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務 | 水務大會 | 中國水協 | 新聞 | 專題 | 企業之窗 | 求職招聘 | 會展 | 招標信息 | 行業分析
·學術 | 學術論壇 | 行業手冊 | 專家 | 書籍 | 行業圖紙 | 論文下載 | 軟件 | 通知公告 | 工程范例
·交流 | 資料搜索 | 業內辯論 | 點評 | 留言 | 在線投稿 | 網站服務 | 會員 | 友情鏈接 | English 
  設為首頁
加入收藏
都市世界 能源世界
 您的位置:首页 >> 熱點專題 >> 其它專題 >> 城市水環境及水景觀的規劃及保護 >> 經典案例 >> 
 
精心打造水環境 再現碧水繞城郭
時間:2007-11-08  來源:  作者:
 
 

    歷史上揚州州界多水,水揚波而得名。揚州境內河湖廣布,水系發達,襟(長)江枕淮(河),中含寶應湖、高郵湖、邵伯湖,京杭大運河縱貫南北,F市域6638平方公里中水域面積約占四分之一。揚州作為一座濱水城市,近幾年加強水環境的綜合治理,城市環境質量有了明顯提升,再現了藍天白云、青山綠水、親水樂水的優美圖畫,顯現了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良好的水環境已經成為我們這個城市的一塊金字招牌。

1生生不息的江河之水,催生了揚州城的數度輝煌

  揚州依水而建,緣水而興,自古以來就與水結下了不解之緣。江河之水孕育了揚州的文明,見證了揚州的繁榮。
  水托起了揚州數度繁華。公元前486年,吳王夫差在揚州開鑿邗溝,成為大運河的起始河段,從而奠定了揚州的水運基礎。隋代,隋煬帝以揚州為中心,在邗溝的基礎上南延北擴,全線開鑿大運河,最終連通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大水系。在以水運為主要交通方式的古代,揚州因雄居長江和淮河之間,扼守著長江、運河兩條水運大動脈的交匯之處,成為全國水運樞紐。運河在揚州城內溝通邗溝、漕河、小秦淮河、二道河、宋夾城河等河道,北接茱萸灣、邵伯湖、鳳凰島,南經瓜洲匯入長江。水通則商通、商通則財聚,唐代揚州成為中國東南第一大都會、世界上對外開放的四大港埠之一。唐末至宋、元、明代,揚州雖數遭兵火之災,但因水運的強勢支撐而數度繁華,尤其到清代,揚州因居鹽運、漕運的掌門地位,經濟鼎盛、富可敵國,在19世紀初世界10個擁有50萬以上居民的城市中,我國有6個,揚州僅列北京、江寧(南京)之后。如今,揚州人敏銳把握國際資本、產業轉移大勢,充分利用長江黃金水道優勢,大力實施沿江沿河開發開放,經濟社會快速健康協調發展,邁入了一個新的時代。
  水孕育了名城文化。揚州在水通、商興、財聚的同時,也融匯了四海文化,積淀出這片文化沃土。齊魯文化、吳越文化、楚文化在此交融,徽派文化、陜晉文化及境外文化在此匯通。大批政治家、文學家、藝術家順水沿江紛至沓來,他們在揚州或游歷、或為官、或客居,留下了大量的詩詞、歌賦、戲曲、雕版印刷及園林建筑藝術等,清代形成的揚州畫派、揚州學派等更名揚四海,大大豐富了中華民族的文化寶庫。
  水塑就了城市形態。揚州由于城外大河貫通,城內河道縱橫,于是便呈現濱水而建、房舍臨水而筑的空間布局和建筑特色,展現出千戶人家盡枕河、萬戶商埠向水開鄰里漾船過,車馬少于船的水城風情。水城形態從揚州的城名、地名亦可得到印證。揚州轄下的諸多地名如邗江、江都、湯汪、曲江、汶河、汊河、大水灣……皆因水而得名。揚州以園林勝,其最大的特點便是與水交融,幾乎是無水不建園,園林必依水。揚州園林不僅數量眾多、造型優美,而且園中之水頗具特點,或春水一池,或曲徑通幽,或涓涓細流,與假山、亭臺、林木相映成趣,呈現出北雄南秀溶為一體的獨特風格。

2大力實施水環境治理,為經濟社會的發展創造良好條件

  水是城市的靈氣所在,也是城市功能的重要承載。但打造一個集觀光、水利、運輸為一體的水環境并不容易。在實踐中,我們堅持規劃先行、疏導并舉、多元投入、綜合整治,取得了較好效果。
  加快發展更須弘揚城市水文明和水文化。上世紀80年代以來,隨著城市經濟建設的加速發展,人口日益增加、城區面積不斷擴大,揚州昔日碧水蕩漾的河道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流經中心城區的20多條大中小河道水體發黑發臭,污染嚴重,少數河道甚至已斷流,成為污水溝。城市水環境的惡化,不僅直接威脅到古運河、長江流域的生態環境,對人民群眾的日常生活造成了極大危害,也影響了城市形象和美譽度,制約了城市經濟和旅游業的發展。嚴峻的現實,使我們認識到:水環境是城市建設的重要內容,是城市經濟發展的重要載體,也是一個城市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支撐,城市水環境建設必須與經濟發展水平協調推進;加強城市水環境建設、整治是把揚州建設成為古代文化與現代文明交相輝映的名城的關鍵措施,是牢固樹立科學的發展觀和以人為本的理念的重要體現,是把揚州打造成宜居、精致、和諧和極具個性特色的名城的必然要求。
  按照統一規劃、分步實施的要求,綜合治理水環境。一是先后實施了淮河入江水道治理、引江河改造和長江干堤加固等城市外圍水利和城市防洪體系工程。二是投資10多億元整治城市水環境。近幾年實施了古運河綜合整治工程、瘦西湖水環境整治工程、古運河——邗溝——瘦西湖水上游覽線基礎設施項目、城河綜合整治工程等。對瘦西湖及古運河、小秦淮河、二道河、蒿草河、七里河等20多條河道進行了系統整治。目前,市區瘦西湖水系的河道整治率為100%;古運河城區段已全部整治;整治后的沿山河既解決了城市西區防洪排澇的難題,增加了水體空間,同時也改善了西部新區的環境。三是建設污水處理廠和污水截流工程。日處理能力18萬噸的湯汪污水處理廠和日處理5萬噸的港口工業區污水處理廠全部建成后,市區的污水集中處理率將達到85%以上。通過引清水、截污流、疏河道、砌駁岸、建綠化等系列措施,城市水環境得到明顯改善,初步展開了夾岸垂柳桃花,小橋流水人家的優美畫卷,為我市先后獲得中國優秀旅游城市全國文明工作先進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國家環保模范城市、國家園林城市、中國人居環境獎等榮譽稱號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建立多元化投資體系,為水環境治理提供資金保障。三年多來,我市牢固樹立運營城市的理念,用市場之手建設城市,不給群眾增加負擔,不給財政增加壓力,不給后人留下包袱。一是充分運用好城市土地這個政府最大的資產。運用市場機制,盤活存量土地,最終實現政府不虧本、客商有效益、群眾得實惠、城市改面貌的多贏局面。二是積極爭取國債項目的同時大力吸引外商投資。我市的古運河綜合整治、瘦西湖水環境整治等工程就是在爭取到國債資金的基礎上,力籌地方配套資金實施完成的。同時,通過改革城市投融資體制,實現城市建設投資主體多元化,吸納更多的外資參與城市建設。三是引導和鼓勵社會力量參與城市建設。有償開發空間資源,通過賦予冠名權、出讓廣告經營權等手段籌集建設資金。四是大力推介城市,發揮城市名片效應。利用城市重點功能設施的新進展和城市獲得的創建獎牌,以及每年一度的煙花三月國際經貿旅游節等,大力宣傳揚州,提高城市的品位,擴大揚州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吸引了更多國際國內資本著落。

3堅持人與水相和諧共生,構建獨具特色的城市水環境

  在水環境治理中,我們注重水環境的內涵,拓展水環境的功能,人與水、自然和文化的和諧,形成具有個性魅力的城市水環
  注重建設生態系統。在城市水環境整治中,為了充分發揮水環境的生態效能,既注意尊重自然所具有的多樣性,又注重保障和創造滿足自然條件的良好的水循環,同時又使水和綠洲形成網絡,避免生態體系的互相孤立存在。如在漕河整治時,利用自然石料和水生植物恢復水體的自凈能力,在河岸的高水位淹沒處增加了大量的生態綠化區,保障魚和其它動物的生息環境,在確保河流的防洪、水資源利用功能的同時,創造出優美的自然環境。
  充分體現人本理念。在整治過程中充分運用以人為本、尊重規律、人水和諧的治水理念。二道河和漕河都是處在揚州城市居民新村附近的內河,規劃設計首先考慮為附近城市居民創建優美的濱水人居環境。在漕河風光帶公共綠地空間中,臨水面安排了大量的鋪裝廣場,設置了較舒適的坐椅,讓人近水觀賞,游賞水景。按照人體行為工程學原理,安排了多種健身設施與器具,創造了舒適的休閑健身空間環境。
  重視突出親水特征。親水是人類的特性。因此,充分展現人和水的景觀關系是河道整治中運用的又一治水理念。大量水岸服務設施的設置,如曲藝廣場、水上廊橋、觀景廊架、親水平臺、河濱散步道、河濱自行車道、護岸、棧橋、微型泊船碼頭、河濱主題公園等等,借此形成因水成街、因水成路、因水成市、因水成景、因水成園的構架,體現拓展水岸藝術空間的景觀構想,讓市民、游人能與水親密接觸,滿足人們對親水性的要求。
  大力彰顯文化內涵。揚州是歷史名城,又是文化古城,如何結合揚州城水環境整治,充分挖掘利用揚州悠久的歷史文化積淀,形成歷史人文景觀,是我們城市水環境建設中必須充分考慮的問題。一是護其貌、美其顏、揚其韻、鑄其魂為原則,保護和整合唐城、宋城、明清古城等古城遺址和歷史河道;二是通過利用主干道與水域景觀廊道交叉的空間節點,設置一些具有文化內涵的茶室、亭廊、小品、雕塑,尤其建造一些歷史景觀橋,如來鶴橋、騎鶴橋、放鶴橋、迎恩橋等。結合各河道的水域特色及其所蘊含的人文藝術與文化內涵,塑造濃郁細膩的都會水系概念,突顯揚州高品位水岸空間印象;三是以精心的空間概念規劃、空間機能設計,大量運用揚州市樹柳樹、銀杏和市花瓊花、芍藥,編織出春、夏、秋、冬四季的韻味;四是建設揚州城市水環境展覽館,對揚州水文化的發端和演變等進行集中展示,使之成為水上揚州、文化揚州的縮影。
  積極滿足景觀要求。既要金山銀山,又要綠水青山,讓揚州城內的水環境成為一道道亮麗的風景線,以拓展旅游城市內涵、促進旅游業發展,這也是我們整治水環境的重要考量。水環境的景觀性主要體現在二個方面:一是自然地貌景觀。在對河道進行整治時,既充分利用原有的自然地理生態資源,又對一些歷史遺留和演替形成的著名的地貌適當經過加工整理,再生利用。二是造型景觀或意念景觀。通過設計思維創立理念,運用多種園林植物、園林景觀小品和構筑物,及各具特色的建筑景觀,彰顯了揚州文化與生態的有機結合,展現了一幅幅優美的詩畫勝景。
  城市水環境治理與水景觀建設是一項長期、艱巨而細致的工作。回顧我市城市水環境治理所走過的道路,我們欣喜地看到:通過開展水環境綜合治理,有效地改善了我市經濟社會的發展環境、人居環境,提高了我市對外的知名度和吸引力;廣大市民從城市水環境綜合整治的實踐中,得到了實實在在的實惠,也看到了更加美好的未來。今后我們將進一步解放思想,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進一步加強水環境保護和治理,為建設更加富裕、文明、秀美的新揚州而不懈努力。

 

 

 
打印】 【網站論壇】 【字體: 】 【發表評論】 【關閉


業內交流
更多關于 精心打造水環境 再現碧水繞城郭 的資料
· 江蘇省環境保護廳公布太湖流域水質呈現好轉態勢 [2008-10-16]
· 水環境綜合整治 西湖(左海)將告別污水直排 [2008-10-15]
· 2009中國(吉林)第二屆環境保護及環境清潔用品設備展覽會暨吉林省第二屆給排水、水處理技術與設備展覽會 [2008-10-13]
· 中華環境保護基金會節水專利申請資助活動啟動 [2008-10-13]
· 中華環境保護基金會節水產品、節水技術評選和表彰活動啟動 [2008-10-13]
 

熱點專題

2018水世界企業高級會員

第十二屆中國城鎮水務大
最新更新論文
最新圖紙更新

絮凝沉淀池圖紙

臭氧消毒制備間及接觸氧
·絮凝沉淀池圖紙
·臭氧消毒制備間及接觸
·氣浮機圖紙
·造紙廢水全套圖紙
推薦書籍
《高濃度有機工業廢水處理技術》
作者:任南琪
內容簡介:

中國城鎮供水排水協會(中國水協)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設部城鎮水務發展戰略國際研討會指定網站 國際水協會中國委員會工作網站
全國中長期科技發展十六項專項之一、中國十六大中長期重點專項-中國水體污染防治重大專項發布網站
承辦:沃德高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3-2009 版權所有 京ICP備06062082號-1 京公海網安備110108001947號
通信地址: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北附樓312室(100835)
Email:water@chinacitywater.org Fax:010-88585380 Tel:010-88585381-814
版權所有: 水世界-中國城鎮水網.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服務條款 - 網站導航 - 投稿 -
免费a级毛片18以上观看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