

 (三)取得的成效

 為了客觀評價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取得的成效,淮河水利委員會從1997開始,對流域城鎮入河排污量和跨省河流省界斷面水質進行了連續跟蹤監測。根據監測結果評價,近10年治污工作成效也出現了反復,主要分為兩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九五”期間,由于領導小組充分發揮組織協調及監督管理的作用,各部門高度重視,上下游共同努力,團結治污,取得了明顯成效:全流域入河排污量逐年下降,主要污染物質COD排放量已從1995年的150萬噸,削減到1998年的116.7萬噸和2000年的94.7萬噸,削減率分別為22.2%36.9%2000年省界斷面水質達標率比1995年上升了8.8個百分點;重大水污染事故明顯減少。

第二階段是2001年之后,隨著階段性治污時限的結束,領導小組的作用沒有得到發揮,監督管理工作出現了松懈。2001年以后入河排污量逐年增加,2003COD入河排放量達到123.2萬噸,超過了1998年工業污染源達標后的排放量,2000年上升了30%。與此對應的是水污染呈現不斷加重的態勢,31條主要跨省河流的省界斷面水質達標率逐年下降,2000年、2001年和2002年分別為29.1%、25.8%和24.6%。2003年淮河流域雖然出現歷史上罕見的大洪水,降雨豐沛,但全年水質達標率只有38.4%,水質改善只表現在汛期的710月份,11份之后水質就開始惡化。

上一頁 頁碼:[<< 1 2 3 4 5 6 7 8 >>] 下一頁 共8頁

打印】 【網站論壇】 【字體: 】 【發表評論】 【關閉

微水會

第十六屆城市發展與規劃大會

推薦書籍


    《高濃度有機工業廢水處理技術》
    作者:任南琪
    內容簡介:

    《水的再生與回用》
    作者:【美】林宜獅
    內容簡介:

合作邀請:010-88585381-805

免费a级毛片18以上观看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