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熱點專題 >> 其它專題 >> 世界水大會 >> 

仇保興--中國城鎮水務發展與改革

時間:2006-09-12 來源:水世界-中國城鎮水網 轉載請注明出處 作者:

       2006912,中華人民共和國建設部副部長仇保興在第五屆世界水大會上就中國城鎮水務的發展與改革做了主旨演講. 

       隨著城鎮化、工業化的快速發展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完善,城我國鎮供排水和污水處理的資金、技術,以及管理的不足已經成為城鎮水務發展的主要瓶頸,必須深化改革、加快發展,以促進資源的節約和環境的保護,為實現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撐。今天,我發言的內容分兩個方面:一是中國城鎮水務的發展需求,二是中國水務改革的水務策略。

一、中國城鎮水務的發展需求

  (一)城鎮供水、節水形成巨大的市場需求

1.城鎮化快速發展,帶動城鎮供水量增長。隨著城鎮化的快速發展,我國每年將有1500多萬的人口轉移到城市,GDP增長速度保持在78%以上。要“到2010年全國城市供水普及率不低于95%”, 城鎮供水量將持續增加,總供水量呈現新的增長趨勢。

圖表顯示,我國城鎮總供水量在連續多年保持平穩的基礎上,從2002年出現增長趨勢,城鎮生活用水量一直呈增長的趨勢。

2.加快城鎮供水管網的改造,促進節水和保障水質安全。我國許多城鎮的供水管網漏損率高達20%左右,浪費十分嚴重。而且由于供水管網的老化和破損,造成用戶端水質難以保障,達不到出廠水質要求。要將我國城市供水管網改造達到國際上7%——9%的漏損率先進水平,還需要大量的投入。中央政府將給予必要的支持。

3.加快傳統工藝技術的改造,提高供水水質。參照國際水質標準要求,2005年建設部新頒布《城市供水水質標準》,將水質檢測項目由35多項提高到103多項。即將頒布的《國家飲用水衛生標準》,水質檢測項目將由35項提高到106項。另一方面,一些地區水源有機污染物、藻類等污染不斷加重,以及突發水污染事故的頻繁發生,對水質安全形成重大威脅。這些都要求供水企業要快傳統工藝技術改造,建立供水水質安全保障和應急體系。

4.城鄉統籌發展區域供水。當前,我國部分農村地區的飲用水安全問題還十分突出。為改善和保障農村飲用水安全,我們一方面推進城鄉統籌發展區域供水,將城鎮供水向農村延伸,改善農村供水水質;一方面是加強缺水地區水源開發建設,并解決飲用水降氟、除砷問題。到2010年,我國要改善1.6億農村人口的飲用水安全狀況。

(二)城鎮污水處理及水環境建設面臨新的發展機遇

1.未來5年中國城鎮污水處理及再生利用發展目標。到2010年,我國設市城市和縣城所在的建制鎮均應規劃建設污水集中處理設施;全國設市城市的污水處理率不低于70%,其中:省會以上城市要平均達到80%,地級市平均達到60%,縣級市平均達到50%;缺水城市再生水利用率達到20%以上。

2.加快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建設與配套。一是城市污水處理廠新建和改造將新增污水處理規模3500萬立方米/日,同時對原有的污水處理廠升級改造2000萬立方米/日。二是加強對已有污水處理廠管網完善和新建污水處理廠設施的建設,提高污水處理廠運營效率,推進雨污分流,要新建配套管網20萬千米。同時,要加強城鎮排澇和雨水利用設施建設,保障城鎮安全并促進雨水利用。

3.積極推廣污水處理再生利用。將污水處理再生利用作為解決城市缺水的重要措施,與污水處理廠同步規劃和建設,鼓勵工業、城市園林綠化、市政、生態景觀、環衛沖廁和洗車等行業使用再生水,實現由單一的污水處理達標排放向再生利用轉變。到2010年,我國缺水城市再生水利用率達到20%以上。

4.加大污泥安全處置設施的投入。我國目前城鎮大部分污水處理廠缺少污泥處置的設施,污水處理廠產生的污泥尚未得到安全處置,帶來了二次污染的隱患。隨著我國城鎮污水處理能力的不斷增加,污泥的穩定化、無害化處理、干化與焚燒,以及土地利用與填埋等處置方式已經逐步推進。到2010年,我國污水處理廠污泥處置量達3.5萬噸/日。

5.各地把改善水系、生態修復、河道湖泊整治、景觀水體建設、城市濕地保護作為城市規劃建設和管理的重要內容,不斷加大城市水環境治理力度,努力改善人居環境。

    預計未來5——10年,我國城鎮水務發展投資規模將超過一萬億元人民幣。其中,水源保護和供水安全約 2700億元,污水處理及再生利用約 3300億元,長距離調水工程設施約 2500億元,水環境整治生態修復約 1500億元。巨大的市場需求,給中外水務企業提供了無限的商機。

二、中國城鎮水務改革策略

中國城鎮水務改革主要從三個方面開展:

1.開放市場,打破壟斷,在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同時,鼓勵外資企業、民營企業參與水務設施的投資、建設和運營;

2.營造公平、公正、公開的市場競爭環境,以特許經營的形式和規范的合同來約束各方的責任和權利;

3.建立有效的政府監管體系,在水質、水價、服務等方面強化監管,確保公共利益和公共安全。

  (一)積極推進投融資體制改革,提高城鎮水務投資效益

        20052月,中國政府出臺文件,把非公有制經濟與公有制經濟放在一個公平的發展平臺上發展,為城鎮水務開辟了廣闊的融資天地:建立政府投入、市場運作、社會融資等多渠道籌資相結合的投入機制,鼓勵國外資本和社會資本進入、支持私營經濟參與建設和運營、實行特許經營制度。

1.調整投資結構,政府重點支持供排水管網配套及欠發達地區設施建設。

2.發揮市場機制作用,采取合資、合作、BOT、TOT等多種方式,吸引社會各類資本參與設施的投資建設或運營。

3.鼓勵城鎮政府運用污水處理收費權、污水處理運營企業運用污水處理服務收益權質押貸款,籌集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和改造資金。

4.積極利用國家政策性銀行、國際金融組織和外國政府優惠貸款加快設施建設。

5.研究制定城鎮供排水、污水處理運營企業發行企業債券政策。

  (二)加快城鎮供排水、污水處理體制改革,提高設施運營效率

    我國傳統的城鎮供排水、污水處理單位改制不徹底,必須加快體制改革和機制創新,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改變企業長期依靠財政補貼的狀況,降低企業運營成本,提高經營效率。

1.推進城鎮供水污水處理單位,體制改革,實行政企分離,到2008年底,我國城鎮污水處理單位都要改制成為企業法人。

2.引入市場機制進行產權結構調整,優化調整行業產業結構。

3.建立企業自我激勵和自我約束的機制,促進效率的提高。

4.鼓勵企業規;s經營,支持企業跨區域投資運營;加強國際合作和接軌,培育一批具有一定實力的大型企業集團。

  (三)進一步深化水價改革,完善價格體系

    近年來,我國水價改革取得了積極進展。城市供水價格基本完成由福利型向商品型轉變,并已基本達到保本水平。污水處理收費制度普遍實行。至2005年底,開征污水處理費的城市已有517個,污水處理費總額達到66.6億元。我國下一步改革的重點是逐步形成全成本的價格體系,并嚴格控制壟斷企業運營成本。

1.擴大水資源費征收范圍并適當提高征收標準,促進水的節約。城市供水公共管網覆蓋范圍內取用地下水的,自備水費高于自來水價格。

2.合理調整城市供水價格。城鎮供水價格要涵蓋供水企業正常運行和合理盈利、改善水質、管網和計量系統改造等建設運營成本。同時,以補償成本和合理收益為原則,合理確定再生水價格,擴大再生水使用范圍。

3.優先將污水處理費標準調整到保本微利水平。到今年年底,所有城鎮都將開征污水處理費,收費標準原則上達到0.8/噸,以保證污水處理廠保本微利、正常運行。明后年內,所有自備水源用戶都要開征污水處理費。

4.通過建立績效評價體系、實行成本審核制度、強化公眾聽證制度等,嚴格控制企業的運營成本,保障公眾利益。

  (四)加快建立監管體系,促進城鎮水務健康發展

    建設部2002年《關于加快市政公用行業市場化進程的意見》、同年12月《市政公用事業特許經營管理辦法》,以及20058月《關于加強市政公用行業監管的意見》,初步形成了我國城鎮水務改革的政策體系。當前改革的重點明確政府監管職責,依法對水務企業的投資建設和生產運營活動實施有效監管。

1.嚴格市場準入和退出管制。按照市場準入條件和程序,引入競爭機制擇優選擇中標者。同時制定和完善市場退出規則。經營期限屆滿,重新進行招標。

2.加強產品質量和服務的監管。建立產品和服務質量監測制度,對企業提供的產品和服務質量實施定點、定時監測。

3.強化成本和價格的監督管制,激勵經營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4.確保企業生產、供應和服務的連續性、穩定性,保障公眾利益公共安全。

5.建立公眾參與機制。擴大信息公開的透明度,建立水質公報、價格聽證、服務投訴等監督機制,發揮社會和公眾的監督作用。

    我們將繼續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積極借鑒世界各國的水務管理、設施建設、技術設備研發、安全保障等方面的經驗,促進我國城鎮化和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水世界-中國城鎮水網)

 

 

 

 

打印】 【網站論壇】 【字體: 】 【發表評論】 【關閉

微水會

第十六屆城市發展與規劃大會

推薦書籍


    《高濃度有機工業廢水處理技術》
    作者:任南琪
    內容簡介:

    《水的再生與回用》
    作者:【美】林宜獅
    內容簡介:

合作邀請:010-88585381-805

免费a级毛片18以上观看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