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熱點專題 >> 其它專題 >> SBR工藝探討 >> 

SBR的工藝設計與運行

時間:2007-07-03 來源: 作者:佚名

   1、運行周期(T)的確定

   SBR的運行周期由充水時間、反應時間、沉淀時間、排水排泥時間和閑置時間來確定。充水時間(tv)應有一個最優值。如上所述,充水時間應根據具體的水質及運行過程中所采用的曝氣方式來確定。當采用限量曝氣方式及進水中污染物的濃度較高時,充水時間應適當取長一些;當采用非限量曝氣方式及進水中污染物的濃度較低時,充水時間可適當取短一些。充水時間一般取14h。反應時間(tR)是確定SBR 反應器容積的一個非常主要的工藝設計參數,其數值的確定同樣取決于運行過程中污水的性質、反應器中污泥的濃度及曝氣方式等因素。對于生活污水類易處理廢水,反應時間可以取短一些,反之對含有難降解物質或有毒物質的廢水,反應時間可適當取長一些。一般在28h。沉淀排水時間(tS+D)一般按24h設計。閑置時間(tE)一般按2h設計。一個周期所需時間tC≥tRtStD ,周期數 n24tC

   2、反應池容積的計算

  假設每個系列的污水量為q,則在每個周期進入各反應池的污水量為q/n·N。各反應池的容積為: V=q/n·N·m

   V:各反應池的容量

   1/m:排出比

   n:周期數(周期/d

   N:每一系列的反應池數量

   q:每一系列的污水進水量(設計最大日污水量)(m3/d

   3、曝氣系統

  序批式活性污泥法中,曝氣裝置的能力應是在規定的曝氣時間內能供給的需氧量,在設計中,高負荷運行時每單位進水BOD0.51.5kgO2/kgBOD,低負荷運行時為1.52.5kgO2/kgBOD。

  在序批式活性污泥法中,由于在同一反應池內進行活性污泥的曝氣和沉淀,曝氣裝置必須是不易堵塞的,同時考慮反應池的攪拌性能。常用的曝氣系統有氣液混合噴射式、機械攪拌式、穿孔曝氣管、微孔曝氣器,一般選射流曝氣,因其在不曝氣時尚有混合作用,同時避免堵塞。

   4、排水系統

   ⑴上清液排除出裝置應能在設定的排水時間內,活性污泥不發生上浮的情況下排出上清液,排出方式有重力排出和水泵排出。

   ⑵為預防上清液排出裝置的故障,應設置事故用排水裝置。

   ⑶在上清液排出裝置中,應設有防浮渣流出的機構。

  序批式活性污泥的排出裝置在沉淀排水期,應排出與活性污泥分離的上清液,并且具備以下的特征:

   1) 應能既不擾動沉淀的污泥,又不會使污泥上浮,按規定的流量排出上清液。(定量排水)

   2) 為獲得分離后清澄的處理水,集水機構應盡量靠近水面,并可隨上清液排出后的水位變化而進行排水。(追隨水位的性能)

   3) 排水及停止排水的動作應平穩進行,動作準確,持久可靠。(可靠性)

  排水裝置的結構形式,根據升降的方式的不同,有浮子式、機械式和不作升降的固定式。

   5、排泥設備

  設計污泥干固體量=設計污水量×設計進水SS濃度×污泥產率/1000 ,在高負荷運行(0.10.4 kg-BOD/kg-ss·d)時污泥產量以每流入1 kgSS產生1 kg計算,在低負荷運行(0.030.1 kg-BOD/kg-ss·d)時以每流入1 kgSS產生0.75 kg計算。

  在反應池中設置簡易的污泥濃縮槽,能夠獲得23%的濃縮污泥。由于序批式活性污泥法不設初沉池,易流入較多的雜物,污泥泵應采用不易堵塞的泵型。

   SBR設計主要參數

  序批式活性污泥法的設計參數,必須考慮處理廠的地域特性和設計條件(用地面積、維護管理、處理水質指標等)適當的確定。

  用于設施設計的設計參數應以下值為準:

  項目參數

上一頁 頁碼:[<< 1 2 3 4 5 >>] 下一頁 共5頁

打印】 【網站論壇】 【字體: 】 【發表評論】 【關閉

微水會

第十六屆城市發展與規劃大會

推薦書籍


    《高濃度有機工業廢水處理技術》
    作者:任南琪
    內容簡介:

    《水的再生與回用》
    作者:【美】林宜獅
    內容簡介:

合作邀請:010-88585381-805

免费a级毛片18以上观看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