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住區水環境設計

時間:2007-12-04 來源: 作者:


  設計理念:
  以意大利海濱小鎮PORTOFINO為藍本,設計中融合了西方古代建筑和現代社區的特色,根據原有的自然特色,以盡量減少人工對原創的干擾為原則,創造了一個以水為媒體的主題水岸住區享受自然,回歸質樸。
  水景設計:
  基于對基地自然環境的充分了解,遵循開發的策劃理念,設計上注重利用水景、硬質鋪裝、植物等多種造景元素,通過不同的水景處理方式既表達了東方人天人合一的自然觀,也體現了有趣味的西方人的維理觀念的特征。
  入口廣場的線狀水景:住區的中部設計了一條輕松而令人陶醉的景觀軸線:入口廣場休閑步行街圣菲諾鐘樓水岸廣場和碼頭,構圖上反映出純粹的意大利廣場式布局和建筑裝飾風格。入口處拾級跌落而下,順著緩緩而下的休閑步行商業街,一縷水帶在廣場中部集結,黑色石材汀步交錯浮于水面,細雨落下,濺起圈圈漣漪,是整個住宅小區的焦點和精華所在;盡端高大的鐘樓偏向一側,形成整個景觀軸線的高度控制,與遠端開闊的湖面形成強烈的對比。
  燕棲湖的自然式水景:燕棲湖與天鵝湖水脈相通,設計中為了有效利用燕棲湖水面資源,一方面尊重其自然式布景;另一方面結合建筑形式對水面輪廓進行了部分梳理改造,局部拓寬和挖進,整理鄰水界面。這不但加大了湖岸線總長度,并且增加了水面的空間節奏感,消解了兩岸較為硬質的景觀物質;湖岸由疊石砌成,被各種自然植被覆蓋,野趣橫生,水面上根據高差設計了兩處疊水瀑布,為止水如鏡的湖面增加了無限的動感;湖水邊緣自然延伸到了的TOWNHOUS的四組水庭、會所和泳池,沿著湖邊或綠樹成蔭的小碼頭,以緩坡形式慢慢淹沒深入湖面的入口廣場,長長的木棧道順著湖岸向水面延伸……湖水、建筑、植物融為了一個整體。
  點狀幾何式水景:除卻以上較大的水景以外,住區中還有分布于建筑組團內部的點狀幾何式水景。這些水景或是用麻石雕琢而成的吐水石面,或是由弧形水臺形成的瀑布,或是刻有精致花紋的圓形銅質水缽與八角形的水池的組合體布置在各軸線的交匯處,甚或與燕棲湖連成一個整體,形成中心視覺焦點。
  水景與人工要素的和諧處理:
  人具有親水性,喜歡和水保持近距離接觸,用身體的各個部位感受它的氣味、水霧和濕潤。設計中在寬達5的木棧道上面設置了木凳和木臺基,可作休息之用,使人們長時間親近湖面觀賞大自然的美景;水岸廣場延伸入湖水的緩坡,以及由青石板和鵝卵石鋪砌而成泊船碼頭,即強化了港灣效果又讓人們與水產生了直接的聯系;湖畔步道滿鋪方磚,臨水設置休閑咖啡座,漫步湖畔,湖水的靜謐和智慧沁人心肺;憑欄遠眺,廣闊的水面延伸遠處;極目燕含山的翠綠蔥蘢,滌蕩胸懷;臨街品茗,舒雅愜意,輕快靈透。
  為了渲染地中海風情,使水面與周圍環境協調起來,設計中注意人工要素的選材和色彩的匹配。 鋪地以青石板、鵝卵石、亞光面花崗石、砂巖為主,水池的池底則以小塊的花崗石與鵝卵石拼砌而成,欄桿、燈柱、花盆等配件多以鑄鐵、原木、陶土等原始材料做成;色彩上為了表現熱烈的海濱氣氛,采用了一些強烈的對比色,遠遠望去,在青山綠水的烘托之下顯出油畫般的效果。
  建筑的布局和設計也充分考慮水景的引入。布局上采用中央低,周邊高的形式,鄰湖位置布置Townhouse和低層公建,以減少對湖面的壓迫感,基地北側布置較高層數的住宅建筑,以使在不影響湖景的前提下可以欣賞到湖景,同時在外圍成為小區中心的屏風;水岸廣場轉角處布置弧形的建筑組合,達到視線上的通透;組團之間采用了“Z”字形的建筑拼接手法,形成較為完整,具有親和力的內部空間。
  立面造型上聯排式別墅體量較小,以小四坡頂為主要形式,造型豐富多彩,提供了良好的湖面邊界景觀效果。多層住宅因體量相對較大,在保持坡頂形式的同時,又融合了部分現代設計元素,色調以明黃為主,線條簡潔明快,配合豐富的門窗和陽臺古典元素的細部,立面十分簡潔和整齊。戶型設計考慮以湖面為主要景觀元素,強調舒適性和景觀面,270°超寬雙層觀景陽臺使得溫柔寧靜的湖水成為日常居家風景。
四、結語
  總的來說,水景的設計要注重美學感受的營造,在保證環境健康發展的前提下,注重水景的開發利用,尺度節制,在有限的資源條件下建立優美的自然環境和開放空間,增強鄰里交往,營造詩意、畫意、情意的情感體驗。

 

上一頁 頁碼:[<< 1 2 ] 下一頁 共2頁

打印】 【網站論壇】 【字體: 】 【發表評論】 【關閉

微水會

第十六屆城市發展與規劃大會

推薦書籍


    《高濃度有機工業廢水處理技術》
    作者:任南琪
    內容簡介:

    《水的再生與回用》
    作者:【美】林宜獅
    內容簡介:

合作邀請:010-88585381-805

免费a级毛片18以上观看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