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水污染是保護生態環境的重點任務,也是當前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的一項重要措施和重要內容。黨中央、國務院對水污染防治工作高度重視。胡錦濤總書記、溫家寶總理多次作出重要批示。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通過的“十一五”規劃建議,把降低能源消耗、遏制生態環境惡化趨勢作為重要任務。“十一五”規劃綱要規定,今后五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GDP)能源消耗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減少10%。今年政府工作報告及發展計劃報告又提出,單位GDP能源消耗要降低4%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要減少2%。這些都是“十一五”規劃綱要規定要實現的約束性指標。今年1—6月,GDP同比增長10.9%,經濟增長偏快;同時,發展也付出了很大的資源和環境代價,單位GDP能源消耗不降反升,主要污染物排放也沒有減少。據對廣東、山西、上海等17個省(區、市)上報數據的綜合分析,上半年化學需氧量、二氧化硫的排放量分別比去年同期增長了42%、58%。這給我們敲響了警鐘,如果不下更大的力氣治理污染,今年和今后五年環境保護的目標就可能落空。
今年4月,國務院召開了第六次全國環境保護大會,全面部署了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環保工作。5月份,在天津召開現場會,啟動了“十一五”燃煤電廠脫硫工程,環保總局與二氧化硫排放大戶簽訂了責任書。今天召開這個電視電話會議,主要是針對當前經濟和環境形勢,進一步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加強環境保護的決定精神,部署今年下半年和“十一五”水污染防治工作,簽訂水污染物總量削減目標責任書,把化學需氧量減排的指標、任務和責任落實到各個地區,努力完成今年和“十一五”主要污染物減排的目標。剛才,環保總局受國務院委托,與河北等9省(區)人民政府簽訂了責任書;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建設部、環?偩重撠熗景l了言,講得很好,提出了很多政策和措施,要逐項落實。下面,我講三點意見:
一、充分認識水污染防治面臨的嚴峻形勢
“十五”期間,各地區、各部門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積極落實重點流域污染治理任務,不斷加大水污染防治工作力度,水環境治理取得了積極進展。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部分地區水環境質量有所好轉。2005年,全國地表水好于Ⅲ類水質的比例為36%,比2000年提高了4個百分點,劣Ⅴ類水質的比例下降了6個百分點。
二是重點流域治理有序推進。“十五”期間,對“三河三湖”(淮河、海河、遼河、太湖、巢湖、滇池)等投入的治污資金累計達800多億元,建成和在建項目共1800多個,重點流域水質達標的比例有所提高。
三是產業結構調整取得進展。“十五”以來,關閉取締了近4萬個(條)污染嚴重的企業或生產線,集中整頓了化工等8個重污染行業,全國單位工業產值化學需氧量排放量下降了近50%。
四是城鎮污水處理步伐明顯加快。各地共建成城市污水處理廠792座,污水處理收費政策逐步落實。全國城市污水處理率達到52%,比2000年提高了18個百分點。
在充分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必須清醒地看到當前我國水污染防治形勢依然十分嚴峻,老問題沒有完全解決,新問題又接踵而至,主要水污染物排放總量明顯超過環境容量,人民群眾對水污染事件的反映和投訴越來越多。
一是各地水污染狀況還相當嚴重。全國約1/3的水體喪失了直接使用功能,重點流域40%以上的水質沒有達到治理要求,流經城市的河段普遍受到污染,不少地方出現了有河皆干、有水皆污的狀況,近海水域赤潮接連發生。今年上半年尤其是第二季度,東部沿海地區赤潮持續發生。
二是工業和城鄉水污染治理仍然滯后。企業違法違規排污現象屢禁不止,全國污水排放量中有一半是工業污水,污水中含有重金屬等有毒有害物質。城市污水處理率還比較低,已建成的污水處理廠運行負荷不足。有的污水處理廠建成了,管網不配套;有的建成了,管網也配套,但收費不到位,無法正常運行。農村面源污染嚴重影響水環境質量。
三是水污染事故頻繁發生。過去在規劃布局上,不少化工、石化等重污染企業為了取水方便,一般都建在江河沿岸,有的還建在飲用水水源地附近和人口密集區,化學物質開發、生產和儲運等方面存在不少漏洞,一旦出現生產事故,就可能引發水污染事故,嚴重威脅水體安全,給人民生命財產帶來損失。
四是飲用水安全存在隱患。不少地區符合標準、水質穩定的飲用水水源地呈縮減趨勢。部分水源地檢測出有毒有害物質。有的大城市沒有備用水源。全國3億多農村人口飲用不合格水,許多是因為水污染造成的。
五是部分流域水資源開發利用程度過高;春、遼河水資源開發利用率超過60%,海河超過90%,明顯超出國際上30%—40%的水生態警戒線,造成在枯水期基本沒有什么流量,減弱了水體自凈能力,加劇了水污染惡化的趨勢。
產生這些問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還是認識上的問題。不少地區對環境保護的重要性認識不足,片面追求眼前利益、局部利益和經濟效益,忽視長遠利益、全局利益和環境效益。急功近利、犧牲環境換取經濟增長的做法還在不少地區存在。二是經濟增長方式粗放。高消耗、高污染行業盲目擴張,水資源浪費嚴重,生產用水處理率和重復利用率較低,生活用水方式也不合理。三是環保機制不健全。環保投資渠道單一,污水和垃圾處理收費不到位,企業和社會治污機制不完善,各方面投入不足。有利于環境保護的評價指標體系和干部考核制度尚未建立。四是環保執法不力。環保法規不完善,違法成本低、執法成本高,環境監管力量薄弱,有法不依、執法不嚴、違法不究的現象在一些地區比較普遍,環境執法屢屢受阻,環境案件處置難。究其根本原因,是科學發展觀還沒有得到全面落實,經濟社會還沒有走上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軌道。
嚴重的水污染問題,已經成為制約經濟發展的瓶頸,危害群眾健康,影響社會穩定,到了必須痛下決心非解決不可的時候了。目前,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制約因素,一是資源,二是環境。資源有些時候可以靠進口來解決,但環境卻無法進口,而能源的消耗也帶來環境污染。從長遠來看,環境制約是根本的制約,必須引起高度重視。減少污染物排放,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奮斗目標,是廣大老百姓的迫切愿望,是政府對人民的莊嚴承諾。我們必須切實增強憂患意識和責任意識,增強完成今年和“十一五”環保任務的使命感和緊迫感,進一步加大防治水污染工作的力度,努力改善水環境質量,保護億萬人民共同的家園。
二、狠抓水污染防治工作的落實
做好今年下半年和整個“十一五”時期水污染防治工作,要深入貫徹黨的十六大和十六屆五中全會精神,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保護環境與經濟增長并重,把加強環境保護作為搞好宏觀調控、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和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重要手段;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控制污染物排放總量,強化污染治理,不欠新賬、多還舊賬;堅持全面推進、突出重點,繼續抓好重點流域環境治理,注重加強飲用水源保護,帶動全國水污染防治;堅持遠近結合、標本兼治,綜合運用法律、經濟、技術和必要的行政手段,不斷加大水污染防治的力度。這“四個堅持”是做好水污染防治工作的重要方針。要針對存在問題,狠抓政策落實,重點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首先,要嚴格控制污染物排放總量。這是減輕水污染的前提。要結合當前控制固定資產投資規模和解決部分行業產能過剩等問題,加大產業結構調整力度,嚴格執行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制度,推行排污許可證制度,加強達標排放管理,突出抓好“四個一批”。一是加快淘汰一批污染嚴重的企業。實行嚴格的淘汰制度,依法關閉一批污染嚴重的企業,對耗水高、污染重的生產能力要予以淘汰。國家產業政策對此已作出明確規定,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要責令應該淘汰的企業限期關閉,以達到污染物總量削減的要求。對重點流域內因關停污染企業造成地方財政收入減少的,中央財政在分配一般性財政轉移支付時統籌考慮。 二是著力改造一批企業。以造紙、化工、制藥、食品、釀造、印染等重污染行業為重點,加大企業技術改造和工藝改進力度,以降低水耗、減少水污染排放、節約和循環利用水資源。國家對一些重點技術改造項目給予補助、貼息等支持。地方人民政府要明確要求,落實任務。三是重點監管一批企業。對水污染負荷占全國工業水污染負荷65%以上的3200多家重點企業,要在今后五年內削減10%或更多的化學需氧量,并逐年加以分解,屆時達不到目標的,實行停產整治,以保證總量削減任務落到實處。對這些企業,由地方各級人民政府進行監管,并于2007年年底前實現水污染排放情況的在線監控。監控裝置要與環保部門聯網,實時監控這3200家企業的任何違法排污行為。四是限期治理一批企業。各地要深入開展整治違法排污企業保障群眾健康環保專項行動,對于達不到國家或地方排放標準、達不到排污總量控制要求的企業,要依法責令限期治理;限期治理仍不達標的企業,要吊銷其工商營業執照。同時,必須嚴把環境準入標準。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要嚴格執行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制度以及環評審批備案制度,這項工作目前還存在要求不嚴或不按規定嚴格執行的情況,今后要嚴格執行。要實行環評責任追究制度,調整部分重點行業環評審批權限,嚴禁新上高污染、高消耗項目。今年上半年新開工項目中有相當比例的項目不符合有關環評、土地審批的規定或產業政策要求,要對這些項目的環評情況進行一次復審,違反環評規定的項目,不符合環保標準要求的項目,一律停止建設,切實把環評制度作為宏觀調控的重要措施。要加強在建項目的現場監管,督促建設單位真正落實環境影響評價和“三同時”制度的要求,控制新增污染。此外,要在有條件的地區推行排污權有償取得和交易制度試點,逐步建立控制污染物排放總量的長效機制。不欠新賬,多還舊賬,做到這一點不容易,但一定要努力做到。要上新項目,必須先對老污染進行治理,才能騰出環境容量。
第二,要繼續抓好重點流域水污染防治。做好重點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對于實現全國水環境保護目標具有決定性意義。“十一五”期間重點治理的流域,在“三河三湖”、“一市(北京市)”、“一海(渤海)”、“一庫(三峽水庫庫區及上游地區)”的基礎上,又增加了南水北調水源地及沿線、松花江、黃河小浪底水庫庫區及上游等流域,涉及22個省(區、市)。要抓緊落實有關治理規劃,加大治理投入力度,加快建設治理工程。國家將繼續通過國債資金支持一批重點工程建設。地方各級人民政府也要積極籌措資金,確保規劃任務和目標的實現。在推進城市和工業污染治理的同時,要加強農村水污染治理,積極防治農業面源污染,因地制宜地搞好鄉村改水、改廁以及污水處理、垃圾處理。
第三,要加快城鎮污水垃圾處理設施建設。這是改善水環境質量的重要基礎。國務院已明確要求,到2010年全國設市城市污水處理率不低于70%,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不低于60%。各地要緊緊圍繞這一目標,大力推進污染治理。一是加快污水處理廠、垃圾處理場及配套設施建設。要根據管網建設進度和污水收集能力,合理確定污水處理設施的建設規模,避免浪費。同時,各地要根據實際情況,采用先進適用的處理工藝與技術。要積極推進雨污分流改造和建設,強化污水處理廠的污泥處置,加強江河沿岸城鎮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置。二是積極推進污染處理收費。兩年前,在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現場會上,經測算提出,要保證城鎮污水處理設施正常運行每噸污水要收費0?8元,要求有條件的地區開征污水處理費,但進展情況并不理想,F在再次要求,到今年年底,所有城鎮都要開征污水處理費,并逐步提高收費標準,原則上達到每噸污水收費0?8元,以保證污水處理廠保本微利、正常運行。2008年年底前,所有自備水源用戶都要開征污水處理費。國家對治污設施建設的支持,以污水處理收費到位為前提,凡收費不到位的地方,應由當地財政對運營成本給予補助。同時,要建立城市垃圾處理收費管理制度。在改革中,要采取納入最低生活保障等措施,確保困難群眾的實際生活不受影響。三是吸引社會資金參與水污染防治。推進城鎮污水垃圾處理設施建設與運營市場化,國家將在土地、稅收政策等方面給予支持。推進現有城鎮污水、垃圾處理管理體制改革,到2008年年底前所有單位都要改制成企業。同時,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要增加對治污設施建設的投入。
第四,要堅決防范水環境安全事故。要以對國家和人民高度負責的精神,切實抓好水環境安全事故防范工作。要加強對重點企業、尾礦壩、危險化學品儲存設施等的環境隱患排查和整改,加強危險化學品運輸管理,堵塞安全漏洞。要對重點部位實施實時監控,降低環境安全風險。
第五,要優化經濟布局,改善水環境質量。各地產業發展和生產力布局,都要以水的承載能力為基點。在優化開發區域,水資源供給和水環境容量已經有限,要加快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從源頭上控制水污染排放總量。在重點開發區域,保持水資源環境不被破壞是一切開發的前提,要堅持開發與保護并重,大力發展節水型、環保型產業。在限制開發和禁止開發區域,生態環境相當脆弱,要十分珍惜水資源,積極防治水污染,加強對流域干支流源頭、水源涵養區和集中式水源地的保護。要統籌流域水資源開發利用和保護,處理好生活、生產和生態用水的關系,保證江河必要的生態基流。要加快建立生態補償機制,調動上下游地區共同保護和監督水環境的積極性,改善全流域水環境質量。還要兼顧地表水和地下水的保護,制止地下水無序開發,防止污染物滲入地下。
第六,要切實做好飲用水安全保障工作。把保障群眾飲水安全作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任務,力爭經過幾年的努力,使飲用水安全保障工作取得較大進展。要抓緊編制飲用水安全保障規劃、飲用水水源地環境保護規劃,提出具體的行動措施,安排一批保障和防治工程。要依法劃定和科學調整飲用水水源保護區,2007年年底前,所有飲用水水源地都要完成劃級界定工作。要開展飲用水水源地環保專項整治,2007年年底前,堅決關閉飲用水水源一級保護區內所有直接排污口。要加強城市備用水源建設,強化城市供水水廠、管網和二次供水設施中的水質監測和管理,建立健全飲用水安全應急保障體系。要加快解決農村飲水安全問題,采取集中供水、分散供水、分質供水以及衛生環境整治等措施,重點解決高氟、高砷、苦咸、污染水地區飲用水質不達標的問題。
三、努力完成今年和“十一五”水污染防治任務
隨著經濟較快發展,污染物產生量還會增加,水環境壓力越來越大,污染物減排的任務十分艱巨。各地區、各部門要進一步提高認識,加強領導,把水污染防治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力爭實現化學需氧量排放五年減少10%和今年減少2%的目標。為此,提出以下幾點要求:
首先,落實政府責任。水污染防治的主要責任在地方,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要對完成本行政區域水污染物削減任務負責,省級人民政府要切實負起總責。這次會議上,有9個。▍^)人民政府與環保總局簽訂了水污染物總量削減目標責任書,其他22個。▍^、市)人民政府還將陸續簽訂責任書。責任書規定的削減指標,是必須完成的約束性指標,是要檢查、考核并向社會公布的指標,是與地方發展、干部工作實績掛鉤的指標。各地務必嚴格按照責任書的要求,加強領導,精心組織,保證投入,扎實推進,并與下一級人民政府簽訂責任書。中組部不久前發布了《體現科學發展觀要求的地方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綜合考核評價試行辦法》,要結合環境保護的要求,加強對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的科學評價與考核。今年減排任務非常重,還有5個多月時間,各地要迅速行動起來,使污染減排工作盡快取得實效。
第二,加強部門協調。國務院各有關部門要按照分工,認真履行職責,密切溝通協作,加強對地方的指導和監督。發展改革委、財政部要抓緊制定相關政策措施,積極支持各項治理工程。建設部要指導并監督城鎮污水、垃圾處理設施及配套管網的建設和運營,做好有關改革工作。水利部要做好流域水資源統籌調度和生態用水保障工作。農業部要指導農業面源污染控制工作?萍、國土資源、林業等其他各有關部門也要做好相關工作。環?偩忠訌妳f調,對水污染防治工作實行統一監管,統一發布水環境信息;抓緊制訂有關流域的治污規劃,建立目標責任評估考核體系,對各地治污計劃實施、排污總量控制及主要斷面水質達標等情況,定期進行考核評估,并向國務院報告。對超過污染物總量控制指標的地區,要暫緩安排該地區國債項目和其他建設項目,停止審批該地區建設項目環評報告書。
第三,強化執法監管。要健全和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加大環保違法處罰力度,著力解決“守法成本高、執法成本高、違法成本低”的問題。要抓緊出臺環境污染犯罪的司法解釋,嚴厲打擊環境犯罪行為,特別是偷排污染物等性質惡劣的違法行為。要實行嚴格的環境保護問責制,對那些不作為、甚至袒護企業違規排污的干部,要堅決查處,嚴肅追究責任。要推進環境監測預警體系和環境執法監督體系建設,開展全國飲用水水源地環境狀況、工業污染源和地下水現狀的調查,建立工業污染源臺賬,為加強水污染監管和防治提供依據。
第四,加大環保宣傳力度。要組織開展多種形式的環境保護宣傳活動,弘揚環境文化,倡導生態文明,提高全民的環境憂患意識和責任意識。政府部門要帶頭保護環境,節約資源,減少污染。要動員企業加強和支持環保工作,完善治理設施,推進清潔生產,承擔社會責任,投入公益事業。要提倡人人關心環境、熱愛環境,調動和發揮人民群眾保護環境的積極性,完善和疏通公眾參與環保工作的渠道,形成保護環境的良好社會環境。
在做好水污染防治工作的同時,要繼續推進大氣污染治理。環?偩忠雅c7省人民政府和6家電力企業簽訂了二氧化硫總量削減目標責任書,要抓緊與其他。▍^、市)政府簽訂責任書,將削減任務落到實處。
水污染防治工作責任重大,使命光榮。我們要緊密團結在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高舉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偉大旗幟,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認真做好水污染防治的各項工作,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作出更大的貢獻。
中國城鎮供水排水協會(中國水協)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城鎮水務發展戰略國際研討會指定網站 國際水協會中國委員會工作網站
全國中長期科技發展十六項專項之一、中國十六大中長期重點專項 - 中國水體污染防治重大專項發布網站
技術支持:沃德高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3-2011 版權所有 京ICP備12048982號-4
通信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9號城科會辦公樓201(100835) Email:water@chinacitywater.org Fax:010-88585380 Tel:010-88585381版權所有: 水世界-中國城鎮水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