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熱點專題 >> 其它專題 >> 關注國內水資源 >> 現狀討論 >> 

德國專家心系中國水資源保護

時間:2008-11-20 來源:新華網 作者:

白沙德是在北京林業局工作的一位德國專家。他在中國已經生活工作了將近30年的時間,在山東的沂蒙山山區,北京的密云水庫,都留下了他的足跡。今天,我們就向聽眾介紹這位心系中國水資源保護事業的德國專家,去聽聽他眼中這些年中國在這方面發生的變化。

白沙德的中國緣始于1977年,當時,他還在德國卡塞爾大學學習,一次偶然的學術考察機會,使得他在當年的秋天開始了他首次中國之旅。三周的時間里,白沙德隨考察團到訪了北京、河南、湖北、湖南和廣東等地方,參觀了當地的水利設施。現在,白沙德回憶起來,當年中國并沒有多少像他這樣的外國游客,開放程度和今天是無法相比的。他回憶說:”我們在整整三個星期的時間里,只碰到了一個來自美國的旅行團,一支來自德國的芭蕾舞團,他們都住在友誼賓館。當時確實沒有多少外國人。當時在北京只有兩家大的飯店,友誼賓館和北京飯店,這和今天是無法相比的!

短暫的中國之行令白沙德對中國著了迷,回國完成學業后,在1982年的時候,他再次來到了中國,在北京外國語學院(現北京外國語大學)學習中文,然后開始以德國專家的身份,參與了一系列中德水資源合作項目,在過去將近30年的時間里,他去過山東,又在北京安家落戶,親身體驗到中國在這些年里的變化。

在上世紀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的時候,白沙德參與了中德兩國政府在中國東部山東省沂蒙山地區的一個水資源合作項目。據白沙德介紹,盡管當時中德雙方工作人員并沒有多少合作經驗,但是經過大家共同的努力,他們從最初的3個縣起步,最后實現了給該地區12個縣將近100萬農民解決了飲用水和農業生產灌溉用水的問題。在為當地農戶解決生活生產用水問題的同時,白沙德和他的同事們還在當地推廣果樹種植,因為這樣不但能夠促進農業生產的多樣化,提高了農戶的收入,而且果樹生長用水比其他農作物要低得多,由此能夠更好地保護當地的水資源環境。他說:“我們在項目開始的時候,就是在80年代末、90年年代初的時候,那時候看到沂蒙山地區農民在地里種的是白薯、花生,如果水源多些,就種些玉米或者是小麥,還有一些當地政府支持種植的煙草,幾乎沒有任何的果樹。這一山區可是種植水果的一個很理想的地方。我們盡力幫助當地人種植果樹。現在,大家在那里已經可以看到品種多樣的農作物,各種水果應有盡有,這已經成為當地農民重要的收入來源。以前生活困難的農民,現在他們在賣蘋果、梨、大棗。由于當地的空氣好,這些果品的質量也特別好,賣得也很好。由于缺水問題的解決,當地的農作物生產很大程度上實現了多樣化!

上一頁 頁碼:[1 2 3 >>] 下一頁 共3頁

打印】 【網站論壇】 【字體: 】 【發表評論】 【關閉

微水會

第十六屆城市發展與規劃大會

推薦書籍


    《高濃度有機工業廢水處理技術》
    作者:任南琪
    內容簡介:

    《水的再生與回用》
    作者:【美】林宜獅
    內容簡介:

合作邀請:010-88585381-805

免费a级毛片18以上观看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