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之所以認為中國水污染問題愈演愈烈,理由是充分的。在表面,水污染從支流向干流、從城市向農村、從地表向地下、從陸地向海洋,不斷擴散。在肌理,水污染和水短缺已經形成一個惡性循環,幾乎互為因果:缺水造成污染物難以被稀釋,水污染又破壞了有限的水資源,極大地惡化了缺水問題。
我們直觀感受到了身邊的小溪、魚塘、河流的惡化、消逝。同時,從全國的七大流域來看,水資源狀況都不容樂觀。
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但是,自1972年黃河首次斷流,到現在,黃河斷流期維持在200天以上,近千公里河床干涸,給黃河下游兩岸人民的生產和生活造成嚴重困難。水量缺乏導致大量泥沙淤積在水庫和下游河道,造成嚴重的洪水隱患。同時,黃河水資源污染狀況嚴重。在“中國水污染地圖”上,黃河上中下游沿線各個城市、廠礦稱得上中國水污染的重災區。
長江則是洪水與旱災并重。上游生態環境的脆弱導致洪水問題依然非常嚴重,而流域內旱災的發生也有加重的趨勢。干流水量雖還未有明顯變化,但許多支流徑流量不斷減少,從1950年代以來,長江上游的二十多條河流平均萎縮了37.1%。長江污染問題突出,每年排入長江的污水達220億噸,占全國總排污量的三分之一。隨著三峽水壩的建成,庫區流速減緩,自凈能力大大下降,原有的污染問題有可能變得棘手起來。
海河流域,大小三百條支流,枝枝蔓蔓,兩岸人民繁衍生息。但是現在,幾乎是無河不臭,無水不干。據有關專家介紹,在海河流域,地下水嚴重超采,形成了一個超過七萬平方公里的世界最大地下水漏斗區,造成地表沉降和海水入侵。河北一些城市地下水資源將在十年內采空,這成為促成南水北調的重要因素。
淮河流域生態破壞嚴重,水、旱災害經常交替出現。加之上游鄉鎮企業的惡性排污,使得人口密集的下游城市常常陷入有水不能用的窘境,而沒有替代水源的農村地區出現了若干“癌癥村”,環境災難開始造成公共健康危機。
中國城鎮供水排水協會(中國水協)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城鎮水務發展戰略國際研討會指定網站 國際水協會中國委員會工作網站
全國中長期科技發展十六項專項之一、中國十六大中長期重點專項 - 中國水體污染防治重大專項發布網站
技術支持:沃德高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3-2011 版權所有 京ICP備12048982號-4
通信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9號城科會辦公樓201(100835) Email:water@chinacitywater.org Fax:010-88585380 Tel:010-88585381版權所有: 水世界-中國城鎮水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