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新辦今天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建設部副部長仇保興介紹說,我國城鎮的水環境仍然處在整體惡化的進程中。具體情況是,局部好轉,整體惡化。這也是世界上所有發達國家處在這一個階段所面臨的同樣的問題。
他說,造成這種嚴峻形勢的原因是非常多的,其中最主要的就是三大污染源都沒有得到有效的控制:第一,城鎮生活污水的排放;第二,工業污水排放;第三,農業面污染。所以,中國政府也就非常坦率地承認,在“十五”期間我們有兩項指標沒有完成,一項是能耗,第二項就是污染的控制。
他說,在這個時期,中國也是世界上所有國家中間城市污水處理能力提高最快的國家,全國的城市污水處理率在五年中就凈增加了7.5個百分點,充分體現了中國政府解決這些問題的決心和能力。但是,我們也要承認,我們的處理率現在只能做到50%,但是,這意味著還有另外50%的城市污水是直接排放的。這就要求我們在“十一五”期間,再增加20%的污水處理能力。
他說,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水生態一旦被破壞,要恢復就要花很大的代價。盡管進入“十一五”以后,城市的污水處理能力達到70%,但預計,相當一部分城市的水環境也還不能恢復到原來的良好狀態。
他說,建設部抓城市節水已經有23年的歷史了。最早是以供水設施的短缺作為動因來推進節水,近十年以來,是從水資源的節約、提高用水效率的角度來抓節水型城市的創建。近六年來,我們每兩年對申報“節水型城市”的城市進行考核和審評,一共有18個城市得到這個稱號。包括北京、濟南、青島、煙臺、天津等等。申報“節水型城市”,過去各個城市沒有這樣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目前已認識到水是戰略資源,節水是一個重大的戰略舉措,正在積極地申報。
他強調說,“節水型城市”的創建是動態的機制,是通過這樣的激勵來讓城市從經濟政策、法律法規和技術方面加大節水的力度。比如說北京,應該講近幾年來北京的經濟發展非常迅速,城市人口也在不斷地增加,但是,近年來北京的總的用水量是在持續的下降,從每年40到50億立方米下降到2005年的35億立方米左右,應該說體現了節水的效益和效率。
他說,當然,“節水型城市”不是一個定論,也不是一個一勞永逸的狀態,它必須不斷地發展和改善。我們的“節水型城市”標準也已經經過兩次的修訂,和當前資源節約的新形勢相吻合,促進節水型機制發揮長效作用。
我用一句話來回答,大家最關注的,也就是說大家所處的、中國水資源最短缺的華北地區,人口占全中國的三分之一,這一地區所有城市的用水量都在持續下降。這就驗證了我們“節水型城市”這個活動的開展所取得的成效。
中國城鎮供水排水協會(中國水協)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城鎮水務發展戰略國際研討會指定網站 國際水協會中國委員會工作網站
全國中長期科技發展十六項專項之一、中國十六大中長期重點專項 - 中國水體污染防治重大專項發布網站
技術支持:沃德高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3-2011 版權所有 京ICP備12048982號-4
通信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9號城科會辦公樓201(100835) Email:water@chinacitywater.org Fax:010-88585380 Tel:010-88585381版權所有: 水世界-中國城鎮水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