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務 | 水務大會 | 中國水協 | 新聞 | 專題 | 企業之窗 | 求職招聘 | 會展 | 招標信息 | 行業分析
·學術 | 學術論壇 | 行業手冊 | 專家 | 書籍 | 行業圖紙 | 論文下載 | 軟件 | 通知公告 | 工程范例
·交流 | 資料搜索 | 業內辯論 | 點評 | 留言 | 在線投稿 | 網站服務 | 會員 | 友情鏈接 | English 
  設為首頁
加入收藏
都市世界 能源世界
 您的位置:首页 >> 熱點專題 >> 其它專題 >> 城市水環境及水景觀的規劃及保護 >> 百家爭鳴 >> 
 
在城市水體恢復與水環境建設中應運用市場機制
時間:2007-11-06  來源:上海佛欣愛建河道治理有限公司  作者:章永泰
 
 

  所謂城市水體,通常是指城市河道、城市湖泊和供應城市水源的水庫。這是城市生態環境極為重要的組成部分。在這些水體周邊,又是人口和經濟最密集的地區,因而也就成為遭受人為污染的重災區。因水質污染帶來的一系列問題,如缺乏安全飲用水、食品污染、疾病等等,正在困擾著許多城市的正常生活。因此,加快城市水體的恢復治理及水環境建設,是當前一項十分緊迫的任務。
  
  近30年來,尤其是最近十年,國家對水環境的治理和建設已進行了大量投入,但就達到的效果而言,與我國城市經濟高速、持續發展、人民生活質量提高的迫切要求,存在著不小的差距。特別是城市水體的恢復與水環境建設,進展尤為緩慢。問題十分明顯:面對如此大的水污染治理任務,光有國家(政府)的一個積極性是不夠的,還需要有千千萬萬個企業投進來,要有廣大人民群眾的積極參與。必須進行環保體制的社會主義市場化改革,走投資社會化、產權股份化、經營企業化的道路,讓環保企業有自我發展的內在機制。
  
  ■國家環保體制改革要吸引眾多環保企業參與
  
  我們認為環保體制的市場化改革,能不能吸引眾多企業的積極參與,是改革成敗的關鍵所在。這里講的企業參與,是指通過市場競爭,直接對環保項目進行投資建設,并參與經營管理和市場運作。只有積極主動地參與,才能使國家從統包統攬的計劃經濟體制中解脫出來,使企業在國家的環保體制改革中發揮生力軍的作用。
  
  我們面臨的水環境建設任務十分繁重,不僅是90%的城市河道、湖泊等需要治理,全國700多條主要河道、2000多個湖泊,至少一半以上都要進行不同程度的治理。企業的資金、技術和人才的大量投入,是加速我國水環境建設的重要條件。同時,也只有環保企業的參與,才能使環境建設的投入實現保值增值,使環保產業形成自我發展的內在機制;才能使環保項目得到長期有效的管理和運行,而且無需國家再全部承擔龐大的運行費用。
  
  但是,要吸引企業參與到環境建設中來,首先要為企業提供一個寬松的政策環境,讓企業有利可圖!
  
  ■政府要為企業營造一定的利潤空間
  
  企業是一個獨立自主、自負盈虧的經營實體,它的行為是受利潤所驅動。因此,要讓千千萬萬個企業參加到環境建設事業中來,要他們投資和參與經營管理,必須要有相應的利潤。利潤從哪里來?怎樣使投資建設的企業能拿到合理、合法的利潤?
  
  第一,首先要解決“環境是資源,資源是有價值的”這樣一個最基本,也是相當難解決的認識問題。說它“最基本”,因為生態環境是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載體。在經濟建設上產生的經濟效益,在社會發展上產生的社會效益,其中有一部分就是從環境資源中轉化而來的。例如,在上海一條河道治理中,由于河水變清了,兩岸房地產每平方米上漲500元,而且搶購一空。良好的環境資源很快就變成了經濟效益。但是為什么又是一個相當難解決的問題呢?因為在計劃經濟體制下,環境資源被無償地使用了,被任意地破壞了,F在要恢復這些資源,必須要從有償使用中找出路。如何從使用環境資源的單位,從環境改善中得益的單位,以及糟踏環境的單位和個人中,給治理環境的企業提供投資回報和利潤空間,這不是一個容易解決的問題。
  
  第二,城市河道的水體恢復治理和水環境建設,除少數經劃定的開發區和旅游景點可以由經營單位來提供費用外,大部分公共水體的治理還是要國家(政府)投資的。但現階段國家還不可能拿出很多錢來解決城市水體的治理,這成了影響城市水環境建設的重要障礙。那么能不能適當放寬一些政策,讓投資水環境建設的企業從別的渠道得到一些回報?我們設想過在一些急需要治但資金不落實的河道,在河邊劃出一點價格優惠的土地,讓環保企業開發,以彌補政府資金的不足。從理論上講應該是可取的。因為我們可以利用土地批租來吸引外商投資,為什么不能利用一點土地來吸引環保投資呢?如果我們放開思路,多想一些引資的鼓勵辦法,解決環境建設的資金短缺也不是不可能的。
  
  第三,解決環保企業投資回收的另一重要渠道,是對排污單位(或個人)收費。這個問題在環保法規中已經有了原則規定,即“誰污染,誰治理(或付費)”。但這個錢如何能到治理企業手中呢?要環保企業去向排污單位(或居民)收費是不現實的,只能由政府職能部門去解決。關鍵問題是,這筆錢收到后只能用于水環境的治理,必須交到投資治理的環保企業手中。這個問題很重要,它不僅是解決環保企業投資回報的重要來源,也是政府職能部門為環保企業營造利潤空間的重要工作。
  
  第四,在水環境治理上受益的單位,應讓出一部分利益給水環境治理企業。這是環境資源能有償使用的辦法之一。但在實際執行上難度很大,因為受益有大有小,有直接有間接,既難以區分,又不好量化。不久前,上海市人民政府出臺了一個文件,責成稅務部門向全市企事業單位收“河道工程修建維護管理費”,按照當年實繳的增值稅、營業稅和消費稅總額,增收0.25%,用于河道的整治與維護。該款由市、區、縣稅務部門代收,劃入河道管理部門專款專用。我們認為,這個辦法可以借鑒。環保治理若參照執行,既為投資治理的環保企業提供了一部分回收資金,也是對大家進行有償使用環境資源的教育,可增強環保意識。
  
  ■環保企業要著力于環保項目的“造血機能”
  
  在計劃經濟體制下,環保項目都是由政府立項、政府投資、政府建設、政府管理,實際上是作為一種社會福利工程,所以只有經濟投入,只談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不談經濟效益。在這種情況下,環保項目是無法形成“造血機能”的。到現在,生態環境已公認為資源,且開始了有償使用。也就是說,環保項目的投入有了產出,當然就有了“造血機能”。但是,作為一個環保項目,僅僅靠政府的投入和職能部門的收費作為產出,還不能算是真正的“造血機能”,只有使政府和企業在環境建設上的投入,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產生出自身的經濟效益才行。這一點無論對國家(特別是當地政府)、對環保企業都是非常重要的。其關鍵是:如何把生態環境建設的投入與當地的特色資源,特別是附加值高的經濟作物的開發結合起來,并通過企業的市場運作,化資源優勢為經濟實力,使政府、當地人民、企業等方方面面都得益。
  
  我們曾經在一個邊遠城市湖泊的治理方案中,設計了建設“生物谷”的模式。即在修復湖谷盆地的生態環境中,合理地種植一部分優質的(科研所提供)藥用植物資源,包給當地農民管理;公司在當地收購一個藥廠,用來加工資源,并向國內外經銷。這是一個把生態環境建設與開發當地經濟、與農民脫貧致富、與科研成果產業化等多方面結合的辦法,也是使企業可以獲得更多的經濟效益的新途徑。所以,我們把它簡化成“政府+企業+高科技+農戶+市場”這樣一個模式。這個方案得到了專家和當地政府的好評,目前正在爭取進一步實施中。
  
  我們又在一個城市的水庫水源保護治理項目中,把水庫周邊生態環境的建設與發展生態經濟結合起來,不僅在修復生態植被中種植一部分高附加值的經濟作物(如美國紅提葡萄和優質良鄉栗等)外,還用經濟引導、技術幫助的辦法,改變當地的傳統作物結構和施肥結構,種植對水體起凈化作用的經濟效益更好的作物。達到使農民增收,也能從根本上解決農業對水體污染的目的。這個方案已得到了國家計委的認可。
  
  我們認為,一個環保企業的存在和發展,他考慮的利益,還應該包括考慮國家(包括地方政府)的利益,人民群眾的利益,以及諸多合作方的利益,努力去挖掘對各方有利的新“財源”,才能使環保企業的路子越走越寬。
  
  ■協力探索環保項目的長效管理模式
  
  對水體的影響因素很多,有人為的,也有自然環境造成的。因此,不論是城市水體的恢復治理,還是水生生態環境的建設,建立一個長效的管理體制顯得特別重要。
  
  管理體制應該包括法規管理職能、行政管理職能、宣傳教育職能、經營管理職能等等,而這些職能在履行過程中又要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共同為創造生態環境建設“長治久安”的局面而努力。舉例如下:
  
  在一個城市水庫水源保護工程中的管理體制:
  
  1.在當地主管部門領導下,成立水庫管理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和一支行政執法隊伍。
  
  2.“管理公司”的主要職能有三:
  
  一是收集影響庫區水源水質的污染物質,并進行分別處理。對有機物質組建高效復合肥生產廠,以此來改變農村的肥源結構;對有毒有害的固體廢棄物進行安全處理,達到有效控制面源污染對庫區水質的不良影響。
  
  二是負責對庫區水源保護和水質治理各項工程的維修、保護和正常運行,包括土建工程的維護、機械設備的維修及生態植被(包括植物籬)的保護等。
  
  三是組織生態農業經濟的開發,包括協助當地調整不利于水源保護的農村經濟結構,開發新的經濟領域,并大力推廣先進技術,應用科研成果,生產綠色產品等,為當地形成新的經濟增長熱點,使人民群眾在改變產業結構中得到實惠。
  
  3.執法隊伍除根據國家和政府的法規、保護環境工程的安全運行、庫區周邊生態環境不受破壞等主要任務外,還要協助做好固體廢棄物的收集和管理工作,做好開展文明單位(村、鎮)的宣傳工作。
  
  在探索管理模式過程中,最重要的是三個結合:
  
  (1)環保企業一定要與當地政府、企業相結合。一個規模較大的環保工程的管理,絕不能單靠環保企業一方來承擔,也不是光有政府管理部門就能做得好,而是一定要靠幾個方面的有機結合,有分工、也有合作,發揮各自的長處和積極性,才有可能把管理工作真正做好。
  
  (2)必要的管理措施也一定要輔以相應的經濟手段,才有可能“事半功倍”。例如庫區周邊幾個村的有機廢棄物(如作物秸稈、人畜糞便等),現在要收集起來進行處理,農民積極性不高。因此設計了用顆粒肥置換的辦法,這不僅可以調動農民的積極性,也有利于改變使用化肥的習慣,對庫區的管理更有利。
  
  (3)把生態環境建設的長遠利益和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結合起來,才能最終實現生態環境建設的“長治久安”。要想方設法把生態環境的建設與發展經濟結合起來,用先進的科學技術來裝備農業,用符合生態環境要求、高效的生態經濟來代替傳統的產業結構,用企業的經營和市場的運作來搞活當地經濟,并且使人民群眾在這些變化中得到滿意的經濟收入?梢韵胂,當生態環境建設對人民群眾產生了直接效益、長遠利益時,誰還不對之呵護備至呢。

 

 

 
打印】 【網站論壇】 【字體: 】 【發表評論】 【關閉


業內交流
更多關于 在城市水體恢復與水環境建設中應運用市場機制 的資料
· 水價改革催生2萬億水生意 [2008-09-10]
· 無錫水環境建設引來國際頂級“外援” [2008-08-22]
· 城鎮水務管理與行業改革 [2008-08-14]
· 城市水業改革與管理 [2008-08-14]
· 中國城鎮水務管理及水業改革發展之路 [2008-08-14]
 

熱點專題

2018水世界企業高級會員

第十二屆中國城鎮水務大
最新更新論文
最新圖紙更新

絮凝沉淀池圖紙

臭氧消毒制備間及接觸氧
·絮凝沉淀池圖紙
·臭氧消毒制備間及接觸
·氣浮機圖紙
·造紙廢水全套圖紙
推薦書籍
《高濃度有機工業廢水處理技術》
作者:任南琪
內容簡介:

中國城鎮供水排水協會(中國水協)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設部城鎮水務發展戰略國際研討會指定網站 國際水協會中國委員會工作網站
全國中長期科技發展十六項專項之一、中國十六大中長期重點專項-中國水體污染防治重大專項發布網站
承辦:沃德高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3-2009 版權所有 京ICP備06062082號-1 京公海網安備110108001947號
通信地址: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北附樓312室(100835)
Email:water@chinacitywater.org Fax:010-88585380 Tel:010-88585381-814
版權所有: 水世界-中國城鎮水網.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服務條款 - 網站導航 - 投稿 -
免费a级毛片18以上观看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