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熱點專題 >> 其它專題 >> 世界水日 >> 

莫道清水流不斷—寫在世界水日之際

時間:2007-03-21 來源: 作者:

    水是生命的源泉,是一種有限而又不可替代的寶貴資源。
  水與社會經濟發展息息相關,它是農業的命脈,工業的血液,人類文明的搖籃。一個地區的興衰存亡,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有無足夠的水源。
  雖然地球表面71%為水覆蓋,但淡水只占總水量的2.53,而且絕大部分是以冰的形態存在于南、北極,人類真正能開采利用的僅是淡水總量中的0.2%。因此,隨著經濟發展和人口增加,需水量增多,以及降水的變化,全球缺水的魔影步步緊逼。
  目前,占世界人口40%的80個國家嚴重干旱,12億人生活在缺水的城市。據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調查,淡水資源的消耗速度每20年翻一番,比人口增長速度快兩倍。有關專家測算,2010年將要發生一場世界性飲用水危機。屆時,有可能印證了魯迅先生的預
言:一滴水將與一滴血等價
  為了警示全球對水資源的憂患意識,喚起人們關心水、愛惜水、保護水、解決水的問題,1993118日第47屆聯合國大會作出決議,確定從1993年起,每年的322日為世界水日。
  憂患之一:少而不均。
  那么我國水資源情況如何呢?資料顯示,全國淡水總量為2.8萬億立方米,居世界第6位,但人均水量僅2400立方米,為世界人均占有水量的1/4,排在世界第121位,屬13個最貧水國家之一。而且寡富不均,我國北方地區人均水量僅為世界人均的1/20。黃淮海平原人均水資源僅351立方米,河北省人均383立方米,河南省和北京市人均約400立方米。聯合國界定人均水量少于500立方米的屬于極端缺水地區。以此對照,我國北方的缺水程度已是極端了。專家共認,人均水資源占有量1000立方米為人類生存的保障線,而我國已有10個省(.) 低于這個生存線。
  更糟糕的是我國水資源地域分布不平衡,南方多、北方少,東南多、西北少。80%水資源集中在長江及其以南地區,而該地區耕地面積僅占全國的36%;淮河及以北地區水資源只占全國的19%,但耕地面積卻占全國64%,水與土資源失調。降水的季節分配和年際分配相差極大。69月的降雨量約占全年降水總量70%以上,且多以暴雨形式出現,易發洪水,利用困難;而少雨季節或年份,又易缺水,旱澇交替,輪番為害。旱則赤地千里,河流干涸;澇則洪水泛濫,一片汪洋。這一水文特征及水體污染,更加劇了水資源供求矛盾。據介紹,目前全國每年缺水量達600億立方米。在全國水資源總量中,可利用水的儲存量僅1.1萬億立方米,目前全國年用水量已達5600億立方米,也就是說,用水量占到存水量50%以上。而且用水量每10年增加1000億立方米,按此趨勢,我國用水量即將逼近可用儲量的極限。誠然,興建南水北調工程是解決北方缺水的重要途徑,但遠距離輸水,其成本價按目前計算已近21噸水,如此昂貴的水,恐怕也令一些用水戶望而生畏。
  問題還在于缺水地區面積仍在不斷擴大,中華大地幾乎都在旱魔的籠罩之下。如有長江、淮河橫貫,湖泊眾多,降水豐沛的安徽,在防洪仍為心腹之患的同時,全省很多地方也在日甚一日地喊。安徽水資源總量為675億立方米,居全國第14位,全省人均水量1100立方米,不到全國平均水平的一半。一遇干旱年份,全省因水缺口達170億立方米。而且用水量增加很快,預計到2010年全省年缺水100億立方米,即占全省需水量的30%。安徽水源分布也是貧富不均;春右员备卣既49%,但水資源量僅占全省20%;淮北每畝耕地擁有水資源392立方米,相當于全省平均水平的37.2%、全國的24%。顯然,淮北屬貧水地區。
  憂患之二:有卻似無。
  安徽省城合肥市雖瀕臨巢湖,水量不應成問題,但因巢湖污染嚴重,造成水質性缺水,使合肥人守著大湖缺水喝。為此,每年花巨資購買數百之外的大別山水庫水作為水廠水源,此外,為解決合肥的”,又投資7億多元在市郊興建大房郢水庫作水源。
  類似合肥有水不能用的尷尬在南方并不少見。據報道,南方城市因水污染導的缺水量占這些城市總缺水量6070%?梢,我國在水資源上承受著洪澇、干旱和污染的三重壓力。據業內人士介紹,全國7大江河流域,50%的河段被污染;在城市河流中75%的河段水不符合飲用水源標準。由于水污染降低了水資源使用功能,這對于本已水源匱乏的我國來說更是雪上加霜。
  憂患之三:取之無道。
  缺水之災不亞于洪水之害,甚至有過之。據統計,90年代我國每年受旱面積增加到4億畝。全國670多個城市中,400多個缺水,其中110座城市嚴重缺水。由于缺水及水污染殃及水質,為了維系人們的生存和發展,很多地方便爭先恐后地向地下要水,掠奪式超量開采,尤其是在平原地區,抽水機井如篩子眼般密布。如90年代北京市竟有機井4萬多眼,安徽阜陽市在使用的深井多達3000余眼,抽水量遠遠超過地下水的補充量,收支失衡,用水持續赤字。北方9省、市,每年開采的地下水量為可供開采量的1.3倍。由此導致地下水面大幅度下降,形成漏斗和地區沉降。據不完全調查,全國已形成56個地下水大漏斗,總面積達8.7萬平方公里。有資料顯示,阜陽市地下水位已降至80多米,全市漏斗面積擴大到1600平方公里,與此伴隨的地面年均下沉80毫米,市區在近5年地面下沉0.6米,最大處沉降1.2米,波及范圍360平方公里,致使新建的機場跑道凹陷,交通干道破損,橋閘斷裂,高層建筑傾斜,管道錯位,嚴重威脅著基礎設施。
  由于盲目超量開采地下水,地下水源無法休養生息,補充來水,使許多地方淺層地下水已經枯竭,又不得不竭澤而漁式地開采深層地下水,阜陽市現在抽取的多為300400米深的深層水。河北省因地下水超采,有井無水,近年有8000多口井因抽不到水而廢棄。打井越打越深,真是吃完淺層(),吃深層();吃完深層(),吃底層(),快把子孫后代的水吃光了。
  憂患之四:危機四伏。
  由于缺水,一些河流湖泊干涸、萎縮。母親河——黃河,1972年首次斷流,1985年后更是年年斷流,且一年比一年嚴重,1997年斷流累計226天。昔日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如今竟變成涓涓細流,甚至河床干枯龜裂,成了一條季節性河流。素有華北明珠之稱的白洋淀,已先后干涸13年。聞名的青海湖鳥島,因青海湖變淺,鳥島變成半島,與湖岸相連了。地處黃河源頭的青海省瑪多縣已有上千個湖泊因缺水而干涸見底。歷史上有名的北方大湖、內蒙的居延海,70年代前湖泊還有320多平方公里,那時居延海蘆花飛舞,,鵝雁戲波,后因干涸,如今是一片白茫茫的荒灘。在北方、西北,類似這些江河湖泊遭遇的例子舉不勝舉。
  更令人吃驚的是淮河,19998,正值主汛期,淮河竟然斷流無水。在淮河干流500公里河段上,流量每秒不足10立方米,蚌埠水文站流量為零,這在淮河歷史上是空前的。此外,由于缺水干旱,使大面積谷田無收,土地荒漠蔓延,城市供水不足,嚴重危害著生產和生活。因缺水,全國工業產值每年損失2300億元,糧食減產1000億公斤。
  憂患之五:用之無方。
  我國淡水資源極其匱乏,而且隨著未來需水量的大幅度增加,水危機將日益加劇。但人們對這種現實并未真正認識,還在肆無忌憚地浪費珍貴的水資源。農業是用水大戶,用水量占總用水量73,然而農田灌溉水的利用率不足40,6070%的水因灌溉技術落后、管理不當而白白浪費。與發達國家農灌水8090%利用率相比,差距很大。我國每立方米水生產糧食1公斤,發達國家為2公斤以上。我國萬元工業產值耗水225立方米,發達國家僅100立方米,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我國為40%,發達國家為7585%。說明我國水資源浪費驚人。至于居民生活用水,因長期過低的水價,養成人們喝大鍋水的習慣,毫不珍惜水,使相當大的一部分水從千家萬戶的水龍頭流失掉了。
  業內人士說,20世紀爭石油,21世紀爭水,那么當我們即將邁入新世紀時,對我國缺水的嚴峻不能再麻木了,全民都要樹立憂患意識,毋臨渴而掘井。既要千方百計開辟新水源,提高蓄水能力,更要管好水,節約水,深度處理廢水,用好再生水,推廣節水技術,使中華大地碧水長流,確保社會經濟持續發展。

 

打印】 【網站論壇】 【字體: 】 【發表評論】 【關閉

微水會

更多關于 莫道清水流不斷—寫在世界水日之際 的資料

    第十六屆城市發展與規劃大會

    推薦書籍


      《高濃度有機工業廢水處理技術》
      作者:任南琪
      內容簡介:

      《水的再生與回用》
      作者:【美】林宜獅
      內容簡介:

    合作邀請:010-88585381-805

    免费a级毛片18以上观看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