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務 | 水務大會 | 中國水協 | 新聞 | 專題 | 企業之窗 | 求職招聘 | 會展 | 招標信息 | 行業分析
·學術 | 學術論壇 | 行業手冊 | 專家 | 書籍 | 行業圖紙 | 論文下載 | 軟件 | 通知公告 | 工程范例
·交流 | 資料搜索 | 業內辯論 | 點評 | 留言 | 在線投稿 | 網站服務 | 會員 | 友情鏈接 | English 
  設為首頁
加入收藏
都市世界 能源世界
 您的位置:首页 >> 熱點專題 >> 其它專題 >> 城市水環境及水景觀的規劃及保護 >> 百家爭鳴 >> 
 
著眼于人與自然的和諧重視城市水環境治理與水景觀建設
時間:2007-11-06  來源:  作者:
 
 

    成都素有天府之國的美譽,是一座因水而興、因水而榮的城市。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深入推進西部大開發戰略以來,成都市委、市政府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堅持可持續發展戰略,從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改善城市水環境,在城市水環境治理過程中著力打造深具文化內涵的城市水景觀,不斷推動成都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1以人為本,充分認識到城市水環境綜合治理的重要性

  一座城市的創建和發展離不開水資源的開發利用。有著三千多年建城史的成都,自古就是河網密布,擁有得天獨厚的水系條件。早在2000多年前,蜀太守李冰為治理岷江之水而建都江堰,成就了沃野千里、水旱從人,不知饑饉的天府之國。水不僅使成都產生世界上最早的紙幣交子、 中國第一所官辦學校文翁石室等30余項中國或世界第一,而且使成都擁有水綠天青不起塵、春流繞蜀城的城市環境。
  然而,上世紀70年代以來,隨著城市人口增加、城區面積不斷擴大和經濟建設的迅猛發展,我市昔日碧水環抱、水可濯錦的河道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流經中心城區的70條大中小河道,水體發黑發臭,污染狀況十分嚴重,水質以IV、V類為主,部分河道的水質甚至已達到劣V類,城市中小河道已基本斷流,成為污水溝。當時,老百姓稱錦江(府南河)為腐爛河、沙河為藏污納垢的臭水溝。水環境的惡化,不僅對城市可持續發展和老百姓的日常生活造成了極大危害,而且因為我市的河道屬岷江水系,水質惡化還直接影響到岷江、長江流域的生態環境。強烈的歷史反差,使成都人感悟到了城市水文明的失落。
  嚴峻的現實環境,激勵了成都人用理念、精神和行動重振城市水環境的雄心。上世紀90年代,全市人民舉城攻堅,投資27億元實施以城市環境生態化為重點的府河南河綜合整治工程,歷時六載功告垂成。府南河綜合整治工程大大改善了成都城市水環境,640多家有污染的企業遷出沿河地帶,25公里長的排污干管攔截污水集中處理。府南河治理的巨大成就,為萬民所稱頌,為國內外所矚目,榮獲聯合國頒布的聯合國人居獎等多項國際大獎。繼成功整治府南河后,2002年,為改善成都市現有河道水體污染狀況,改善城市生態環境和市民生活居住條件,提升城市形象和品位,我市決定在府南河延伸整治的基礎上,用23年的時間大規模實施城市水環境綜合整治工程,達到整治城市污染面、截斷城市污染源、變城市污水為清流的目標。

2堅持科學發展觀,努力營造優美的城市水環境

  在城市水環境綜合整治工程決策過程中,我市始終堅持科學的發展觀和正確的政績觀,不搞形象工程,力爭通過城市水環境綜合整治達到還河流清水,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2.1
積極開展河道綜合整治,改變城市污水直接排入河道的狀況
  在對岷江水系成都段、城區南河、府河、沙河及其主要支流的污染現狀進行調查的基礎上,我市將河道綜合整治作為搞好城市水環境綜合整治的關鍵。
  一是著力整治被成都人民稱為生命河的沙河。沙河地處我市東郊,每年要為城市輸送3億立方米生活、工業及農業用水。改革開放以來,城市及周邊區域的生態環境卻因保護不力的影響,沙河河道淤塞、水質污染嚴重。為還沙河一河清水,我市于200111月正式啟動沙河綜合整治工程,歷時三年,于2004年底全面完成治河任務。沙河綜合整治工程規模宏大,工程投資達32.5億元,整治河道長度為22.2公里、寬度為河道兩側50—200米。整治內容包括污染治理、防洪及河堤整治、綠化及園林景觀、道路及橋梁、拆遷安置、環衛設施、文化和光彩、管線遷改等9大工程,治污為工程的重中之重。為有效截斷污染源,我市在沙河沿河兩岸敷設了2.3萬米污水管網,將沿河兩岸500多個排污口的污水截入管網;對全線河道采取清淤措施,清淤量達38萬立方米;對產生污染源的20多家企業實施整體搬遷;對沙河上游、中游、下游及周邊的近20條河流及支渠進行聯動整治。沙河綜合整治工程使沙河沿線環境污染得到有效治理,大大改善了城市水環境。整治后的沙河榮獲了2004年度中國人居環境范例獎。
  二是對城區內外154條河道水環境進行全面整治。在河道整治過程中,進行了河道水域周邊畜禽養殖、屠宰場和違章建筑的清理整頓,拆除管護區內的違法建(構)筑物,取締不合要求的養殖場、屠宰場和直排式廁所。通過城市河道整治,我市長期以來污水直接排入河道的狀況已得到基本控制,市區主要河道水體污染狀況已得到很大改善,城區主要河道均能達到國家規定的水功能區的標準。
2.2
強化工業污染源管理,努力增加城市生態環境用水
  我市將工業污染源管理列為城市水環境治理的重點,實施了東郊工業區結構調整。東郊工業企業的總產值占全市工業的52.4%、全市國有工業的75%1990年)。過度集中的工業區使環保問題越來越突出,僅沙河沿河500多個排污口就每天向沙河排放上萬噸污水,而這些排污口多數來自城市東郊企業。從2001年起,我市實施了東郊工業區結構調整,力爭從源頭上治理工業污染。截止到2004年底,已有141戶規模以上東郊工業企業正式實施搬遷改造。與此同時,我市對排污企業實施了排污口規整和在線監控,建立和完善了重點污染源檔案。加強醫療廢水的監督管理,對全市范圍內醫院廢水處理設施及運行情況進行了全面清查,對無處理設施或處理設施運行不正常,造成廢水超標排放的進行了嚴肅查處。通過強化工業污染源管理,河道周邊環境得到有效改善,水污染問題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河道水質明顯好轉。
  在強化工業污染源管理基礎上,積極尋求水資源,增強河水自凈能力。一是實施中水回用工程,投資近2億元,建成了成都市污水處理廠二期30萬噸中水回用工程,處理后的中水進入河道,緩解枯水期南河上游無新鮮來水的問題,提高了水資源的利用效率,為改善成都市水環境起到了積極作用。二是積極與都江堰管理局聯系協調,在枯水季節為我市城區增加供水量,以改善城區河流水質。僅在2004年,都江堰管理局就為我市提供環保用水5億立方米,大大改善了成都市的生態環境。
2.3
實施城市污水管網改造一體化建設,完善城市污水處理系統
  污水的收集、輸送和處理系統是現代城市的主要基礎設施之一,而城市污水管網改造又是城市水環境綜合整治工程的重點。為此,我市堅持將污水收集系統和處理系統作為一項系統工程同時規劃、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產,投資60億元實施污水收集、輸送和處理一體化建設。一方面,我市不斷健全城市污水收集管網,對中心城區內無排污管或雨污合流排放的248條中小街道進行改造,對城區內9887戶合流排水單元戶實施雨污分流工程。中小街道和合流排水單元戶進行雨污分流改造后,雨水排入河道,城市生活污水經污水管道收集起來后送污水處理廠處理。污水收集系統的不斷完善,既保證了污水不進河流,大大提高了水環境質量,又使污水處理廠有污水處理,充分發揮其作用,避免污水處理廠建好后曬太陽的現象出現。另一方面,在健全污水收集管網的同時, 2004年新建了規模為日處理50萬立方米的三座污水處理廠,使成都市形成總規模達到日處理90萬噸的生活污水的能力,對減緩水體污染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2.4
城市水環境改善與道路綜合整治同步實施,改善城市面貌
  在進行城市水環境改善的過程中,不可避免地要對城市相關街道進行開挖。為防止對街道隨時破膛開肚,我市將城市污水管網的改造與城市道路改造工程、河道整治等緊密結合,按規劃要求同步實施道路拓寬、危舊房拆除、路面整治、管線暗埋、綠化景觀、路燈照明等綜合整治。經過整治后的中小街道,一改過去路面狹窄、居住擁擠、房屋破舊、水患頻頻的舊面貌,代之以配套完善、路面開闊、綠樹如蔭、整潔優美的新面貌;整治后的河道由過去河面狹窄、污水橫流、水患頻頻的臭水溝,形成河道開闊、河堤堅固、通道平整、清流潺潺的新景象。
  通過城市水環境治理,我市城市生態、水資源得到較好改善,城市供水、居民用水、農田灌溉得到有力保障,同時,還對樂山、自貢等沿岷江城市和宜賓、重慶等長江上游城市水域水質的改善起到有效的促進作用,并為我市成功創建國家環境保護模范城市奠定了堅實基礎。

3講求人與自然的和諧協調,認真搞好成都城市水景觀建設

  城市水環境是城市水文化的載體。我市在城市水環境治理過程中,認真搞好成都城市水景觀建設,把城市水景觀建設與城市水環境治理有機結合,全力打造每一處城市水文化景觀,讓城市水景觀充分展示成都城市豐厚的水文化底蘊,展現成都城市獨特的水環境風采。
3.1
保護好城市傳統水景觀
  歷史上,成都是一個水網密布、河渠眾多的城市。城市河流賦予成都水綠天青的自然環境,并產生優美的城市水環境。因此,我市在城市水環境治理過程中著力保護好城市傳統水景觀,盡可能恢復或局部恢復具有歷史意義的城市水系與河湖池塘。成都城市在歷史上游賞之習盛行。有鑒于此,我市在堤岸建設、河流整治中,努力為居民從事水文化活動保留足夠的場所。由于成都自漢唐時代起有花市之稱,我們就在府南河、沙河等河岸兩側選擇重要地段遍種四季花,使成都重現二江珥市之美景。此外,我市還重點研究并實施如何貫通沙河、府河、南河、東湖、東風渠、青龍湖和等河流湖泊水系,除在中心城區恢復浣花溪舊貌外,還在城市周邊修建湖面總面積約1200畝的五個人工湖,以重現昔日水網密集、河流縱橫的水上成都。
3.2
將蜀文化傳統融入城市現代水景觀建設
  文化是城市的靈魂,是植根城市優美環境的沃土。為恢復和傳承成都二江環抱這一吸引游人的歷史風貌,我們在進行水環境治理過程中,注重把歷史文化傳統融入城市水景觀建設中,在河堤兩岸建設了各具特色、體現城市風貌的小游園和城市雕塑,如府南河兩側的安順廊橋、合江亭、音樂廣場、思蜀園等。2004年開始,對城區濱河沿線舊樓實施了體現川西民居建筑風格的風貌整治。為把成都歷史文化、水文化、現代文化等融入水環境治理工程之中,還對景觀之間的連接帶和空間節點進行文化設計,如在沙河沿岸著力打造了北湖凝翠、新綠水碾、三洞古橋、科技秀苑、麻石煙云、沙河客家、塔山春曉、東籬翠湖等頗具歷史文化特色的景點。這些頗具歷史文化的城市水景觀,如今已成為成都新的旅游亮點。
3.3
重視城市水景觀建設中的生態作用
  城市綠化是形成城市良好生態環境的源泉。早在唐代,成都就是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今日成都,更是碧水繞城過,滿眼露青波。按照突出生態性、自然性的設計理念,我市在城市水景觀建設中高度重視城市綠化建設,全面提高綠化在城市水景觀建設中的藝術水平和文化內涵。僅沙河工程就建設44.4公里綠化灌溉線,總體綠化面積達345公頃,全線栽植了各類高大喬木與各類花草,構成自然和諧的植物生態群落,形成一條樹樹景各異,季季景不同的綠色長廊,吸引著來自天南海北無數人的眼珠。
3.4
注重城市水景觀建設的親水性
  為了便于城市居民欣賞城市水景觀,在城市水景觀建設中高度注重親水性,努力創造人與水接近的條件,如親水平臺、親水廣場等。在沙河整治工程中,著力修建了生態式河堤,不僅突出親水性和參與性,充分體現成都的河居文化特色,而且為居住在該河段附近的居民營造出一個生態休閑場所。從沙河工程開工至竣工,全國各地近百個團隊、3萬余人對沙河工程部分景點進行了視察或參觀,約6萬名大中小學生先后到北湖凝翠、三洞古橋等景點從事春游、秋游或夏令營活動。同時,常年還有數十萬市民到沙河沿線進行戶外活動,沙河成了人們休閑、觀光、旅游的好去處。
  城市水環境治理與水景觀建設,不僅使城市面貌和市民生活居住條件得到很大改善,而且為促進城市生態環境和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堅實基礎。唐代大詩人杜甫筆下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的景象將不再是我們遙不可及的追憶。當然,我們深知,成都在推動人與自然的和諧,大力加強城市水環境綜合治理與水景觀建設方面,雖然取得了一定成績,但與國內外先進城市相比,有不少工作還有待改進和完善,我市將繼續加大城市水環境綜合治理與水景觀建設力度,真正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水是一座城市的血液,水是一座城市的命脈。歷史文化名城成都,將會因水環境的根本改善而越來越繁榮興旺,越來越美麗動人。

 

 

 
打印】 【網站論壇】 【字體: 】 【發表評論】 【關閉


業內交流
更多關于 著眼于人與自然的和諧重視城市水環境治理與水景觀建設 的資料
· 水環境綜合整治 西湖(左海)將告別污水直排 [2008-10-15]
· 巢湖水環境治理再獲國家支持 [2008-10-06]
· 重視排污 節約能源 [2008-09-25]
· 中國加強水環境綜合生物監測 部分地區取得顯著成效 [2008-09-25]
· 長江流域的主要水環境問題與對策研究 [2008-09-11]
 

熱點專題

2018水世界企業高級會員

第十二屆中國城鎮水務大
最新更新論文
最新圖紙更新

絮凝沉淀池圖紙

臭氧消毒制備間及接觸氧
·絮凝沉淀池圖紙
·臭氧消毒制備間及接觸
·氣浮機圖紙
·造紙廢水全套圖紙
推薦書籍
《高濃度有機工業廢水處理技術》
作者:任南琪
內容簡介:

中國城鎮供水排水協會(中國水協)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設部城鎮水務發展戰略國際研討會指定網站 國際水協會中國委員會工作網站
全國中長期科技發展十六項專項之一、中國十六大中長期重點專項-中國水體污染防治重大專項發布網站
承辦:沃德高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3-2009 版權所有 京ICP備06062082號-1 京公海網安備110108001947號
通信地址: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北附樓312室(100835)
Email:water@chinacitywater.org Fax:010-88585380 Tel:010-88585381-814
版權所有: 水世界-中國城鎮水網.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服務條款 - 網站導航 - 投稿 -
免费a级毛片18以上观看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