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兩年,深圳市政府提出“循環經濟”發展戰略之后,與水環境治理、水資源節約及循環利用為核心的“水環境產業”浮出水面。
到2010年末深圳市萬元GDP水耗下降20%,工業廢水利用率要達到60%……這些目標為水環境治理及水資源綜合開發利用企業提供了千載難逢的市場機遇。據悉,未來4年內,深圳市僅重點城市排水及水環境治理投資就高達125.4億元(人民幣,下同),這一產業利潤率超過20%,循環經濟催生無限商機。
水環境產業年產值近40億
據報道,深圳市環保局公布的一組數字顯示,按去年200萬元以上環保企業統計,該市環保產業年產值87.85億元,占同期全國環保產值的8.13%。從環保產業八大類看,其中有兩大類為“涉水”產品,即水污染治理設備和水污染在線監測儀器兩大類。兩大類“涉水”產品占該市環保產業產值的44%,即全市水環境產業產值可達38.65億元。
事實上,除工業廢水處理領域外,水環境產業涉及到市政污水排放處理、工業純水、中水利用、河道污染治理、人工濕地、海水淡化與利用、節水器械推廣、洗車技術等諸多產業領域,衍生出一個巨大的新生“水環境產業”群落。
按深圳市水務局透露出的數字,在“十一五”(2006年至2010年)期間,僅重點城市排水及水環境治理投資就高達125.4億元,其中,共需建設污水收集處理項目45項,投資約113.5億元;河道清淤疏浚重點項目14項,投資約5.4億元;河底淤泥、污水廠污泥處理處置重點項目7項,投資約6.5億元。如考慮社會性水環境產業投資項目,深圳“十一五”期間水環境市場則更為誘人!
利潤豐厚的行業
目前不少投資者十分看好水環境產業,都將其歸于“朝陽產業”,認為這是一個待開發的“金礦”。
深圳市環保局提供的數據表明,水環境產業是一個利潤十分豐厚的行業。全市去年環保產業利潤為17.6億元,其利潤率為20%。一些被采訪企業表示,深圳市水環境治理企業利潤率大體也接近這一水平。市節水辦高級工程師鐘鳴說,據他掌握的資料分析,上述盈利水平明顯被低估,水環境治理企業利潤率應在30%左右。
在談到深圳水環境產業及市場趨于成熟的原因時,業內人士分析,這主要歸究于中國及深圳一批企業基本掌握了國際最新的水處理膜分離技術的產業應用,使污水成本大幅降低,即使最為復雜的工業廢水處理其成本已降至每噸1元至2元,為水環境產業建立提供了一個強大技術支持保障。
與此同時,深圳水資源日趨短缺,自來水每噸價格已調整到3元以上,使水環境產業及市場價格信號機制已基本建立,在深圳初步形成了水環境治理及水資源綜合開發利用的供需雙方“利益驅動”的市場體系。
按超純環保科技公司技術性價比分析,在當今大多數制造業利潤趨于微利的時代,一些制造業利潤率僅2%至3%,只要企業工業廢水日排放超過200噸,進行廢水回用技術改造就比較合算,一次性總投資僅需20萬至30萬元,年節水效益為10萬元,兩至三年就可以收回投資,有的節水收益可能超過全年的凈利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