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脫氮除磷工藝中的絲狀菌

時間:2007-07-05 來源: 作者:陳紅英 王增長 牛志卿

絲狀菌種類

厭氧污泥

缺氧污泥

好氧污泥

泡沫

出現次數()

優勢度(%)

出現次數()

優勢度( % )

出現次數()

優勢度(%)

出現次數()

優勢度( % )

微絲菌

29

94.79

29

95.43

29

93.14

14

93.14

0675

21

3.43

12

1.29

17

2.21

7

2.29

0914

8

1.43

10

2.93

21

4.64

7

3.07

Nocardia III

 

 

2

0.07

2

0.07

4

1.29

0041

2

0.36

4

0.29

 

 

 

 

諾卡氏菌屬.

 

 

 

 

 

 

1

0.28

取樣分析次數

29

 

29

 

29

 

14

 


3.3 分析討論

    大量的鏡檢觀察發現,在正常穩定條件下,絲狀菌和菌膠團菌組成一個互相依賴相互促進的共生關系。絲狀菌位于菌膠團的內部,當絲狀菌生長伸出菌膠團,大量新生的菌膠團菌又吸附和依附在絲狀菌的表面。正常情況下絲狀菌和菌膠團菌的生長達到相對的平衡,絲狀菌始終被菌膠團菌包裹在里面。在污泥膨脹階段,主要是菌膠團菌的生長速度變慢,致使絲狀菌生長伸出菌膠團外面造成污泥膨脹。分析其原因,造成菌膠團菌生長速度變慢的原因有:

    1)外界條件不能滿足正常生長繁殖[3],如食物缺乏、溶解氧不足、pH偏低、或微量元素比例不恰當。

    2)微環境因素,尚若大量的生物殘渣不能被及時分離或分解,會惡化微環境造成菌膠團菌大量死亡。而絲狀菌大多是腐生菌[4],食料來源來自死亡的菌膠團菌,菌膠團菌大量死亡又為絲狀菌提供了充足的食物源,又促進了絲狀菌的過剩生長導致污泥膨脹。在厭氧缺氧好氧工藝中,當回流污泥通過厭氧階段時,厭氧菌有分解部分生物殘渣的功能。

4 結語

    生物營養素去除工藝中,主要的絲狀菌為微絲菌,其次為0675型和0914型。泥齡的增加會導致污泥膨脹,生物殘渣的濃度是造成長泥齡污泥膨脹的原因之一。曝氣池內裝填懸浮填料對絲狀菌的生長有抑制作用。厭氧階段有分解生物殘渣的功能,可改善菌膠團菌的微環境。

5 參考文獻

1 Ekama G A, Wentzel M C, Casey T G,et al. Filamentous organisms bulking in nutrient removal activated sludge system. Paper6: Review Evaluation and Consolidation of Results, Water S A, 199622(2) 147152.

2 Gabriel Bitton and Wastewater Microbiology. Ralph mitchell. A John Wiley & Sons Inc New York, 1992,167187.

3 Jenkins D, Richard M G,Daigger G T. Manual on the causes and control of activated sludge bulking and foaming. Water Research commission,Pretoria, South Africa,1984, 236243.

4 Seviour E M, Williams C J, Seviour R J, et al. A survey of filamentous bacteria populations from foaming activated sludge plants in Eastern states of Australia. Water Res, 198424, 493498.

第一作者陳紅英,女,1969年生,1991年畢業于湖南大學,碩士,講師。

 

 

上一頁 頁碼:[<< 1 2 3 ] 下一頁 共3頁

打印】 【網站論壇】 【字體: 】 【發表評論】 【關閉

微水會

第十六屆城市發展與規劃大會

推薦書籍


    《高濃度有機工業廢水處理技術》
    作者:任南琪
    內容簡介:

    《水的再生與回用》
    作者:【美】林宜獅
    內容簡介:

合作邀請:010-88585381-805

免费a级毛片18以上观看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