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熱點專題 >> 其它專題 >> 關注國內水資源 >> 現狀討論 >> 

可持續發展:求解中國水危機

時間:2008-10-28 來源:中國經濟時報 作者:李鵬

1994年,中國政府通過《中國21世紀議程》,可持續發展正式成為國家戰略之一。在這樣的歷史經度上,1998年只是推動歷史發展的偶然事件,起了加速的作用。1998年之后的連續四年,可持續發展均為重要議題,而且不斷強化——“進一步實施1999年)、堅持2000年)、放在更突出的位置2001年)。

2003年,中共十六屆三中全會明確闡述,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促進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面發展。2004年,科學發展觀開始成為全社會共識。2004年,新一屆中央政府成立,緩解我國資源環境壓力被置于經濟結構調整之上,統籌全局。2006年,加快建設環境友好型社會成為政府工作的核心議題。

水的可持續發展方式是什么?最基本的答案是,充分尊重和認識自然規律,改革現有的水資源和環境管理體系,以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思想為指導,來應對和解決中國水危機。

原來,中國的水利界普遍認為,中國水問題的根本原因在于有限的水資源時空分布極其不均。從時間上看,降水高度集中于夏秋,而年際變化也很明顯,特別是在北方地區,歷史上多次出現連續枯水年。從空間上看,南方耕地少,礦產資源匱乏,卻擁有全國水資源總量的81%;北方耕地多,是中國的能源和重化工業基地,但水資源僅占全國的19%。

根據這一判斷,多年來,中國在全國主要江河上大規模建設水庫和引水渠道,希望用水利工程來平衡水資源分配。全國建設了多達86000座水壩,其中包括22000座大型水壩,意在通過人工調節,解決水資源在時間上的分布不均。隨著三分之二的主要城市陷入缺水困境,全國修建了以引灤入津、引黃濟青、引黃入晉為代表的一批跨流域調水工程,試圖實現水資源的人工調度,解決空間分布不均的問題。

我認為,(這樣的治水方式)一方面忽略了水資源分配不均背后的人為因素,沒能消除生態退化和環境污染這一根源;另一方面,工程水利又刺激我們的經濟社會在擴張型的發展道路上愈走愈遠,加劇了對水資源的低效和不合理利用。馬軍認為,水的可持續發展需要有此考量。

上一頁 頁碼:[<< 1 2 3 4 5 >>] 下一頁 共5頁

打印】 【網站論壇】 【字體: 】 【發表評論】 【關閉

微水會

第十六屆城市發展與規劃大會

推薦書籍


    《高濃度有機工業廢水處理技術》
    作者:任南琪
    內容簡介:

    《水的再生與回用》
    作者:【美】林宜獅
    內容簡介:

合作邀請:010-88585381-805

免费a级毛片18以上观看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