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迎著初升的太陽,你可能千百次的駕駛著愛車在西四環疾馳,沐浴著落日的余暉,你可能千百次的與你的家人在四季青橋漫步,但你可知道,在你的車輪與腳下,還有條與路平行的地下水道。這條水道就是南水北調工程北京西四環暗涵工程。在一個艷陽高照的日子,我到四季青橋下的工地看望地下水道的建設者——武警水電一支隊的官兵。還未進入工地,綠色的工棚板上一行醒目的大字“武警水電部隊建設南水北調工程,造福首都人民”就吸引了我的目光。在路邊等候的一支隊長馬玉增自豪地說:“這是我們的誓言,也是我們的動力!
30多年前,在京津地區缺水最為緊張的時候,就是這支部隊作為主力,揮師燕山深處,攬千里灤河,以“提前一年截流、提前一年蓄水、提前一年發電”的佳績,建成了京津塘地區的生命之源——潘家口水庫,三十多年過去了,那一庫的玉液瓊漿好似鑲嵌在萬里長城腳下耀眼的明珠,滋潤著京津人民的心田。
馬支隊長把我們迎進工地調度室,這是一間簡易的工棚,簡陋得簡直無法叫房子,但墻上的介紹和圖表卻吸引了我的目光。南水北調西四環暗涵是穿越北京城區的大型建筑物,全長
南水北調,是我們國家跨世紀的大工程,也是幾代人的夢想。1952年,毛澤東同志針對我國北方地區缺水的狀況,提出了“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點水來也是可以的”宏偉設想。經過50年的勘測、規劃和研究,在分析比較50多種規劃方案的基礎上,分別在長江下游、中游、上游規劃了三個調水區,形成了南水北調東線、中線、西線三條調水路線。通過三條調水線路,與長江、淮河、黃河、海河相互連接,構成我國水資源“四橫三縱、南北調配、東西互濟”的總體格局,形成中國的大水網。
先期建設的南水北調中線工程,起點湖北丹江口水庫引水,經湖北、河南、河北等省市,進入北京境內最終輸水至團城湖,全長
中國城鎮供水排水協會(中國水協)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城鎮水務發展戰略國際研討會指定網站 國際水協會中國委員會工作網站
全國中長期科技發展十六項專項之一、中國十六大中長期重點專項 - 中國水體污染防治重大專項發布網站
技術支持:沃德高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3-2011 版權所有 京ICP備12048982號-4
通信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9號城科會辦公樓201(100835) Email:water@chinacitywater.org Fax:010-88585380 Tel:010-88585381版權所有: 水世界-中國城鎮水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