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熱點專題 >> 其它專題 >> 世界水日 >> 

《二十一世紀議程》 第二部分. 保存和管理資源以促進發展(三)

時間:2007-03-21 來源: 作者:

18章:保護淡水資源的質量和供應:對水資源的開發、管理和利用采用綜合性辦法(三)

18.40. 所有國家可按照其能力和現有資源,通過雙邊或多邊合作,包括斟酌情況通過聯合國及其他有關組織進行下列活動:

(a) 資源的保護和養護

在社會所有各部門內建立和加強技術和機構能力,以查明和保護潛在的供水源;

查明潛在的供水源和編纂國家概況說明;

擬定水資源保護和養護的國家計劃;

恢復重要的但已退化的匯水區,特別是在小島嶼;

加強行政和立法措施,以防止對現存和今后可利用的匯水區域的侵蝕;

(b) 水污染的防治:

視情況對所有種類的污染源實行“污染者付款”的原則,包括場內外的衛生;

促進建立生活污水、排放水和工業廢水的處理設施并且開發適當的土技術,要考慮到妥善的傳統土辦法;

制定排放廢水和接收水的標準;

視情況在水質管理中采用預防方法,重點是通過采用新技術、產品和工序變換,在源頭減少污染以及廢水再用、重新利用和回收、處理和無害環境地安全處置,以盡量減少和預防污染;

對可能損害水質和水生生態系統的所有重大的水資源開發項目進行強制性環境影響評價,并說明適當的補救措施,同時對新工業裝置、固體廢物填埋和基礎設施開發項目加強控制;

根據風險評價和風險管理達成這一領域的決定,并保證履行這些決定;

確定和應用對環境最為有利的、費用合理的做法,以避免擴散污染,即在農作技術中有限、合理和有計劃地使用氮肥和其他農用化學品(殺蟲劑、除草劑);

鼓勵和促進在農業、水產養殖業、工業和其他部門使用進行適當處理和凈化的廢水。

(c) 開發和應用潔凈技術:

用統籌綜合的方式,并通過采行有廣泛根據的生命循環分析所制訂的防備措施,控制工業廢水排放,包括低廉生產技術和循環用水;

處理城市廢水以安全地再用于農業和水產養殖業;

發展生物技術,特別是廢料處理、生產生物肥料及其他活動的生物技術;

研制控制水污染的適當的方法,要考慮到妥善的傳統土辦法;

(d) 地下水的保護:

發展不會引致地下水退化的農業實踐;

采行必要的措施,以減少因海平面上升或沿岸蓄水層開采過度而侵入小島和沿海平原蓄水層的鹽分;

在地下水回灌和抽取地區建立保護區,通過管制能滲透地下的有毒物質,防止對蓄水層的污染;

采用最可行的現有最佳技術,設計和管理建立在可靠的水文地質資料和影響評價基礎上的填埋;

鼓勵采取措施,提高水井和井源區的安全性和健全度,減少生物病原體和有害化學品侵入井區蓄水層;

視需要監測可能受儲存有毒和有害物質場地影響的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水質;

(e) 水生生態系統的保護:

使受污染和退化的水體復原以恢復水生生境和生態系統;

制訂農業用地和其他用水方面的恢復方案,要考慮到保護和使用地下水資源的相應行動,這對保持農業生產力和熱帶生物多樣性很重要;

養護并保護濕地(因為濕地對許多物種的生態和生境都重要)要考慮到社會和經濟因素;

控制可破壞某些其他水生物種的有毒水生物種。

(f) 淡水生物資源的保護:

控制和監測水質以保證內陸漁業的可持續發展;

保護生態系統不受污染和不使退化,以開發淡水養殖項目。

(g) 對水資源和接收廢物的水的監測和監視:

建立網絡以監測和持續監視接收廢物的水及點和擴散污染源;

促進和擴大對地理資料系統的環境影響評價;

監視所有污染源以提高遵守標準和規章的程度并管理排放許可問題;

監測可能產生不利環境影響的農用化學品的使用問題;

合理使用土地以防止土地退化、侵蝕和湖泊與其他水體的淤塞。

(h) 為了保護水資源的質量可能需要斟酌情況制定國家和國際法律文書,特別是為了:

監測和控制各國和跨國界水域的污染及其影響;

控制污染物的遠距離大氣漂移;

控制各國和()跨國界水體事故性和()故意的溢漫;

進行環境影響評價。

實施手段

(a) 籌資和費用評價

18.41. 環發會議秘書處估計,實施這個方案的各項活動的每年(1993-2000)平均費用總額約為10億美元,其中約3.4億美元是來自國際社會以贈款或減讓條件方式提供的資金。這些都只是指示性和估計性數額,尚未經過各國政府審查。實際費用和融資條件,包括任何非減讓性條件,除其他外,都將取決于各國政府為實施各項活動而決定采取的具體戰略和方案。

(b) 科技手段

18.42. 各國應當承擔合作性研究項目以制訂出適合每個流域或每個國家具體情況的技術問題解決辦法。各國應在區域水事研究所的支助下,考慮加強和發展國家研究中心,并將它們聯網。應當積極推動國際水事研究機構在南北雙管齊下建立研究中心和從事實地研究。重要的是,從水資源開發項目的資金中劃撥最低比例的款項給研究與發展,特別是外部供資的項目。

18.43. 對復雜的水生系統的監測和評價,常常需要進行多科性研究,由好幾個機構和科學家參與一個聯合方案。國際水質方案,例如全球環境/水質監測方案(GEMS/WATER),應側重于發展中國家的水質。應當為處理、分析和解釋監測數據及為擬訂管理戰略發展用戶易用的軟件、地理資料系統和全球資源資料數據庫。

(c) 人力資源開發

18.44. 對專業和管理人員的培訓,應采取創新的方法,以便應付日益變化的需求和挑戰。處理正在出現的水污染問題應有靈活性和適應性。所有各級應當在負責水質管理的組織內,定期開展訓練活動,而且應對水質監測和控制的具體方面采用創新的教學法,其中包括發展訓練技巧、進行在職訓練、舉辦解決問題的講習班和設置進修訓練課程。

18.45. 合適的方法包括加強和改善地方政府特別是在都市地區管理水的保護、處理和使用的人力資源能力,在現有的學校中設置關于水質保護和控制主題的全國性和區域性技術和工程課程,并為實驗室和實地技術人員、婦女和其他用水團體設置有關水資源保護和養護的教育/訓練課程。

(d) 能力建設

18.46. 有效保護水資源和生態系統不受污染,需要大大提高大多數國家現有的能力。水資源管理方案需要有一定數量的最起碼的基礎設施和工作人員,以從技術上解決問題和采取調控行動,F在和今后的關鍵問題之一是使這些設施得以持續地運行和維護。為了不使以前投資取得的資源進一步退化,需要在若干領域立即采取行動。

D. 飲用水的供應與衛生

行動依據

18.47. 安全用水供應和環境衛生,對于環境保護、提高健康水平和扶貧都是至關重要的。安全的水源對于許多傳統活動和文化活動也極端重要。發展中國家估計有80%的種種疾病和三分之一以上的死亡是由于飲用了污染的水。由于與水相關的疾病,平均每個人一生要喪失高達十分之一的工作時間。80年代期間的協同努力曾為全世界數以億計最貧窮的人帶來飲水和衛生服務。1981年發起的國際飲水供應和衛生十年就是這些工作中最突出的一項。這一活動是根據1977年聯合國水事會議通過的《馬德普拉塔行動計劃》開展的。共同商定的前提是“所有民族不論處于發展的哪個階段及其社會和經濟狀況如何,都有權得到數質量均滿足其基本需要的飲用水!保矅H飲水供應和衛生十年的目標是在1990年以前向服務設施不足的城鄉地區提供安全飲水和衛生設備。然而,即使該十年取得了這樣史無前例的進展,這還是不夠的。發展中世界三個人中有一個仍然沒有健康和尊嚴所需的這兩個最基本的條件。人們還認識到,人的排泄物和污水是發展中國家水質惡化的重要原因,因而采用包括合適技術在內的現有技術和建造污水處理設施就會使情況大為改觀。

18.48. 新德里聲明(199091014日在新德里舉行的1990年代安全用水和衛生問題全球協商會議通過)正式確定,需要向所有人持續地提供獲取足量的、符合衛生要求的安全用水的機會,強調“所有人都得到一些而不是一些人得到更多”的做法。四項指導原則規定了方案目標:

(a) 通過綜合管理水資源和液體及固體廢物保護環境和健康;

(b) 進行機構改革,促進采用綜合方法,包括程序、態度和行為上的改變,以及婦女在所有各級充分參與部門機構;

(c) 進行服務設施的社區管理,并且輔以旨在加強地方機構執行和支持水與衛生方案的措施;

(d) 通過改善現有資產管理和廣泛應用合適技術,實行健全的財務做法。

18.49. 過去的經驗表明,具體目標應由各國去制定。在19909月的世界兒童問題首腦會議上,國家元首或政府首腦要求在1995年以前普遍得到供水和衛生設施,并且根除幾內亞線蟲病。即使要實現2025年以前全都得到供水這一較現實的目標,估計每年投資也必須達到現有水平的兩倍。所以,滿足現有和將來需要的一項現實戰略是發展成本較低但可在社區一級實施和維護的適當服務設施。

19.50. 所有國家可按照其能力和現有資源,通過雙邊或多邊合作,包括斟酌情況通過聯合國及其他有關組織進行下列活動:

(a) 環境與衛生:

建立飲用水供應來源保護區;

對糞便和污水進行衛生處置,使用合適系統處理城鄉廢水;

擴大城鄉供水,并除了網狀供水系統之外,還要發展和擴大雨水匯集系統,特別是小島嶼上的此種系統;

視情況建立和擴大污水處理設施和排水系統;

處理和安全重復使用城鄉生活和工業廢水;

防治與水有關的疾病。

(b) 人員與機構:

加強各國政府在水資源管理方面履行的職能,與此同時,充分認識到地方當局的作用;

鼓勵在水的開發和管理上采取廣泛參與的做法,讓所有各級使用者、規劃者和決策者都參與其事;

實行在最低適當的層次做決定的原則,在供水項目的規劃和執行過程中與民眾協商,并且讓使用者參與其事;

在所有各級開發人力資源,包括有關婦女的特別方案;

實行基礎廣泛的教育方案,特別強調衛生、地方管理和減少風險;

建立方案籌資、執行和后續行動的國際支助機制;

(c) 國家和社區管理:

支持和協助社區在可持續的基礎上管理其自己的系統;

鼓勵地方居民,尤其是婦女、青年、原住民和地方社區參與水管理;

把國家水資源計劃與社區對當地水的管理聯系起來;

將社區對水的管理納入總體規劃;

促進地方一級的初級保健和環境護理,包括對地方社區進行合適的水管理方法和初級保健方面的培訓;

協助服務機構提高成本效益和更好地滿足消費需要;

更加注意服務設施不足的鄉村地區和低收入近郊區;

改進有缺陷的系統,減少浪費和安全地復用水和廢水;

推行合理用水和確保其運作和維護的方案;

研究與開發解決問題的合適技術;

(十一) 根據負荷增加情況大大提高城市廢水處理能力。

(d) 喚起覺悟與公眾信息/參與:

加強次國家級和國家級的部門監測和信息管理;

每年在國家和地方級處理、分析和公布監測結果,作為一種部門管理和宣傳喚起覺悟的工具;

在區域和全球二級使用有限的部門指標以推動部門和籌集資金;

在經改善的監測和信息管理的幫助下,地提高部門協調、規劃和執行水平,以增強部門的吸收能力,特別是在基于社區的自助性項目方面。

實施手段

(a) 籌資和費用評價

18.51. 環發會議秘書處估計,實施這個方案的各項活動的每年(1993-2000)平均費用總額約為200億美元,其中約74億美元是來自國際社會以贈款或減讓條件方式提供的資金。這些都只是指示性和估計性數額,尚未經過各國政府審查。實際費用和融資條件,包括任何非減讓性條件,除其他外,都將取決于各國政府為實施各項活動而決定采取的具體戰略和方案。

(b) 科技手段

18.52. 為確保規劃的供水服務具有可行性、可接受性和可持續性,采用的技術應該適應需求和有關社區的條件所帶來的限制。這樣,設計標準將涉及技術、衛生、社會、經濟、地方、體制和環境等各個因素,而這決定了所規劃的系統的特性、規模和成本。相關的國際支助方案應當特別在下述的各個方面向發展中國家:

(a) 盡可能采用低成本的科技手段;

(b) 盡可能采用傳統的土方法以使當地最大程度地參與并維持這種局面;

(c) 協助國家級的技術/科學研究所促進課程開發,以支助對水和衛生部門至關重要的領域。

(c) 人力資源開發

18.53. 為了在國家、省、地區和社區各級有效地規劃和管理水的供應與衛生,并且為了最有效地利用資金,在每個國家內必須培養足夠數量的受訓過的專業人員和技術人員。要做到這一點,各國必須考慮到當前的需求和發展規劃,制訂人力開發計劃。接著,應當提高國家級培訓機構的發展水平和績效,使它們能夠在能力建設方面發揮關鍵作用。還有一點也很重要,即各國在設備的持久保養、水資源管理和環境衛生方面對婦女進行充分培訓。

(d) 能力建設

18.54. 執行水的供應和衛生方案是一項全國性任務。執行項目和操作各系統的責任,應程度不等地下達到所有各級行政機構,直至受益的社區和個人。這也意味著,各國當局應該與為國家方案提供支助的聯合國系統各機構和機關及其他外部支助機構一起,發展在所有各級進行協調的機制和程序。如果要充分利用基于社區的方法和自力更生,把它們作為確?沙掷m性的工具,這一點就特別重要。這將需要讓社區,包括婦女在內,高度參與生活用水供應和衛生項目的構思、規劃、決策、執行和評價。

18.55. 必須通過能力建設同通過供水與衛生改進衛生與社會-經濟發展的任何努力以及同這些努力對人類環境的影響的基本聯系,開發國家各級行政部門的總體能力建設,包括機構建設、協調、人力資源、社區參與、健康與衛生教育及掃盲等。因此,提高能力應當是執行戰略中的根本關鍵之一。應當把機構能力建設看作與部門供應品和設備這一組成部分具有同等重要性,這樣,就可把資金撥給這兩個方面。這可在規劃或方案/項目制訂階段進行,同時明確定出目標和指標。在這方面,由于發展中國家具有大量的資料和經驗,同時為了避免“重砌爐灶”,開展它們之間的技術合作是至關重要的。這已在許多國家的項目中證明是具有成本效益的。

E. 水與可持續的城市發展

行動依據

18.56. 下個世紀初,世界人口的一半以上將居住在城市地區。到2025,這個百分比將增至60%,約有50億人口。城市人口迅速增長和工業化給許多城市水資源和環保能力帶來很大壓力。要特別注意都市化如何日益影響到水的需求量和使用量,以及地方和城市當局在管理水的供應、使用和整個處理方面所起的關鍵作用,特別是對于需要得到特別支助的發展中國家。淡水資源缺乏與開發新資源的費用日益上升對于一國的工農業和人類住區的發展及經濟增長產生相當大的影響。改進對城市水資源的管理,包括破除不能持續的消費方式,可大大有助于減少貧困和提高城鄉窮人的健康狀況和生活質量。有很大一部分連片大城市位于港灣和沿海地區,這種安排導致因城市和工業排廢、加之對現有水資源的過量開采而產生的污染,并對海洋環境和淡水資源的供應也造成威脅。

 

打印】 【網站論壇】 【字體: 】 【發表評論】 【關閉

微水會

第十六屆城市發展與規劃大會

推薦書籍


    《高濃度有機工業廢水處理技術》
    作者:任南琪
    內容簡介:

    《水的再生與回用》
    作者:【美】林宜獅
    內容簡介:

合作邀請:010-88585381-805

免费a级毛片18以上观看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