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奧組委新聞中心、北京排水集團今天下午在清河污水處理廠召開新聞發布會向中外記者介紹北京市污水處理和再生水利用等方面的發展。
近年來,北京市政府高度重視水污染治理和污水資源化工作,10多年來,北京市投入約100多億元人民幣用于水污染治理和水環境改善,進行了大規模的排水設施和再生水設施建設,通惠河、壩河、清河、涼水河水系的水污染治理取得成效,城區水環境得到改善。2006年,北京中心城區污水處理率達90%,提前實現了綠色奧運水環境治理目標;再生水回用率達46%,為實現再生水回用率50%的奧運承諾目標奠定了堅實基礎;化學需氧量(COD)消減總量近30萬噸,約占北京市COD消減總量的75%。
優質高效完成奧運水環境治理目標
從1990年至2000年,北京建成了北小河、高碑店、方莊3座污水處理廠,日污水處理能力達108萬立方米,城區污水處理率達到40%。
2001年至2006年5年間,北京市以奧運為契機,加快改善城市水環境,新建成6座污水處理廠,城區污水處理能力達250萬立方米/日,城區污水處理率達到90%,基本完成了城區污水處理設施的建設規劃。城區通惠河、壩河、清河、涼水河4條主要水系水污染狀況得到有效控制,城區水環境取得明顯改善。
推廣再生水補充城市水資源
為完成再生水回用率達50%的奧運水環境目標,北京市投資十幾億元建設再生水回用設施。截止2006年底,市區共建成再生水廠4座、再生水泵站2座,鋪設管線350公里,日供水能力達96萬立方米。2006年全市再生水用量達3.6億立方米,約占北京市供水總量的10%,再生水回用率達46%。2007年,北京市將采用先進的MBR和反滲透處理工藝建設完成北小河再生水廠,為奧運中心區提供高品質再生水,再生水供應能力將進一步提高,再生水回用率將達到50%。
清河再生水廠于2006年底建成,日供水能力8萬立方米,主要向奧運地區提供高品質景觀補充水,每年可節約清潔水源3000萬立方米。它是以清河污水處理廠二級出水作為水源,經過深加工后達到回用要求,供給奧運公園、清河、圓明園以及海淀區、朝陽區部分居住區作為景觀補充水和市政雜用。清河再生水廠采用國際上先進的超濾膜過濾處理技術,設置6組超濾膜箱,二級出水在壓力的作用下,從膜箱底部流入0.02微米超濾膜進行過濾,再經過活性炭吸附,臭氧氧化后水質清澈透明,無色無味,這一技術在國內大型再生水廠中首次應用。
目前,再生水已成為工業冷卻用水、園林綠化、河湖景觀補水、農業灌溉、市政雜用的又一新的補充水源。其中再生水用于工業發電廠冷卻用水是北京市再生水利用的重點。2006年國華、華能2座熱電廠用水總量為8500萬立方米;今年高井、石景山、鄭常莊3座熱電廠也將使用再生水;到2010年,太陽宮熱電廠、高安屯垃圾焚燒廠等工業用戶將全部使用再生水作為工業冷卻用水,年供水量達1.4億立方米。
再生水用于園林綠化也將逐步展開,2007年,奧運森林公園、奧運中心區、民族大道(北中軸路)及機場路共計250萬平方米的綠地實現再生水澆灌。
同時,為方便用戶使用再生水,北京排水集團研發了智能加水機,以滿足市政環衛、園林綠化、洗車、施工降塵等用水需求,用戶可直接就近取水,主要用戶有北京市園林綠化局、環衛工程集團、朝陽環衛服務中心、市政工程公司等大單位用戶。2006年加水機供水總量為6.5萬立方米。
利用現代化手段確保奧運管網安全
北京城區現有排水管線4000余公里,為保障排水系統安全穩定運行,特別是2008年奧運會期間的安全,北京排水集團通過組建專業排水搶險隊伍、裝備先進專業設備、強化應急搶險能力、建立排水管網信息系統(GIS)和管網氣體預警系統等手段,進一步提高排水設施的運行維護能力,確保首都公共安全。
目前,排水管網信息系統(GIS)正在建設中。該系統集成了地理信息系統、在線監測等一系列先進技術,建成后將全面提升北京市排水設施運營管理水平,提高突發事件和應急搶險處理能力,為保障排水設施的安全穩定運行提供現代化的數字管理手段。
同時,為及時發現問題、排除隱患,保障排水系統正常穩定運行,排水集團引進國際上最先進的排水管道檢測、疏通、修補等先進設備。今年年初,北京排水集團利用管道電視檢測(CCTV)設備陸續對奧運中心區和場館周圍的排水管線進行了普查,目前普查工作已完成,針對普查發現的問題正抓緊解決,全力保障奧運測試賽和奧運會期間排水設施安全穩定運行。
另外,根據奧組委要求,北京排水集團建立了奧運場館及城市重點地區排水管道有毒有害氣體檢測和預警網絡系統。這一系統可用于檢測排水管道硫化氫等有毒有害氣體是否超標,并定時向監控中心發送管道內氣體狀況。根據奧組委的要求,2008年前將完成全部30處監測站的建設任務。
逐步實現污泥的無害化處置 推進資源化利用
目前,北京城區各污水處理廠平均每天產生污泥約2400噸,年產80多萬噸。現代排水系統需將這些污泥予以妥善處置,使之實現減量化、穩定化和無害化,并逐步推進資源化利用。污泥的妥善處置是當今世界各國普遍面臨的一個難題和挑戰。
北京已全面展開污泥無害化處置的有關工作,正在制定污泥無害化處置規劃方案,擬采用堆肥、焚燒、沙荒地土壤改造等方式多渠道處置污泥。污泥堆肥生物發酵后可用作林地、綠地及土壤改良的有機營養土,北京排水集團已建成大興龐各莊污泥無害化處置場,年處置污泥約15萬噸。污泥熱干化后可用作燃料、有機營養土或制造建材。目前,正在建設清河污泥熱干化廠,年處置污泥約15萬噸。
根據規劃,還將建設高碑店污泥熱干化廠及東部污泥無害化處置場、西部污泥無害化處置場,利用北京水泥廠、門頭溝煤矸石熱電廠等社會資源,力爭盡早實現全部污泥的無害化處置,推進資源化利用。
實施節能減排發展循環經濟
2006年北京市完成了國家節能減排任務,北京排水集團化學需氧量COD消減量近30萬噸,約占北京市COD消減總量的75%。
污泥厭氧消化過程可實現污泥穩定化,同時消化過程產生大量沼氣,通過回收利用沼氣可為生產運行節約大量能源。高碑店污水處理廠利用污泥沼氣發電,年發電量1280萬千瓦時,占全廠年用電的25%;小紅門污水處理廠利用沼氣作為燃料進行污泥加熱、廠區冬季采暖和拖動鼓風機,今年年底投入運行,全年可節約用電約960萬千瓦時,占全廠年用電的17%。
同時,推廣污水水源熱泵技術,充分利用污水溫度和外界氣溫的溫差,經熱交換用于冬季供暖、夏季制冷,既環保又經濟。北京排水集團高碑店、北小河、盧溝橋、酒仙橋、清河等污水廠和再生水廠都在有條件的地方實施了污水熱泵技術,服務面積總計6萬多平方米;在奧運地區清河寶盛里小區居民樓推廣了污水熱泵技術,服務面積8萬多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