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熱點專題 >> 其它專題 >> 關注國內水資源 >> 現狀討論 >> 

資源短缺型社會應該倡導“節水文化”

時間:2008-10-28 來源:資源網 作者:李德山

    我國是一個資源短缺型社會,在現階段,樹立節水意識尤其重要。節水文化是人們在使用、節約、保護水資源的實踐中形成的關于水的精神訴求、價值觀念和行為方式的綜合,是建設節水型社會的一種強大動力。大家知道,文化的實質及核心就在于形成一種精神、一種氛圍、一種習慣。節水文化也是如此,就社會和集體而言,它的關鍵在于形成一種精神、一種氛圍,形成一種強力的磁場效應,使身處其中的每一個人都受到一種自然而然的熏陶、影響和規范,都自覺主動地去節約用水。就社會的每一個個體而言,節水文化的關鍵在于形成一種精神,一種習慣,使節約用水成為一種無意識的自覺,成為每一個人的良好行為習慣。群體的社會是由每一個個體組成的,只要每一位社會成員都形成了良好的節水習慣,就會形成節水文化,形成節水型社會,實現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

    倡導節水文化,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是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現代文明的必然要求,更是水資源的重要性以及我國所面臨的嚴峻水資源形勢的必然要求。水是生命之源,是人類生存與發展的生命線,是工農業生產必備的物質條件,是人民生活一刻也不能離開的基礎性資源,水對人類社會的極其重要性,似乎怎么說都不過分。我國是一個缺水的國家,水資源人均占有量僅相當于世界人均水平的四分之一,而且水資源分布極不均勻。據統計,目前我國農業灌溉每年平均缺水300多億立方米,全國668座城市中,有400多個城市缺水?梢哉f,水資源短缺是我國實現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心腹之患。 

    倡導節水文化,并不僅僅因為水在經濟社會發展中具有重要作用,更因為節約用水體現了一個社會的進步和文明程度,體現了一個人的思想修養和道德操守。一般說來,文明程度較高的國家,其國民都具有強烈的節水意識,養成了良好的節水習慣,形成了良好的節水文化。不管水資源是否豐富,他們都珍惜水、節約水,保護水。目前,我國已經提出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生態文明,這既是對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追求,也是我國解決水資源短缺問題的根本措施。無論是節約型社會建設,還是生態文明建設,都需要先進的節水文化提供動力和保障。

    筆者以為,建設先進的節水文化,關鍵在于形成良好的節水習慣。所謂習慣,是指一個人在長時期里逐漸養成的、相對穩定的、不容易改變的行為或傾向。只有當節水成為一種習慣,成為一種文化,我們才能夠建設成為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

上一頁 頁碼:[1 2 3 4 >>] 下一頁 共4頁

打印】 【網站論壇】 【字體: 】 【發表評論】 【關閉

微水會

更多關于 資源短缺型社會應該倡導“節水文化” 的資料

    第十六屆城市發展與規劃大會

    推薦書籍


      《高濃度有機工業廢水處理技術》
      作者:任南琪
      內容簡介:

      《水的再生與回用》
      作者:【美】林宜獅
      內容簡介:

    合作邀請:010-88585381-805

    免费a级毛片18以上观看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