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熱點專題 >> 其它專題 >> SBR工藝探討 >> 

大型SBR工藝啟動特點及活性污泥培養馴化

時間:2007-07-16 來源: 作者:李健 陳雙星 石鳳林 李會元


  第三階段:投加菌種。經過觀察,投加糞便水后活性污泥量和污泥活性仍增長較慢,一時我們還很難弄清在SBRDAT-IAT工藝條件下,高鹽分低有機負荷活性污泥培養的規律,決定進一步投加菌種,加快污泥增長速度。選擇1#3#反應地投入新菌種,2#池不投加。實驗目的有兩點:其一是集中使用菌種以期達到由量變到質變的活性污泥增長速度。其二是比較投加菌種之間的效果是否會產生一個飛躍,同時考察不投加菌種靠現有環境條件大致需要多長時間可將活性污泥培養成與投加菌種后相當的污泥量和污泥活性。
  330日投加菌種。菌種來源于天津市紀莊子污水處理廠的厭氧脫水污泥餅,共計430袋,約有10250公斤。平均分配于1#3#SBR中。經41日至7日的觀察分析,1#3#池活性污泥量增加明顯。1周后2#反應池活性污泥量也接近1#3#的水平,而且污泥活性還略高于1#3#反應池。
  特別強調的是:422SBR工藝程序控制自動化系統投入使用。在此之前,工藝調度與操作,包括閥門的啟畢與調節,全部由人工操作,不僅勞動強度大,由于條件限制,基本是白天進水曝氣,夜間停止進水,停止曝氣,靜止沉淀后,排出上清液。程序控制和自控系統投入使用,基本按照實際全額流量進水培養,類似于滿載(連續操作式全流量)活性污泥培養。與正常運行之間的主要差異是培養期間不排泥。這種方法,初期出水水質很差,但是隨著污泥活性的增強和污泥量的增加,出水水質不斷得到改善。
活性污泥培養馴化的成熟過程
  我們綜合生物鏡檢,活性污泥增殖和水南處理效果,以及工藝運轉狀況簡單總結整個活性污泥培養馴化過程。
  活性污泥培養階段一節已經說明,31—16日,活性污泥增殖非常緩慢。針對進水有機物含量低的進水水質特點,317—21日,投加糞便水以提高進水BOD濃度,經監測與觀察,污泥活性和污泥濃度無顯著變化。技術研討中我們一致認為,在這一階段,自動控制與計算機程序系統不能投入運行,只能采用人工手動方式完成工藝運行的控制與操作。為保證職工安全,在本階段白天進水、曝氣;晚1900左右停止進水,停止曝氣。這種運行方式,不論在有機物營養方面,還是供氧呼吸方面都不能為微生物提供穩定增長的環境。
  針對原因與問題,我們加快工作步伐,采取兩項技術措施。①322日計算機程序系統自動控制系統投入運行,以后又經過幾次調整,該系統日趨完善,基本具備穩定運行條件。②引入外來菌種增加污泥數量。430日投加天津紀莊子污水處理廠厭氧消化后脫水泥餅。
  實施上述兩項技術措施,極大加快了活性污泥培養馴化的步伐。大約1周以后三個反應地運轉狀態明顯好轉。
  1.4月初開始,出水水質改善。42—7日,三個反應地出水混合水樣BOD59.1—22.3mg/L,CODcr49—82mg/L;出水水質清澈透明,感觀極好。其中以2#池水質最好。
  2.污泥量明顯增加。43—4日,首先3#SBRDATIAT池污泥30分鐘沉降比(SV)由原來2%增加至7—8%。三、四天以后,2#SBR池也緊隨其后,自然增殖與3#池相當數值。48—10日各池MLSS分別達到1500—2000mg/L左右。
  3、污泥質量得到改善。伴隨污泥外觀由黑色逐漸轉變為土色,生物鏡檢結果:菌膠團密實,豆形蟲、滴蟲等游離生物逐漸減少,鐘蟲數量由少迅速增多,累枝蟲突然大量出現。各SBR生物相變化規律基本相同,但步伐并不一致。2#SBR池(沒投加厭氧污泥首先轉好,2—3天后,3#SBR池緊隨其后;大約1周后,1#池逐漸達到2#3#池水平和狀態。
  從以上三方面分析,我們認為本系統活性污泥基本培養馴化成熟,工藝基本達到穩定運行的條件。

上一頁 頁碼:[<< 1 2 3 4 5 >>] 下一頁 共5頁

打印】 【網站論壇】 【字體: 】 【發表評論】 【關閉

微水會

第十六屆城市發展與規劃大會

推薦書籍


    《高濃度有機工業廢水處理技術》
    作者:任南琪
    內容簡介:

    《水的再生與回用》
    作者:【美】林宜獅
    內容簡介:

合作邀請:010-88585381-805

免费a级毛片18以上观看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