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熱點專題 >> 其它專題 >> 關注國內水資源 >> 現狀討論 >> 

采訪水危機:開采真相的富礦

時間:2008-10-28 來源:人民網——《青年記者》 作者:盧 斌

蘇珊·朗格說過,任何偉大的藝術作品遠沒有現實復雜。在我看來,新聞也是一樣,我從不指望一篇報道可以窮盡事實。

  一個事件,一個選題,就像漂在海上的冰山,露出水面的只是一角,大部分沉于水下。沃爾特·李普曼將報刊比喻為永不停息地搜尋廣袤空間、絕不久留于一地的探照燈,但這盞探照燈通常只照亮了冰山海面上的部分。深度報道存在的價值就是要讓人知道水下還有東西,那個黑暗冰冷的空間里,蘊藏著真相的富礦。

  一

  南都“深度”將探照燈指向中國的水資源,緣自今年夏天的某個飯局。那時,無錫人民正在超市中搶水,昆明滇池管理局正與新華社打口水戰。我們部門一堆人在飯桌前聊起各自家鄉的水污染,提出是否可以做個中國十大湖泊的調查。后來,領導拍板,讓喻塵做一個具體一點的策劃。哪知這位老江湖野心勃勃,大筆一揮,策劃不再限于湖泊,變成了“中國水危機”,全方位地呈現水環境面臨的問題。事實證明,他的改動是正確的。

  分派給我的任務是源頭生態與滇池治污,這兩個報道最大的挑戰在于話題太老,相關報道很多,而關于滇池的更是成千上萬、連篇累牘。如何寫出新意?

  任務下達好幾天,我遲遲沒有出發,瀏覽了之前的幾乎所有相關報道,查閱了大量資料。我發現,還有許多重要的問題沒有得到解答。關于長江源冰川退縮的報道不少,但沒有一個是詳盡具體的,被轉載最多的一篇消息給出了退縮的數值,但竟然是一個專家對著照片估測的,而且冰川不是該專家的研究領域。

  我聯系了一位國內知名冰川專家,有新聞稱他今年剛去過三江源地區進行科學考察。他對我說,考察的結果媒體早已公布了。我希望能看看科考的報告,而不僅僅是媒體的消息。“我是陪記者上去的。”哪知他這樣回答。

  民間環保組織綠色江河多年來一直在長江源區開展工作,近年每年都到源頭冰川打樁做標記,測量冰川退縮的距離。我專程去了一趟深圳,向他們的成員請教,了解到,國家近年已撥巨資治理三江源生態,主要措施是針對過度放牧進行退牧還草生態移民,但很多牧民反映他們的牲口遠遠不如上世紀90年代之前多,而生態退化這兩年特別厲害。

上一頁 頁碼:[1 2 3 4 5 >>] 下一頁 共5頁

打印】 【網站論壇】 【字體: 】 【發表評論】 【關閉

微水會

第十六屆城市發展與規劃大會

推薦書籍


    《高濃度有機工業廢水處理技術》
    作者:任南琪
    內容簡介:

    《水的再生與回用》
    作者:【美】林宜獅
    內容簡介:

合作邀請:010-88585381-805

免费a级毛片18以上观看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