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一些污水處理廠已建成的污泥消化池大都運行不夠令人滿意;有些運行不起來或者一直未曾運行;有些雖然能運行,但生物氣產量少且甲烷含量少,低于維持消化池正常運行所
需的能耗。為此宜采用A/O或A/A/O處理工藝,其剩余污泥脫水性能良好,可以不用消化池或采用適宜的其它工藝進行污泥的處理與處置。
a.將污泥轉化為燃料.。污泥變成油工藝在德、加、澳已經研究開發了15年,污泥轉化過程是在一個雙料反應器(dual
reactor)中,在常溫和
b.將污泥制成建筑材料。日本年生產污泥300萬噸,過去多采用焚燒和污
泥灰填埋技術,但存在二次污染問題,因此近年來,日本采用高溫熔融技術,將污泥制成玻璃和陶瓷塊,其重金屬熔出率幾乎為零,現正進一步研制建筑陶瓷材料等。
c.污泥及其它廢物的回收再用-生產燃氣和甲醇。德國柏林的Schwange
Pumpe煤氣廠,始建于60年代,因為在德國東部發現大量的泥煤儲量,故用于生產煤氣和發電,為此建立了許多煤化工廠、煉焦廠、發電廠和煤氣廠。1995年該煤氣廠改為次生原料回用中心(SVZ-Sekundarrohstoff
Verwertungs Zentrum)。這是世界上第一座廢物回用廠,將舊汽車的塑料部件、木質廢料,污水污泥和家庭垃圾進行氣化以生產合成煤氣,然后將其轉化成甲醇和用于發電,F該中心已處理了50萬t廢物,每年生產10萬t
甲醇,最近剛投產運行一座新的氣化系統,使該中心的生產能力增加了12萬t/a。
d.Cambi工藝:同時實現污泥減量和生物氣產生。由Purac開發的Cambi工藝中,通過高溫水解過程使污泥中的有機成分從不溶解狀態轉化為溶解狀態,使有機物可用于生物降解,即厭氧消化。經高溫水解后固體中有機物大為減少,再進行厭氧處理,促進了生物氣產量的增加,也可將釋放出的碳作為生物脫氮的碳源。經Cambi工藝產生的脫水污泥的總固體含量達30%~40%,可以直接進行污泥焚燒。根據污泥的來源和組分,這一工藝可以間歇地和連續地運行。
在挪威奧斯陸(Oslo)以北的Hamar建立了一座污泥處理廠,該廠由Cambi工藝(水解和厭氧消化),化學回收和烘干等過程組成。送入該廠的污泥量為1000.t/月(20%總固
體TS
),經脫水后污泥量降至290t/月,經烘干和萃取后減少至66t/月,即污泥量減少93%。在烘干和萃取之后TS減少70%。該系統采用全封閉工作,污泥加熱時無嗅味釋出。
在縣級市的城鎮,污水量為數千至數萬,一般小于5萬m3/d。由于資金有限,技術力量薄弱等原因,宜于采用經濟、簡易、節能和有效的處理技術,即實用技術,主要是塘系統、人工濕地和土地處理與利用系統,與當地的生態農業相結合,成為生態農業的一個組成部分,即污水回收與再用的生態農業。
廢水穩定塘不僅在發展中國家廣泛應用,而且在發達國家應用得也很普遍,在美國用于處理城市污水和工業廢水的塘共有上萬座,在德國有3000.多座,法國有2000.多座,它們或單獨應用,或與其它處理設施組合應用。
這些塘系統大都由兼性塘、曝氣塘、好氧塘和厭氧塘等4種普通型式的塘以多種不同的組合方式組成,因而稱為普通塘系統,或稱為常規塘系統。
但是,這些普通塘系統有一些缺點和局限性而影響了其推廣應用。從70年代末開始,美國著手研究和開發了一些新型的單元塘和塘系統。由美國加州大學W.J.Oswald教授研究開發的,由高級兼性塘、高負荷藻塘、藻沉淀塘和熟化塘等4種塘串聯組成(如圖1所示),它們與普通單元塘和塘系統相比,具有如下一些優點和缺點:
水力負荷率和有機負荷率較大,而水力停留時間較短,甚至很短,如只有數天之久;節省能耗;基建和運行費用較低;能實現水的回收和再用以及其它資源的回收;其代表性的BOD去除率為98%,COD為93%,TN為70%,NH3-N為95%,TP為90%,細菌為99.9999%。
? 廢水處理和氧、水、營養物回收和再用的高級組合塘系統?
中國城鎮供水排水協會(中國水協)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城鎮水務發展戰略國際研討會指定網站 國際水協會中國委員會工作網站
全國中長期科技發展十六項專項之一、中國十六大中長期重點專項 - 中國水體污染防治重大專項發布網站
技術支持:沃德高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3-2011 版權所有 京ICP備12048982號-4
通信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9號城科會辦公樓201(100835) Email:water@chinacitywater.org Fax:010-88585380 Tel:010-88585381版權所有: 水世界-中國城鎮水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