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日前從北京排水集團獲悉,記者日前從北京排水集團獲悉,2006年城區9座污水處理廠共處理污水7.8億立方米,日均處理213萬立方米,污水處理率達90%,提前實現奧運水環境目標;再生水回用總量1.3億立方米,再生水回用率達46%,今年將開建、續建4座再生水廠,實現再生水回用率50%的奧運目標。
5年來,北京排水集團共處理污水26億立方米,超過密云水庫現蓄水量兩倍,京城四大水系水質得到明顯改善。2002年前,本市只有高碑店、方莊、北小河、酒仙橋4座污水處理廠,日處理污水能力為128萬立方米,通惠河、壩河水質得到改善,清河、涼水河水污染狀況亟待解決。
5年間,排水集團投資70億元圍繞涼水河、清河展開治理,共建設完成4座污水處理廠,鋪設300公里污水截流管線。2002年10月,清河污水處理廠一期工程建成,日處理污水20萬立方米,污染嚴重的清河水質有所改觀;2003年9月,涼水河流域上游的吳家村污水處理廠建成,處理量為每日8萬立方米,被市民稱之臭河的涼水河上游終于有了清潔水源;2004年清河污水處理廠二期工程建成,日處理污水20萬立方米,清河上游水質全面改善;同年,涼水河上游的盧溝橋污水處理廠建成,日處理污水10萬立方米,涼水河水系水質進一步改善;2005年11月,涼水河第三座污水處理廠小紅門污水處理廠建成投產,日處理污水60萬立方米,涼水河流域水污染狀況得到根本改善。
這4座污水處理廠的建成使得涼水河、清河水質全面改善,至此,京城四大水系水污染治理基本完成,污水處理能力從每日128萬立方米提高到250萬立方米,年均提高14%,城區大中型污水處理廠已按城市規劃建設完成。
五年來,排水集團加速再生水回用建設速度,共建成投產酒仙橋、方莊、清河3座再生水廠和小紅門污水處理廠再生水泵站,鋪設再生水管線325公里,累計生產再生水5.2億立方米,年供水超過1億立方米。2002年前,本市只有高碑店再生水泵站投入運營,日供水能力47萬立方米。2003年,酒仙橋再生水廠建成,日供水規模為每日6萬立方米。經過深度處理的再生水向朝陽公園、東四環綠化帶、環衛部門、洗車行和住宅小區等提供市政及景觀用水;2004年方莊再生水廠建成,規模為日供水能力5000立方米,通過8公里長的管線為紫芳園、世紀風景等住宅小區供市政雜用水;2006年12月,建成國內規模最大的清河再生水廠,日供水規模8萬立方米,這是國內利用膜技術建成的最大的再生水廠,為奧運公園和清河流域提供高品質的水源。
2006年5月建成高碑店至八一湖再生水調水工程,首次實現再生水東水西調,為城市景觀提供補充水源,目前已累計供水300萬立方米;2006年11月建成小紅門再生水泵站,每日可向大興區提供20萬立方米的水源用于農業灌溉。這三廠一站的建成使再生水日供水能力從2002年的每日47萬立方米提高到2007年的91.5萬立方米,年均提高14%,為北京建設節水型城市、滿足可持續發展作出了貢獻。
為了提高城區管網運營管理水平,更好的為奧運服務,排水集團全部使用“機器人”(管道探測儀)完成管網普查,5年累計普查管線上千公里,積累數據上萬個,并將采集的圖像和數據制作電子檔案,全市排水設施地理信息系統(GIS)初步框架基本形成,目前GIS系統已經進入全面建設階段。
從現在起至奧運會召開前,排水集團將以提高污水處理出水水質、為社會提供優質再生水水源,提高城市水系水質,有效控制河湖富營養化現象;開建、續建北小河、吳家村、盧溝橋、小紅門4座再生水廠及配套管網,年底前完成北小河、吳家村2座再生水廠建設并投入運行,可向奧運中心區及涼水河上游提供景觀補充水源;繼續做好污水截流完善工程,鋪設148公里管線,提高污水收集能力;修建跨流域調水工程,實現跨流域調水;加快數字化建設步伐,提高管網運行和管理能力,為奧運會提供一個安全的公共衛生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