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全球變暖使我國年降水量及年徑流量向“南增北減”的不利趨勢變化,南方地區突發性洪澇災害事件可能增多,北方地區則可能變得更加干旱。經濟和人口增長,河流開發等人類活動進一步加劇, 不僅增加需水量,也加劇了水污染,對水資源的形成和水循環造成不利影響。近20年來海河流域的地表水資源量已經減少了40%。未來我國水資源發展態勢不容樂觀,水資源短缺的風險將進一步加大。
二是水資源人均占有量低。我國多年平均年降水量約6萬億立方米 ,其中約3.2萬億立方米左右通過土壤蒸發和植物散發又回到了大氣中,余下的約有2.8萬億立方米形成了地表水和地下水。這是我國擁有的淡水資源總量。這一總量低于巴西、俄羅斯、加拿大、美國和印度尼西亞,居世界第六位。如果把淡水資源總量中那些難以利用的洪水涇流和散布在偏遠地區的地下水資源扣除后,我國現實可利用的淡水資源量只有1.1萬億立方米左右,人均可利用水資源量僅約為
三是水資源的時間分布極不均衡。我國降水時間分配上呈現明顯的雨熱同期,基本上是夏秋多、冬春少?傮w來看,降水量越少的地區,年內集中程度越高;因此容易形成春旱夏澇,而且水資源總量中大約有2/3左右是洪水徑流量,形成江河的汛期洪水和非汛期的枯水。
四是水資源空間分布不均,與土地、礦產資源分布以及生產力布局不相匹配?傮w上是南方多、北方少;東部多、西部少;山區多、平原少。全國年降水量的分布由東南的超過
我國水資源的上述特點,使得部分地區水資源供需矛盾尖銳,區域間水資源條件差異巨大,水旱災害頻繁,水資源開發利用、調控配置和節約保護任務艱巨。目前,全國669座城市中有2/3缺水,約110座城市處于嚴重缺水狀態。
不僅如此,長期以來我國存在的水資源利用方式粗放、用水效率不高、用水浪費嚴重的現象,也加劇了我國水資源危機。
中國城鎮供水排水協會(中國水協)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城鎮水務發展戰略國際研討會指定網站 國際水協會中國委員會工作網站
全國中長期科技發展十六項專項之一、中國十六大中長期重點專項 - 中國水體污染防治重大專項發布網站
技術支持:沃德高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3-2011 版權所有 京ICP備12048982號-4
通信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9號城科會辦公樓201(100835) Email:water@chinacitywater.org Fax:010-88585380 Tel:010-88585381版權所有: 水世界-中國城鎮水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