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城市是一個鋼筋混凝土的森林,幾乎看不到土壤。雨水降落到地面以后幾乎都從污水管道流走,對地下水補充很少;城市用水越來越依靠地下水,造成很多城市地下水位下降,地下漏斗越來越大;而相反,很多低洼處卻由于排水不暢,引發了一系列的生態、經濟和社會問題。位于居民稠密區的北京市宣武區萬壽公園,把過去發愁怎樣才能盡快排出的雨水,變成改善環境的景觀用水、綠化用水,憑借一套湖、路面、地下全方位的雨水回用系統,他們成功地解決了這一難題。
要節水,就得有的放矢。萬壽公園孫亞輝園長說,做好水平衡測試工作是完善科學用水的一種手段,也是各用水部門計劃用水考核的主要依據。萬壽公園綠地3萬平方米,栽種各種樹木1萬株,綠化覆蓋率79.2%,綠化用水占全園用水總量的90%以上,節水有潛力。通過測試,萬壽公園明晰用水賬,針對各部門具體情況,制定出節水方案。
北京降雨集中在汛期,城區80%以上的雨水沒有得到利用,白白流入市政管線,給城市排水造成很大壓力。萬壽公園管理層在市、區節水辦專家的點撥下,節水主意就打在了雨水利用上。首先是打地下的主意,從2004年7月開始,萬壽公園用3個月時間,在公園內新建雨水滲水井5個,用1500米管道將這5個滲水井溝通,建成了雨水回灌利用系統。園內的雨水管線收集地面徑流,將綠地、園路的雨水引入到回灌系統,增加汛期對地下水的入滲補給,起到節約草地灌溉用水的作用。
地面也不能放過,萬壽公園把主意打在了園內鋪裝的地磚上。水泥面磚結實耐用,卻不美觀,更不節水。萬壽公園在1994年對全園道路及廣場的地磚進行了改造,把水泥面磚全部更換成透氣滲水磚,全園共鋪裝滲水透氣磚6200多平方米。這種磚利于雨水滲入地下,充分利用自然資源保持地下土壤的滋潤,延長雨水濕潤地被植物的時間,起到節約用水的作用。記者在萬壽公園里看到,這種青灰色的滲水透氣磚面略顯粗糙,古樸而雅致,成為公園里一道獨特的風景。這種滲水透氣磚不僅看著美觀,踩上去也感到十分舒服。
利用景觀水池作為天然的蓄水池,不僅可以調節水量,而且可以作為景觀用水,一舉多得。萬壽公園內有座400平方米的景觀水池,這座景觀水池也是公園的雨水調節池。水池不僅是公園里的重要景點,起著畫龍點睛的作用,同時還調節著公園里空氣的濕度。每到雨季,水池可以大量收集雨水,雨過天晴之時,萬壽公園的工作人員就把水池收集的部分雨水引到綠地中,用于澆灌花草樹木。
通過建雨水滲水井、鋪滲水透氣磚和加強對景觀水池的管理,萬壽公園已經做到下小雨時地面沒有積水,全部通過滲水透氣磚和綠地滲入地下;下大雨時,大部分雨水通過管道流入雨水滲水井和景觀水池,不會給市政管線造成壓力,下大暴雨時也沒有積水。雨水這種大自然的寶貴恩賜,在萬壽公園得到了最充分的利用,使公園周邊小環境空氣更加濕潤,炎熱的夏季氣溫明顯降低,開始出現“綠島效應”。
實踐證明,萬壽公園的雨水回灌系統向地下滲水效果良好。以前,萬壽公園每年用于綠地養護水需要3.6萬立方米以上;雨水利用措施投入使用以后,萬壽公園每年可節約用水1萬立方米。去年,萬壽公園綠化用水只用了2.2萬立方米,僅此一項就節省了12.32萬元。北京市水務局局長焦志忠說,這種立體式的雨水回用系統特別適合在小區使用,尤其是現在很多小區都建有水景觀,可是由于缺水,很多噴泉等水景觀都成了擺設,現在利用這套立體雨水回用系統,他們不但可以補償景觀用水,而且還可以節省小區綠化用水,補償生態水,可謂一舉多得。他表示今年內要完成這樣的雨水設施建設300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