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環保廳官員及一批環保專家近日在蘇南部分地區考察后認為,蘇南環保面臨兩大“短板”考驗。
所謂“短板”是指一只木桶盛水的多少,并不取決于桶壁上最長的那塊木板,而關鍵在于最短的那塊。省環保廳副廳長趙挺坦言,就目前蘇南環保水平而言,起決定作用的“短板”,就是水環境和農村環境。
江南水鄉水是根,點點滴滴連子孫。但是,目前,在蘇南部分地區,廢水排放呈現出“從支流向干流延伸、從城市向農村蔓延、從地表向地下滲透、從區域向流域擴散”的狀況。特別是部分小化工、小印染企業存在污染治理不到位的情況,污水任意排放入河,污染了寶貴的水資源。
做好蘇南“水文章”,任重道遠。對此,趙挺特別提醒說:“蘇南地區工業密度很大,企業即使達標排放了,對水環境仍然存在較大的壓力。”比如吳江的盛澤鎮,素有“日出萬匹,衣被天下”的美譽,光印染企業就有20多家。即使家家都做到達標排放,處理后的污水中COD總量也不會低。“所以,必須一著不讓地做好總量削減工作。”
此外,與城市環境相比,農村環境的臟亂差也顯得較為突出。“雖然蘇南農村亮點很多,但是仍有不少農村生活污水未經處理直排入河,垃圾尚未納入集中收運,存在嚴重環境污染。”對此,南京環科所沈渭壽研究員分析,主要原因在于:環境規劃和空間規劃滯后,污染排放缺乏有效管制;環境管理公共投入不足,農村環境設施欠賬太多;農業和農村經濟增長方式還沒有根本轉變,尚未走出一條新型農業和新型工業的發展道路。
“實行最嚴格的環境保護制度”,這是補好環境“短板”的重要舉措。對于水環境,省環保廳官員開出了一系列“處方”:首先是要控制好工業污染源,嚴查違法排污;對河道,要做好清淤工作;污水處理廠一定要正常運轉;大力開展中水回用,節約水資源;科學開展水面養殖,大力發展生態農業,同時加強水上船只污染控制等。
而要提高農村環境質量,隨行考察的專家直言:“最關鍵一條,就是政府重視,加大投入。”要加強鄉鎮污水處理建設,尤其是管網建設要跟上,以免“空有廠卻不運行”;以“村收集、鎮轉運、縣處理”為方向,逐步實行農村垃圾集中處理,建立起垃圾收運體系;對于分散的農宅,三格式化糞池要做到全覆蓋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