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務 | 水務大會 | 中國水協 | 新聞 | 專題 | 企業之窗 | 求職招聘 | 會展 | 招標信息 | 行業分析
·學術 | 學術論壇 | 行業手冊 | 專家 | 書籍 | 行業圖紙 | 論文下載 | 軟件 | 通知公告 | 工程范例
·交流 | 資料搜索 | 業內辯論 | 點評 | 留言 | 在線投稿 | 網站服務 | 會員 | 友情鏈接 | English 
  設為首頁
加入收藏
都市世界 能源世界
 您的位置:首页 >> 熱點專題 >> 其它專題 >> 城市水環境及水景觀的規劃及保護 >> 信息資訊 >> 
 
廣州河涌治理 重新建構“親水”城市
時間:2007-11-09  來源:南方日報  作者:曾雅 袁丁
 
 

    關注市政府一號工程  

       城因河而美、河因城而名,這是不少世界名都的特色。如巴黎之于塞納河、倫敦之于泰晤士河、柏林之于萊茵河。  

       在國內,上海和廣州分別將黃浦江、珠江及其沿岸景觀規劃建設作為構建國際大都市形象的基本要素之一。河涌治理,不僅可還居民一個清新舒適的自然環境,也是重新建構廣州親水城市的重要契機,正如廣州市長張廣寧所說:要跳出水來看治水。廣州治水要在確保水安全的基礎上,創建水景觀、恢復水生態、挖掘水文化。”  

       回顧廣州多年來的治水過程,河涌治理已從一開始的簡單水利治理到越來越注重治理與文化、商業、生態特色的結合,這是一個極大的進步。而對如何重新建構親水城市,有專家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議。  

    [專家支招]  

    華南理工大學建筑學院副院長趙紅紅教授:  

結合文化、商業整治河涌  

       廣州的河涌至少要有一兩條改造成上檔次的景觀帶,才能代表南方水城的形象。這方面我們可以學習韓國的清溪川、上海的蘇州河。昨日,華南理工大學建筑學院副院長、建筑系主任趙紅紅教授向記者表示,廣州的河涌整治要與文化、商業聯系起來。  

       我們可以學習韓國治理清溪川的經驗”  

       現在的河涌,成了廣州的下水道,甚至有些涌用大理石鋪在上面,高架橋橫架在涌上,這種處理河涌的方式絕對是不可取的,如何讓河涌與人的生活和諧共處,讓市民重拾親水情節,我們可以向韓國治理清溪川的經驗中學習。趙紅紅向記者如是介紹。 

       據悉,清溪川是韓國首爾市中心的一條河流,全長5.8公里,流往漢江。19501960年代,由于經濟增長及都市發展,清溪川曾被覆蓋成為暗渠,并在上面興建高速公路,清溪川的水質變得惡劣。20037月起,在首爾市長的推動下進行重新修復工程,把高速公路、天橋拆除,重新挖掘河道,并為河流重新美化及灌水,及種植各種植物,又興建多條橋梁橫跨河道,工程耗資9000億元,在20059月完成。岸上有仿古的作坊、河中有清澈的流水、岸邊有用搓板洗衣的市民,清溪川現成為首爾市中心一個著名的休憩地點。趙紅紅介紹:清溪川河道復原并不是簡單的原貌恢復,其中既考慮了河流本身的特點,又結合了歷史和現代文化,包括現代商業的開發。

亞運村將有嶺南水鄉特色  

       張廣寧提出,要在2010年前完成全市河涌整治。河涌的整治不但面對過去,還面對將來,正如2010年將舉辦盛會的亞運村,規劃中就充分重視將河涌與景觀相結合。例如備選方案一提出,將亞運村打造出濃郁的嶺南水鄉特色。從該規劃圖看,建成后的亞運村內將水網交織,河涌邊也將出現具有傳統嶺南風格的建筑來營造水鄉風貌。  

       再比如,在亞運會主會場所在的天河區,也把亞運主題和車陂涌的治理緊密結合。涌旁規劃的亞運景區,將把廣州亞運會徽的設計理念貫穿其中,其景觀造型具有強烈的運動藝術表現力,表達了人、運動、自然、廣州的四層內涵,傳達了強烈的現代城市精神、人文精神和亞運精神。其間針對不同的運動場所,還設計了不同的運動情景雕塑。  

       河涌綜合整治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因此,要根據水源、水質的現狀,制訂了近、中、遠期目標,采取分段、分期實施的方式,逐步推進河涌綜合整治。趙紅紅這么設想,如果廣州能拿出一兩條上檔次、代表廣州新形象的河涌,那就是了不起的事情。  

    廣東省科學院廣州地理研究所研究員梁國昭:  

以河涌治理推動濕地保護  

       梁國昭向記者表示:人們要重新學習濱水而居,河涌最終匯入珠江,只有通過對江、湖、涌水系脈絡的重新建構,廣州的市民才能重拾親水情結’”。  

       水系的保護和建設有文化傳承的意義  

       對于廣州城與水的關系,梁國昭認為:2000多年來,廣州的發展由水而起,從來離不開水。宋朝時,廣州還有護城河,水上交通網縱橫交叉,既可以通船,又減輕水患。廣州城內船艇如梭,店鋪如林,商貿繁盛。尤其是南濠之畔的濠畔街,商業之盛過于秦淮十倍。對廣州來說,水系的保護和建設更有文化傳承的意義。 

    整治河涌當務之急是保護濕地  

       梁國昭說,一些城市的河涌改造實行硬底化后,反而破壞了濕地的內在生態,使之喪失了環境凈化功能。另外,城市中的濕地水域具有顯著的景觀美學效果,山得水而活,嶺得水而秀,不能讓房地產開發商隨意破壞這些資源。很多房地產豪宅都大打牌:臨江、臨湖、臨海,這些都是臨濕地,必須謹慎處置。

    濕地在城市中的作用不可替代嗎?梁國昭回應:濕地對城市生態環境的作用舉足輕重。首先,濕地水體是城市的天然空調器。分布在城區里密集的河涌水網作為風廊,可以促進空氣的對流散熱,緩解熱島效應。其次,濕地具有凈化、降解環境中有毒物質的生態功能,濕地自身的生態系統、多樣化的生物有內在的循環體系。例如印度加爾各答市就利用濕地進行污水凈化,黑龍江七星河的污水流經蘆葦地后被凈化。  

       廣州要整治河涌,當務之急就是保護濕地,在城市建設規劃中應該突出濕地生態城市的理念。再如,城市規劃必須包括濕地保護和建設的重要內容;城區濕地率(水面率)不低于10%,濕地占城市綠地面積比例應達50%;濕地環境、濕地生態系統和生物多樣性應得到良好保護;城市景觀建設要體現出親水性。  

    [政府實踐]  

    五階段四網絡重塑親水  

       回顧廣州多年來的治水過程,其河涌整治思路和工程建設也同樣經過由簡單水利治理到綜合治理,由埋頭苦干跳出水來看治水的歷程。河涌治理,越來越注重其文化、商業、生態特色。  

       1999年至今,廣州河涌治理大致可分為五個階段:第一階段主要滿足防洪排澇的需要,河道堤岸工程采用單一的漿砌石或鋼筋混凝土直立式擋土墻。第二階段增加了河道的親水性內容,采用復式斷面,建設親水平臺。第三階段開始在親水、生態方面做文章,盡量降低一級平臺高程,修筑滾水堰,保持景觀水位。第四階段引入生態堤理念,采用簡單的護腳防沖措施,上部種植花草,突出嶺南水鄉特色。第五階段是在河道截污的基礎上開展綜合治理,溝通水網、調水補水。  

       隨著理念的日益先進,廣州河涌整治也由零散向網絡轉化。廣州市規劃部門近期已將廣州中心城區河涌水系進行了梳理,并規劃了未來廣州中心城區的四組水網絡。  

       一是石進河白云新城區,主要將流溪河左干渠延長至景泰涌,形成一個以石井河、新市涌、白云新城景觀河為中心骨干,以白海面湖、白云湖等人工湖為重要景觀節點的水系網絡,同時充分利用區間水資源,合理構筑具有動感的水景觀系統。  

       二是水秀花香區,溝通荔灣芳村片區的河涌,形成以花地河和大沙河為主要骨干河涌的水系網絡,利用外江潮水將兩骨干河涌作為引清通道,補充河涌景觀水源。  

       三是會展果樹氧吧區,主要以黃埔涌及石榴崗河為骨干河涌,形成海珠區水系網絡,利用潮汐作用,通過黃埔赤崗涌、赤沙涌、石榴崗河、海珠涌等引清通道,為河涌補水。  

       四是前航道北部都市陽光區,以水庫、人工湖及聯控補水線路,將前航道北部河涌連通,形成以沙河涌,獵德涌、車陂涌、烏涌、深涌、南崗河等主要骨干的水系網絡。其水源為區間水和珠江潮水。

    河涌命運是居民文明的鏡子  

       愛水親水的廣州人,在過去一周又遇上了兩樁與水有關的喜事——一是整治7條河涌的市政府一號工程全面啟動,一是珠江水上巴士的開航。遙想當年繞堤柳借三篙翠,隔岸花分一脈香的美妙,有市民遐想,若是河涌能恢復當年的清澈秀麗,屆時江、涌均可行船,將是多么浪漫愜意的一幕。  

       當然,目前這還只是一個夢想。寬闊的珠江已可游泳,細小的河涌卻依然臟臭。  

       不過河涌治理的難度,也恰恰在于其小、在于其細。231條河涌編織的密集水網,讓廣州每條河涌的治理,都會牽一發而動全身。與一江兩岸的寬闊氣派相比,大部分河涌都是悄無聲息地在城市中穿行而過,其臟臭卻能影響到數百萬居民的日常生活;其治理,也同樣關系到這座特大城市的方方面面——尤其是其中一些需要大費周章的細節。  

       我們關注大型污水處理廠的逐漸增多,但不要忘記,只有擁有完善的地下污水管網,河涌才能不再淪為公共下水道。  

       我們關注工業廢水的偷排,但不要忘記,只有每戶居民都自覺做到垃圾分類,才不至于出現截污管道屢屢被塞的局面。  

       我們關注堤岸規劃的美輪美奐,但不要忘記,只有妥善處理好每戶拆遷戶的善后工作,河涌兩側才會出現廣場、噴泉、綠化帶。  

       我們關注年內完成7條河涌整治的承諾,但不要忘記,只有全城環境改善和城中村改造完成到一定程度,全市河涌的整體面貌才會有徹底而穩定的改善。  

       這一切,決定了河涌治理必定是一項千頭萬緒的系統工程,任何一勞永逸或者一蹴而就的期望,都過于理想。過去數載,我們多次聽到過河涌變清指日可待的消息,收獲的卻總是失望。施工中途計劃改變、清污之后淤泥又積、截污完畢無水可補,這些情況屢屢發生,既體現了治污道路探索的反反復復,也充分說明此項工作的錯綜復雜。  

       河涌的命運是居民文明的鏡子,河涌的整治是城市管理的標尺。今年是廣州三年城市管理年的最后一年,也是創建衛生城市的沖刺年,廣州市政府選擇將河涌整治作為今年的一號工程,自有其特殊的含義。通過過去一周對河涌治理的連續報道,我們欣喜地發現,從整體水系規劃的確定到拆遷補償標準的提高,無論是在理念層面還是在操作層面,廣州的河涌治理措施都更趨成熟、更為完善;在今后的日子里,我們還將繼續跟蹤這一艱巨工程的進展,分析可能出現的問題。隨著城市管理水平和居民文明程度的日益提高,我們相信,河涌蕩舟盡覽山水之都的日子,不會太遙遠。 

 

 

 

 
打印】 【網站論壇】 【字體: 】 【發表評論】 【關閉


業內交流
更多關于 廣州河涌治理 重新建構“親水”城市 的資料
· 今年廣州推進20條河涌整治 河流環境改善 [2008-09-22]
· 廣州市興豐生活垃圾衛生填埋二場一期工程代建單位招標(二次招標)招標公告 [2008-09-09]
· 淺談污水輸送管網爆漏原因及修復維護方法-----以廣州市大坦沙污水處理廠為例 [2008-09-02]
· 廣州圈定三大應急水源地 [2008-08-01]
· 廣州市長暢游珠江 [2008-07-21]
 

熱點專題

2018水世界企業高級會員

第十二屆中國城鎮水務大
最新更新論文
最新圖紙更新

絮凝沉淀池圖紙

臭氧消毒制備間及接觸氧
·絮凝沉淀池圖紙
·臭氧消毒制備間及接觸
·氣浮機圖紙
·造紙廢水全套圖紙
推薦書籍
《高濃度有機工業廢水處理技術》
作者:任南琪
內容簡介:

中國城鎮供水排水協會(中國水協)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設部城鎮水務發展戰略國際研討會指定網站 國際水協會中國委員會工作網站
全國中長期科技發展十六項專項之一、中國十六大中長期重點專項-中國水體污染防治重大專項發布網站
承辦:沃德高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3-2009 版權所有 京ICP備06062082號-1 京公海網安備110108001947號
通信地址: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北附樓312室(100835)
Email:water@chinacitywater.org Fax:010-88585380 Tel:010-88585381-814
版權所有: 水世界-中國城鎮水網.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服務條款 - 網站導航 - 投稿 -
免费a级毛片18以上观看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