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保護淡水資源的質量和供應:對水資源的開發、管理和利用采用綜合性辦法(四)
目
標
18.57.
這一方案的發展目標是,通過對城市使用的水資源的無害環境管理,支持地方和中央政府維持國家發展和生產力的努力與能力。支持這一目標就是要確定和執行戰略和行動,以保證為滿足目前和將來的需要持續供應價格合理的水,并扭轉當前水資源質量退化與枯竭的趨勢。
18.58.
所有國家可按照其能力和現有資源,通過雙邊或多邊合作,包括斟酌情況通過聯合國及其他有關組織訂出下列指標:
(a)
到2000年確保所有城市居民人均每天至少能得到
(b)
到2000年訂出并且實行城市和工業排水定量和定性排放標準;
(c)
到2000年確保以對環境無害的方式收集和回收利用或處置75%
的城市地區產生的固體廢物。
活
動
18.59.
所有國家可按照其能力和現有資源,通過雙邊或多邊合作,包括斟酌情況通過聯合國及其他有關組織進行下列活動:
(a)
保護水資源免于枯竭、污染和水質惡化:
㈠
采用基于對環境無害、成本低和可改進的技術的衛生廢物處理設施;
㈡
執行城市暴雨水徑流排水方案;
㈢
促進廢水和固體廢物的回收利用和復用;
㈣
控制工業污染源以保護水資源;
㈤
保護流域的森林覆蓋使不發生枯竭和退化及并不受上游有害活動的影響;
㈥
提倡研究森林對可持續的水資源開發的作用;
㈦
鼓勵對農用化學品的使用實行最優良的管理辦法,以最大限度縮小它們對水資源的影響;
(b)
有效平等地分配水資源:
㈠
使城市發展規劃與能否可持續地擁有水資源這一問題協調起來;
㈡
滿足城市居民對水的基本需求;
㈢
考慮到各國的具體情況,在負擔得起的情況下,實行水費制度,以反映出水的邊際成本和機會成本,特別是用于生產活動的水;
(c)
機構/法律/管理的改革:
㈠
對水資源管理采取從整個城市著眼的辦法;
㈡
促進國家和地方一級精心制訂出適當考慮水資源開發的土地利用計劃;
㈢
考慮到水資源方面的公眾利益和戰略利益,利用非政府組織、私營部門以及當地人民的技能與潛力;
(d)
推動公眾參與:
㈠
發起提高公眾覺悟的運動,以鼓勵公眾合理用水;
㈡
使公眾認識到保護城市環境中水質的重要性;
㈢
推動公眾參加收集、回收利用和清除廢物的活動;
(e)
支持地方能力的建立:
㈠
立法和制訂政策,促進對城市用水和廢物處理的投資,這種投資要反映出城市對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貢獻;
㈡
對地方辦理材料供應和服務,提供創始資本和技術支持;
㈢
盡可能鼓勵城市用水、固體廢物和污水工程公用事業達到自治和財政自立;
㈣
建立和保持一支用水、廢水和固體廢物管理的專業和半專業人員隊伍;
(f)
改善衛生服務的提供:
㈠
執行側重于城市貧民的水、衛生和廢物管理方案;
㈡
提供各種低成本的供水和衛生技術選擇;
㈢
將技術和服務層次的基本選擇建立在用戶偏好和繳費意愿之上;
㈣
動員和促進婦女積極參加水管理小組;
㈤
鼓勵地方的水事聯合會和水事委員會并為之提供裝備,以在必要時借助可利用的技術支持管理社區供水系統和公共廁所;
㈥
考慮修復現有功能失常的系統和補救運行和保養方面的不足的優點和實際可行性。
實施手段
(a)
籌資和費用評價
18.60.
環發會議秘書處估計,實施這個方案的各項活動的每年(1993-2000年)平均費用總額約為200億美元,其中約45億美元是來自國際社會以贈款或減讓條件方式提供的資金。這些都只是指示性和估計性數額,尚未經過各國政府審查。實際費用和融資條件,包括任何非減讓性條件,除其他外,都將取決于各國政府為實施各項活動而決定采取的具體戰略和方案。
(b)
科技手段
18.61.
80年代,在開發和應用低成本供水和衛生技術方面取得了重大進展。方案設想將這項工作繼續下去,特別強調為低收入、人口密度高的城市住區開發合適的衛生和廢物處置技術。還應進行國際信息交流、以確保部門專業人員普遍認識到低成本合適技術的可得性及其效益。提高公眾覺悟運動也將包括克服用戶對二流服務的抵觸情緒的內容,強調可靠性和持續性的好處。
(c)
人力資源開發
18.62.
本方案所有部分差不多都內含著這樣一種必要性,即須使部門機構中所有各級人員的訓練和職業發展都逐步得到提高。具體的方案活動將包括在社區參與、低成本技術、財務管理和城市水資源管理的綜合性規劃方面培訓和保留掌握技能的工作人員。對動員和促進婦女、青年、原住民和當地社區積極參加水管理小組,以及對支持水事聯合會和水事委員會的發展應作出特別規定,同時對司庫、秘書和保管等類人員提供適當培訓。應當就保護城區范圍內水資源和水質推行婦女特別宣傳教育和培訓方案。
(d)
能力建設
18.63.
與人力資源開發相結合,鞏固體制、立法和管理結構是方案的關鍵內容。要在改善用水和衛生服務方面取得進展,一個先決條件是建立一種體制,它能確保在城市發展規劃中反映出目前沒有這些服務的居民的實際需要和潛在貢獻。采用作為城市水資源管理一個至關重要部分的多部門辦法,要求在國家和城市兩級建立體制聯系,因而方案包括設立部門間規劃小組的建議。關于加強污染防治的建議能否取得成功,這取決于經濟和調控機制的恰當結合,輔之以適當的監測和監視,并需要地方政府在處理環境問題方面有加強的能力來予以支持。
18.64.
因此,擬議的活動中包括制定適當的設計標準,確定水質目標和排放批準程序。方案還包括支持加強水事和污水工程機構的能力,以及支持提高它們的自治和財政自主水平。已認識到現有用水和衛生設施的運行和保養是許多國家的一大不足。需要提供技術和財政支助以幫助各國彌補目前的不足并提高運行和維護修復的系統和新系統的能力。
F.
可持續的糧食生產與農村發展的用水
行動依據
18.65.
糧食生產的可持續能力越來越取決于穩妥有效的用水和保持方法,主要有灌溉發展與管理,其中包括雨育地區、牲畜供水、內陸漁業和農林業中的水管理。在許多國家,實現糧食安全是一件高度優先的事情,但是農業不僅要為越來越多的人口提供糧食,而且必須節約用水以供其他用途。這方面的挑戰是發展和應用省水的技術和管理方法,同時通過能力建設,使各個社區能夠采行新的制度和獎勵辦法,鼓勵無論是從事雨育農業還是灌溉農業的農村人口都采納新的做法。還必須讓農村人口能更方便地得到飲用水供應和衛生服務。這是一項很艱巨的任務,但是只要在地方、全國和國際各級都推行適當的政策和方案,就不是不可能做到的。過去10年中,雨育農業面積有了很大的擴展,但灌溉系統對生產力的反響及其可持續能力由于澇災和鹽化問題受到了限制。財政和市場的制約也是一個普遍問題。土壤的流失,自然資源的管理不當與過量開采,以及用水方面的激烈競爭,這一切都影響了發展中國家貧困、饑餓和饑荒的程度。放牧過度引起的水土流失也常常造成湖泊淤塞。大多數情況下灌溉系統的發展既得不到指出流域內由于流域間水量轉移而造成的水文后果的環境影響評價的支持,也得不到對河谷地區人民的社會影響評價的支持。
18.66.
得不到合適水質的供水是限制許多國家牲畜生產的一大因素,而牲畜糞便處置不當在某些情況可能使人畜雙方的供水受到污染。牲畜所需飲用水因畜種及其飼養的環境的不同而相異。據估算,目前全球牲畜所需飲用水約為每天600億升,而根據牲畜存欄數增長的估算,預測這一日需要量在可預見的將來每年增加
18.67.
湖泊和河川中的淡水養魚,是食物和蛋白質的一個重要來源。應對內陸水域的漁業加以管理,以便以無害環境方式使水生食物有機體的產量達到最大限度。這要求保持水的數質量及水生環境的功能形態。另一方面,捕魚業和水產養殖業本身也可能損害水生生態系統,因此它們的發展應該服從關于限制其影響的準則。目前內陸漁業--既靠淡水又靠咸水--的產量每年為700萬噸左右,到2000年年產量可增至1
600萬噸;不過,環境壓力的任何增大都可能有損于這一上升數字。
目
標
18.68.
在農村方面,對水資源實行整體綜合的無害環境管理的關鍵性戰略原則可設定如下:
(a)
考慮到水對于滿足基本需要的重要性,應當將它視為一種有限的資源,它具有經濟價值,并且能對社會和經濟產生重大的影響;
(b)
當地社區必須參加水管理各個方面,確保婦女的充分參加,因為她們在日常供水、管理和用水等實際方面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c)
水資源管理的發展要有一整套政策,包括㈠人類健康;㈡糧食生產、保存和分配;㈢抗災計劃;㈣環境保護和自然資源基礎的養護;
(d)
須認識到并積極支持農村人口的作用,重點特別要放在婦女方面。
18.69.
糧農組織與其他國際組織合作已推行“水與可持續的農業發展國際行動方案”(“水與農發行動方案”)。該行動方案的主要目標是協助發展中國家對水資源進行綜合規劃、開發和管理,以滿足當前和將來農業生產的需要,并將環境方面的問題考慮在內。
18.70.
該行動方案制定了一個在農業部門可持續用水的構架,并已確定了國家、區域和全球各級行動的優先領域。根據糧食需要、農業氣候區和水土的有無情況,對130個發展中國家開發新灌溉區、現有灌溉系統的改善以及通過排水開墾水澇地和鹽堿地的定量指標作了估計。
18.71.
糧農組織對130個發展中國家到2000年所進行的灌溉、排水和小型用水方案作出的全球性預測是:(a)新擴大灌溉面積1
520萬公頃;(b)改進對現有系統中的1
200萬公頃的灌溉并使之現代化;(c)對700萬公頃安裝排控水設施以及;(d)小型用水方案和水土保持1
000萬公頃。
18.72.
在上述水平上開發新灌溉區可能引起環境方面的關切,因為其含義是可能破壞濕地,造成水污染,增加沉積和減少生物多樣性。因此,如果預計會對環境產生顯著的不利影響的話,應在開發新灌溉系統之時視其規模而定作出環境影響評價。在考慮搞新的灌溉系統的建議時,應同時考慮更合理地利用現有的任何能為該地區所用的工程系統,并提高其效率或生產率。對新灌溉系統所用的技術應作徹底評價,其中包括它與土地的其他用途的潛在矛盾。用水團體的積極參與是一個支助性目標。
18.73.
應確保所有國家的農村社區都根據它們的能力和可用資源,并斟酌情況下借助國際合作,得到足夠數量和合乎衛生的安全用水,以滿足他們在健康方面的需要,并維持他們當地環境的必要素質。
18.74.
關于內陸漁業和水產養殖業用水管理的目標包括保持水的數質量達到最適度生產的要求和防止水產養殖業活動造成水污染。行動方案力求協助成員國管理內陸水域的漁業,其途徑是促進持續管理捕撈漁業和制定加強水產養殖業的環境無害方法。
18.75.
關于牲畜供應的用水管理有兩個目標:提供足量的飲用水和按照不同種動物的具體需要保障飲用水的質量。這需要限定最大含鹽量和不含有致病有機體。由于區域和國家間的差異很大,無法確定全球指標。
活
動
18.76.
所有國家可按照其能力和現有資源,通過雙邊或多邊合作,包括斟酌情況通過聯合國和其他有關組織進行下列活動:
(a)
向無此服務的農村貧民提供供水和衛生服務:
㈠
制定擴大服務范圍的國家政策,并在預算中將此列為優先項目;
㈡
促進采用合適的技術;
㈢
通過需求管理機制兼顧到效率和公平性,實行適當的回收成本辦法;
㈣
促進社區對供水和衛生設施的所有制和使用權利;
㈤
建立監測和評價制度;
㈥
加強農村供水和衛生部門,重點放在機構體制的發展、有效率的管理和為這些服務籌措資金的適當構架;
㈦
增加衛生教育和消除疾病傳播重點;
㈧
采用合適的水處理技術;
㈨
采取大規模的環境管理措施來控制各種傳病媒介;
(b)
用水效率:
㈠
提高農業用水效率和生產率,更好地利用有限的水資源;
㈡
加強灌溉和雨育條件下水土管理方面的研究;
㈢
監測和評價灌溉項目績效,以特別保證該項目得到最適度的利用和適當的維護;
㈣
支持用水團體,以求在地方一級提高管理績效;
㈤
支持適當利用相對稍咸的水進行灌溉;
(c)
漬水、鹽堿控制和排水
㈠
在雨育農業中采用地面排水系統,防止低地的暫時性漬水和洪水;
㈡
在灌溉和雨育農業中采用人工排水系統;
㈢
鼓勵地表水和地下水結合使用,包括進行監測和水量平衡研究;
㈣
在干旱和半干旱區域的灌溉區實行排水做法;
(d)
水質管理:
中國城鎮供水排水協會(中國水協)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城鎮水務發展戰略國際研討會指定網站 國際水協會中國委員會工作網站
全國中長期科技發展十六項專項之一、中國十六大中長期重點專項 - 中國水體污染防治重大專項發布網站
技術支持:沃德高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3-2011 版權所有 京ICP備12048982號-4
通信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9號城科會辦公樓201(100835) Email:water@chinacitywater.org Fax:010-88585380 Tel:010-88585381版權所有: 水世界-中國城鎮水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