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活性污泥法問世以來,污泥膨脹一直是運行管理中的一個難題。污泥膨脹有3個明顯的特征:(1)發生率比較高,在歐洲大約有50%的污水處理廠都存在污泥膨脹現象;(2)具有普遍性,幾乎所有的活性污泥工藝都有污泥膨脹問題;(3)后果嚴重,當污泥膨脹發生時,大量的污泥隨水流失,導致出水懸浮物增高,水質達不到排放標準,直至整個工藝運轉失效,而再恢復到正常狀態又需要很長的周期。
近幾十年來,國內外研究者對污泥膨脹問題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一些進展,但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一個滿意的理論解釋或有效的污泥膨脹控制措施[1]。隨著人們對環境的要求日益提高,對磷和氮的排放標準要求日趨嚴格。生物脫氮除磷工藝要求較長的泥齡以滿足硝化菌的生長[2],相應長泥齡污泥膨脹問題仍是運行管理中的一個難題。為了解絲狀菌在脫氮除磷工藝中的生長規律,本文用21個月的時間,對芬蘭索門諾亞污水處理實驗廠的生物脫磷脫氮工藝進行了絲狀菌的種類和長度的檢測。
2
工藝的特征和實驗方法
索門諾亞污水處理實驗廠的生物脫氮除磷工藝采用UCT工藝,為比較脫氮除磷的效果,污水廠設有2條并行的流程,1#流程在曝氣池內裝有20%(體積比)的懸浮填料;2#流程在曝氣池內不裝設懸浮填料。處理污水來自愛斯堡城市的市政污水,其中大約有10%的小規模工業廢水,運行參數和數據如表1和表2。
表1
實驗工藝的運行參數
參數(單位) |
范圍 |
平均值 |
水溫(°C) |
7~12 |
9.5 |
F/M[kg
(BOD)/kg( MLSS)·d] |
0.08~0.12 |
0.1 |
水力停留時間(h) |
7.3~8.1 |
7.7 |
MLSS(曝氣池)(g/L) |
3.8~4.4 |
4.1 |
MLVSS(曝氣池)(g/L) |
2.5~2.86 |
2.68 |
DO(曝氣池)(g/L) |
2.5~4.9 |
3.7 |
泥齡(d) |
12~18 |
15 |
進水流量(m3/h) |
5.2~5.8 |
5.5 |
污泥回流率(%) |
90~130 |
110 |
消化污泥回流率(%) |
50~110 |
80 |
缺氧污泥回流率(%) |
100~140 |
120 |
中國城鎮供水排水協會(中國水協)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城鎮水務發展戰略國際研討會指定網站 國際水協會中國委員會工作網站
全國中長期科技發展十六項專項之一、中國十六大中長期重點專項 - 中國水體污染防治重大專項發布網站
技術支持:沃德高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3-2011 版權所有 京ICP備12048982號-4
通信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9號城科會辦公樓201(100835) Email:water@chinacitywater.org Fax:010-88585380 Tel:010-88585381版權所有: 水世界-中國城鎮水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