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熱點專題 >> 其它專題 >> 關注國內水資源 >> 現狀討論 >> 

可持續發展:求解中國水危機

時間:2008-10-28 來源:中國經濟時報 作者:李鵬

黃河和長江的例子證明,洪水和缺水在很大程度上源自生態退化。洪水與缺水既對立又統一,而二者矛盾的調和依賴于良好的植被。中國面臨世界最大大洋,背靠世界最大大陸,季風氣候顯著,降水月季和年季分配極其不均衡。在植被覆蓋良好的情況下,降水得以涵養,進而在一段較長的時間內得到緩慢的釋放,這樣就平衡了自然的不平衡。土壤同樣具有涵養水分的作用,被稱為黃色水庫。中國山地丘陵面積廣闊,一旦失去植被保護,極易造成土壤大量隨水流失,不但進一步降低了涵養能力,而且使得植被無立足生長之本,造成難以逆轉的生態破壞,進而使環境長期陷于洪水和缺水的惡性循環中。當我們破壞了與涵養水源密切相關的森林、草原、湖泊、濕地,中國水資源時空分布不均的情況就變得更加嚴重。

要改變這種情況,推動水的可持續發展,我們應該去恢復這些天然調節器,而不是一味指望通過工程方式去征服江河,改造江河。1998年洪水之后,中國改變以往一味依賴水利工程的防洪策略,實施了天然林禁伐、退耕還林、退田還湖等生態措施。這些都堪稱治本之策。

我們也應該反思幾十年來一味強調增加供水的策略,轉而從水的需求管理上尋找出路。中國節約用水是有潛力的。由于長期輕視節水,造成工業、農業和生活用水效率低下,浪費嚴重。一立方米的水平均產糧一公斤,而發達國家一般為兩公斤。中國工業萬元產值取水量為91立方米,是發達國家的五至十倍。發達國家煉一噸鋼用水三到五噸,中國要七十噸以上;國外煉油廠每噸油耗水05噸,而中國平均為243噸。很多城市缺水嚴重,但市政生活用水浪費現象比比皆是。浪費巨大,恰恰說明節水潛力巨大。

水污染的問題更是直接由人類不適當的生產生活方式造成的。為此,水危機的解決,需要建立一個產權明晰、價格合理的水權水價機制。我們必須利用市場手段,促進水資源的高效利用,促進有限的資源在產業間更加公平、合理的流動。加強流域觀念,實現水環境和水生態在流域內的統一、協調的管理和水資源的統一調度也是必要的。

在水污染防治中引入公眾參與也是必不可少的。由于地方政府和污染企業的利益關系,在治理污水和發展經濟產生矛盾的時候,地方政府總是要力保發展,環保局又豈敢不大開方便之門?結果排污費總是定到企業可以接受的程度之內,這樣企業省了治污投入,環保局也有了穩定的進項,只是犧牲了環境,苦了百姓一方。讓公眾參與監督,讓公眾通過媒體發出聲音,引入公益訴訟機制,讓公眾真正獲得起訴污染企業甚至起訴執法不力的環保部門的權利,是改變目前肆意排污局面的有效途徑。

  公眾參與的要義是在于信息溝通,平等對話,尋求妥協,探索最優方案。參與的過程中社會壓力會得到釋放,妥協的結果是避免留下嚴重隱患,最優方案減少了全社會的發展成本,這樣恰恰有利于維護社會的穩定,也有利于經濟持續發展。從長遠來看,改變目前自上而下的水資源管理體制,代之以建立在公開、透明、民主參與的自下而上的管理體制,讓水資源的管理權真正體現依賴它生存的公眾的利益和意志。

上一頁 頁碼:[<< 1 ...2 3 4 5 ] 下一頁 共5頁

打印】 【網站論壇】 【字體: 】 【發表評論】 【關閉

微水會

第十六屆城市發展與規劃大會

推薦書籍


    《高濃度有機工業廢水處理技術》
    作者:任南琪
    內容簡介:

    《水的再生與回用》
    作者:【美】林宜獅
    內容簡介:

合作邀請:010-88585381-805

免费a级毛片18以上观看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