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F、A-F30與分級-A方式下污泥的沉降性、壓縮性均優于F30,
其中IF方式下污泥的沉降性、壓縮性最好,A-F30與分級-A的相近,
居次。沉降性好,
在沉淀階段有利于固液分離,
而壓縮性好則有利于污泥濃縮與脫水。從濃度梯度角度看,
按IF方式運行,
廢水瞬時進入SBR,混合液中的基質降解過程類似某一時刻進入連續、推流式反應器的一批混合液中的基質降解過程,濃度梯度大,
因而污泥性能好[6]
。進水時間越長,
反應器的f
:
r 比(進水:反應比)增大,
混合液中基質濃度梯度越接近完全混合反應器[7],
有利于絲狀菌生長,
污泥性能越差.
因而F30、A-F30與分級-A方式下的污泥性能要遜于IF方式下的.
圖6為按分級-A方式運行的反應器(左)與按F30方式運行的反應器沉淀10分鐘時污泥的狀態。
圖6.
分級-A方式下與F30方式下污泥的沉淀狀態
結論
SBR進水階段的長短、是否曝氣,
反應階段曝氣強度的分布都會影響活性污泥的產率與性質。較長時間進水和反應初期高強度曝氣,
可使反應器污泥產率較低;
其中反應初期能克服需氧量的高強度曝氣對降低污泥產率作用明顯。快速進水方式下活性污泥的性能最佳。
參考文獻
1.
Chao A C,Keinath
T M Influence of process loading
indensity on sludge clarification and thickening
characteristics
2.
周利,彭永臻等(1999)
SBR工藝中污泥負荷對絲狀菌污泥膨脹的影響
CHINA WATER & WASTEWATER Vol.15, No.6
3.
哈爾濱建筑工程學院
排水工程(下)
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
1981
4.
Huang, J.Y.C., Cheng, M.D. and Mueller, J.T. (1985) Oxygen Uptake Rates for Determining
Microbial Activity and Application
5.
APHA (American Public Health Association) (1995). Standard Methods for the Examination of
Water and Wastewater, 19th edn. American Public Health Association,
Washington, DC
6.
王凱軍,盧少勇,賈立敏和宋英豪(1999)三廢處理工程技術手冊---廢水篇
7.
Dennis, R.W. and Irvine, R.L. (1979) Effect of Fill: React Ratio on Sequencing
Batch Biological Reactors J.WPCF, Vol.51,
No.2
作者施力榮簡介:
施力榮,1960年生,1982年畢業于同濟大學環境工程與技術學院給排水專業,獲得學士學位;后留學新加坡,獲得新加坡國立大學環境工程專業碩士學位。
現工作單位:亞新工程顧問有限公司,
從事給排水設計工作.
單位地址:上海市襄陽南路489號9樓
單位電話:(021)64151883*108,
單位傳真:(021)64150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