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熱點專題 >> 其它專題 >> 關注國內水資源 >> 現狀討論 >> 

德國專家心系中國水資源保護

時間:2008-11-20 來源:新華網 作者:

在沂蒙山,白沙德和當地的農民交上了朋友,從這些農民身上,看到了中國人的坦率、樸實和勤勞。他說:“他們非常直率、熱情。他們總是說,‘我們可以在一年里給你們的項目干多少天都行,沒有問題!’他們確實也是這樣做的。當他們看到在自己家的院子安裝上水龍頭,能擰開開關出水的時候,他們認為這就足夠了,不需要你再對他們說什么感謝的話!

山東的合作項目結束后,白沙德又來到了北京,繼續參與中國的水資源保護工作。從1998年9月到去年8月,中德兩國政府林業部門合作“密云水庫流域保護和經營”項目,白沙德擔任該項目德方專家組組長,負責項目的具體工作。這一項目是以林業措施為手段,以保護北京市飲用水源為目的,在密云水庫流域地區4000多公頃的地方里,建立植被恢復、封山育林等水源保護林建設技術模式,引進德國森林經營和流域管理的先進理念,通過貼近自然的森林經營、參與式林地規劃利用、水源保護區生態補償機制等,解決了北京市水源涵養保護,并使得當地群眾脫貧致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白沙德由此也被北京市政府授予“長城友誼獎”。
白沙德在70年代末造訪北京,對這里的水資源緊張問題有所了解,之后他也一直在關注北京的水資源保護問題。在他看來,在過去的20多年的時間里,北京市在這一方面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首先,在80年代初的時候,北京在制定城市規劃方面就通過重新定位城市功能,對水資源進行保護。他說:“當時北京市政府公布了一項新的北京城市規劃,即《北京城市建設總體規劃方案》。這項方案里對北京的城市功能進行了重新的定位。此前,人們認為北京在工業、農業、文化、政治和科技等領域都應該成為全國的典范,這些已經大大超出了城市的承載能力。通過這項規劃,情況有所改變。大家認為,應該盡量限制(北京市的)工業,北京不是一座工業城市。我們應該是政治、科技和文化中心。農業的重要性越來越弱化,工業被盡量遷移出北京,這些改變極大地改善了北京水資源情況。尤其是農業,農業可是用水大戶,這些都是可以感受到的變化!

而現在,白沙德認為,北京已經基本建立起完善的供水體系,并且通過吸取中德當年在山東合作保護水資源項目的經驗,降低農業用水消耗,有效地保障了城市生活生產用水供應。他說:“人們慢慢地越來越謹慎地處理水的問題。多年來,已經形成很多相關的城市規劃。北京市的整個供水系統已經逐漸更新,F在,有更多的水被回收循環利用。這里已經使用生產生活用水和飲用水分離的雙重供水體系。人們可以把廢水凈化后當作生產生活用水重新使用。此外,在北京稻米種植早已停止,大部分灌溉農業也已經停止,在北京已經找不到大面積的灌溉農業種植。農業企業已經改種一些用水消耗少的作物。比如在密云,以前種植農作物的地現在都已經改種水果。種植水果要比原來種植一年兩熟的小麥用水要少得多!

上一頁 頁碼:[<< 1 2 3 >>] 下一頁 共3頁

打印】 【網站論壇】 【字體: 】 【發表評論】 【關閉

微水會

第十六屆城市發展與規劃大會

推薦書籍


    《高濃度有機工業廢水處理技術》
    作者:任南琪
    內容簡介:

    《水的再生與回用》
    作者:【美】林宜獅
    內容簡介:

合作邀請:010-88585381-805

免费a级毛片18以上观看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