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草本植物凈化造紙廢水實例研究
郝登峰等選用7種水生植物:水葫蘆、水花生、大漂、浮萍、風車草、寬葉香薄及茭白,建立植物處理系統處理造紙廢水,將廢混合制成3個濃度級廢水注入植物系統里。通過實驗,7種植物對廢水中懸浮物去除率均在70%以上,其中水葫蘆、水花生、風車草為84%以上;對TN、TP的去除能力大小為:水葫蘆>大漂>水花生>浮萍,風車草>寬葉香蒲>茭白。
但是CODCr和BOD5去除率均不到50%。廢水色度也只有水花生、水葫蘆去除效果明顯,水花生9天后去除率可達73.33%,水葫蘆可達54.67%,使得發黑發臭的水處理得比較清澈。
1.4凈化機理探討
水生植物由于長期生活在一種缺氧、弱光的環境中,本身的形態解剖結構上形成特殊性狀。根、莖、葉形成完整的通氣組織,保證器官和組織對O2的需要;葉片呈肉質,如香蒲表皮有厚角質層,柵欄組織發達,污染點處的根、莖、葉表皮細胞排列緊密等結構能抵抗因污染受害而引起的同化功能下降、水分過分蒸騰,增強了香蒲植物的耐污性和抵抗力。
水生植物根系發達,利于吸收水中物質。如鳳眼蓮長年過程需要大量的N、P營養物,它吸收后生長迅速,對于凈化富營養化水體效果明顯;香蒲植物吸收廢水中的重金屬時,吸收能力大小依次是根>地下莖>葉,并且按照一定的比例從生境中吸取各種元素,形成新的動態平衡,防止對某元素吸收過多而引起毒害。植物吸收污染物后,尤其是重金屬離子、農藥和其他人工合成有機物等,便富集、固定在體內或土壤中,減少水體中污染物量。研究表明,Pb、Zn進入香蒲體內,主要積聚在皮層細胞中的細胞壁上,只有少量進入原生質,可見細胞壁對重金屬有較高的親和力。
凈化塘里水生植物生長旺盛,根系發達,與水體接觸面積大,形成密集的過濾層。如香蒲,它的地下莖和根形成縱橫交錯的地下莖網,水流緩慢時重金屬和懸浮顆粒被阻隔而沉降,防止其隨水流失。同時又在其表面進行離子交換、螯合、吸附、沉淀等,不溶性膠體為根系黏附和吸附,凝集的菌膠團把懸浮性的有機物和新陳代謝產物沉降下來。
中國城鎮供水排水協會(中國水協)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城鎮水務發展戰略國際研討會指定網站 國際水協會中國委員會工作網站
全國中長期科技發展十六項專項之一、中國十六大中長期重點專項 - 中國水體污染防治重大專項發布網站
技術支持:沃德高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3-2011 版權所有 京ICP備12048982號-4
通信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9號城科會辦公樓201(100835) Email:water@chinacitywater.org Fax:010-88585380 Tel:010-88585381版權所有: 水世界-中國城鎮水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