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熱點專題 >> 其它專題 >> SBR工藝探討 >> 

SMSBR中PAC對膜污染的防治作用

時間:2007-07-16 來源: 作者:李春杰,耿 琰,周 琪,顧國維

  經比較得出,不投加PAC的膜通量衰減指數要遠高于投加PAC的膜通量衰減指數(壓力為220kPa所對應的值除外);當PAC濃度為1.8g/L且在較高壓力下,表現出較高的膜通量衰減指數,其他情況下的差別不明顯;對于相同PAC投量(包括不投加PAC)而言,膜通量衰減指數隨壓力的變化未表現出一定的規律性。
2.2
阻力分布?
   3、4分別為PAC濃度為0.6g/L1.2g/L、在壓力為100kPa180kPa下的阻力分布。
  由表3、4可見,投加PAC后污泥的過濾阻力分布與不加PAC時的過濾阻力分布相似,極化阻力或沉積層阻力占主導,并隨過濾壓力的增加而升高;不同之處在于投加PAC后的極化或沉積過濾阻力所占總阻力的比例明顯下降,而膜的固有阻力所占總阻力的比例有較大提高,體現了膜污染防治的效果。

3  PAC濃度為0.6 g/L的阻力分布

項目

Rm

Rp

Ref

Rc(=Rp+Ref)

Rif

R

100 kPa

1.6E+11(18.0)1

6.81E+11(76.41)1

3.84E+10(4.31)

7.2E+11(80.72)

1.15E+10(1.29)

8.91E+11(100)

180 kPa

1.79E+11(8.87)

1.79E+12(88.4)

2.0E+10(0.99)

1.81E+12(89.39)

3.52E+10(1.74)

2.02E+12(100)

注:括號內的值為占總阻力的百分比(%)。

 

4  PAC濃度為1.2 g/L的阻力分布

項目

Rm

Rp

Ref

Rc(=Rp+Ref)

Rif

R

100 kPa

1.53E+11(16.04)1〖〗

6.93E+11(72.55)1

4.83E+10(5.06)

7.41E+11(77.61)

6.07E+10(6.35)

9.55E+11(100)

180 kPa

1.66E+11(9.73)

1.46E+12(85.53)

7.3E+10(4.29)

1.53E+12(89.82)

7.73E+9(0.45)

1.7E+12(100)

注:括號內的值為占總阻力的百分比(%)。

3  膜組件的運行情況

  以上從過濾機理方面說明了其對膜污染的改善作用,現對實際運行的SMSBR中空纖維膜組件的情況加以考察。?
  由于采用小試裝置,試驗過程中攪拌裝置、曝氣裝置和膜組件隨SBR反應器的周期而交替使用,因此不便于全面考察膜分離的操作條件對膜污染的影響;同時,SMSBR中的膜過濾過程與連續流MBR中的膜過濾有很大差別(即在2h1.5h內完成排水的過程),這就需要遠大于連續流MBR的膜通量,且該過程也是對污泥的濃縮過程,因此污染速率更快。
  中空纖維膜組件的抽吸排水過程屬于恒流、死端過濾方式[過濾過程中膜通量基本保持在26L/(m2·h)],而抽吸壓力隨沉積污染的增加而不斷上升。為此,一方面通過對料液的曝氣和間斷抽吸來防止膜污染的加劇,另一方面通過膜組件的(上下)機械運動來防止膜污染,從而實現了長期運行的目的。盡管未能定量描述這種機械運動對膜污染的影響,但卻體現了通過膜組件的運動來防止膜污染的重要思想。膜組件在排水過程中實現機械運動并不困難,且由于排水時間并不長而不會產生太高的能耗,在今后的研究中可采用更完善的試驗裝置來考察這種作用。
  圖4為投加PAC之前每天排水過程中的平均壓力變化。?

上一頁 頁碼:[<< 1 2 3 4 >>] 下一頁 共4頁

打印】 【網站論壇】 【字體: 】 【發表評論】 【關閉

微水會

第十六屆城市發展與規劃大會

推薦書籍


    《高濃度有機工業廢水處理技術》
    作者:任南琪
    內容簡介:

    《水的再生與回用》
    作者:【美】林宜獅
    內容簡介:

合作邀請:010-88585381-805

免费a级毛片18以上观看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