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熱點專題 >> 其它專題 >> 關注國內水資源 >> 現狀討論 >> 

可持續發展:求解中國水危機

時間:2008-10-28 來源:中國經濟時報 作者:李鵬

我們之所以認為中國水污染問題愈演愈烈,理由是充分的。在表面,水污染從支流向干流、從城市向農村、從地表向地下、從陸地向海洋,不斷擴散。在肌理,水污染和水短缺已經形成一個惡性循環,幾乎互為因果:缺水造成污染物難以被稀釋,水污染又破壞了有限的水資源,極大地惡化了缺水問題。

我們直觀感受到了身邊的小溪、魚塘、河流的惡化、消逝。同時,從全國的七大流域來看,水資源狀況都不容樂觀。

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但是,自1972年黃河首次斷流,到現在,黃河斷流期維持在200天以上,近千公里河床干涸,給黃河下游兩岸人民的生產和生活造成嚴重困難。水量缺乏導致大量泥沙淤積在水庫和下游河道,造成嚴重的洪水隱患。同時,黃河水資源污染狀況嚴重。在中國水污染地圖上,黃河上中下游沿線各個城市、廠礦稱得上中國水污染的重災區。

長江則是洪水與旱災并重。上游生態環境的脆弱導致洪水問題依然非常嚴重,而流域內旱災的發生也有加重的趨勢。干流水量雖還未有明顯變化,但許多支流徑流量不斷減少,從1950年代以來,長江上游的二十多條河流平均萎縮了371%。長江污染問題突出,每年排入長江的污水達220億噸,占全國總排污量的三分之一。隨著三峽水壩的建成,庫區流速減緩,自凈能力大大下降,原有的污染問題有可能變得棘手起來。

海河流域,大小三百條支流,枝枝蔓蔓,兩岸人民繁衍生息。但是現在,幾乎是無河不臭,無水不干。據有關專家介紹,在海河流域,地下水嚴重超采,形成了一個超過七萬平方公里的世界最大地下水漏斗區,造成地表沉降和海水入侵。河北一些城市地下水資源將在十年內采空,這成為促成南水北調的重要因素。

淮河流域生態破壞嚴重,水、旱災害經常交替出現。加之上游鄉鎮企業的惡性排污,使得人口密集的下游城市常常陷入有水不能用的窘境,而沒有替代水源的農村地區出現了若干癌癥村,環境災難開始造成公共健康危機。

上一頁 頁碼:[<< 1 2 3 4 5 >>] 下一頁 共5頁

打印】 【網站論壇】 【字體: 】 【發表評論】 【關閉

微水會

第十六屆城市發展與規劃大會

推薦書籍


    《高濃度有機工業廢水處理技術》
    作者:任南琪
    內容簡介:

    《水的再生與回用》
    作者:【美】林宜獅
    內容簡介:

合作邀請:010-88585381-805

免费a级毛片18以上观看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