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我們覺得政府應該把這個好事做好,抓緊落實水費改革,為武漢人民和來武漢創業的人們實實在在做點事。
下面進一步論證改革水費的必要性。
在“福利水”的光環下,供水行業一直做著虧本買賣,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像我們這樣悠然自得地喝著“福利水”,哪怕是瑞士這樣的高福利國家,水價也高于成本。
河南方城縣副縣長李守強給筆者講過這樣一個故事:一次,一位農村婦女拒交水費,干部問她原因,她理直氣壯地說:“水是天上下的,渠是俺爹參加修的,憑啥讓俺交錢?”可以說,時至今日,仍有不少人把水的自然屬性和商品屬性分辨不清。不錯,雨水不是商品,但雨水經過人類的開發利用,如水利工程的控制、攔蓄,已改變了時空分布。這樣的水,不僅具有使用價值,同時具有交換價值。你能說它不是商品?據有關部門統計,每年因收水費引起的水管人員與農民的沖突事件就達數百起,有的地方甚至發生了水管人員被打傷致殘的惡性事件。
做生意,沒人愿意虧本,但就供水而論,建國以來,我們確實一直做著虧本買賣。
“福利水”,導致“澤將竭,魚難活”,水價偏離價值,于是便出現了一方面是水資源嚴重短缺,另一方面又存在著水資源的驚人浪費。
因為水價低,盡管我們喊破嗓子要求節約用水,但許多人惦記著把家中的電燈關掉,卻記不住把水龍頭關上。
因為水價低,供水工程在創造巨大財富的同時,也在創造著自身的貧困。管理單位虧損運行,每年只能靠國家補助的資金勉強保工程、養人員,漸漸陷入了工程老化失修、供水不穩、人員流失的被動局面。按規定機電設備的安全運轉期是有一定年限的,但現在許多設備卻沒有大的更新。原因呢,只有兩個字:缺錢!
有關部門的調查表明,因為缺錢,80%以上的水管單位生產經營難以為繼。供水越多,虧損越大?梢栽O想一下,一個企業只有投入而沒有產出,能維持下去嗎?近年來,為了打破這種僵局,不少地方在管理體制等方面進行了改革,“正本必須清源”,如果水費問題不解決,就很難從根本上打破“福利水”。如此,水資源可持續發展就是一句空話。
打破“福利水”,關鍵是要制定出合理的水價。近年,有關部門對水價改革也進行了許多探索,許多城市依據國家的政策,進行了有益的運作,調整了水價。
水價偏離價值,有歷史淵源。我們知道,決定水價高低的關鍵因素是成本水價,而計算成本水價的依據是固定資產。在計劃經濟體制下,水利工程由國家無償撥款或補助興建。迄今為止,我國投入水利工程的資金從未進行過系統核算,未考慮過資金的時間增值,如把現有帳面數值確認為固定資產,國家將會蒙受很大的損失。其二,雖然大部分工程超過壽命期,但多年不提折舊,如果現在按國家規定的標準計算折舊費用,則資產所剩無幾。因此,對供水設施全面進行清產核資,是一項艱苦而繁重的任務。
盡管困難很多,但是,有探索就會有收獲。日前,國家計委印發了《關于改革水價促進節約用水的指導意見》,水價改革,終于有了可資遵循的藍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