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熱點專題 >> 其它專題 >> 關注國內水資源 >> 現狀討論 >> 

采訪水危機:開采真相的富礦

時間:2008-10-28 來源:人民網——《青年記者》 作者:盧 斌

  三

  首先,我們見證了一個驚人的事實,沱沱河面臨斷流的危險。之后,在沱沱河水文站,一名工作人員對我們說,關于長江源頭生態退化的原因根本沒搞清楚,很多專家上來,與其說是科考,不如說是旅游,作為國家單位,他們的部分資料卻是由民間環保組織綠色江河提供。

  在成都,綠色江河的負責人楊欣對我說,目前科研院所要查藏羚羊在青藏鐵路沿線的分布和遷徙狀況也要查他們的數據,長江源頭生態環境數據、動植物分布、水文資料大部分都是空白。對三江源做過多次考察的地質學者楊勇告訴我,生態退化的主要原因是氣候變暖,放牧究竟在多大程度上影響生態,以現在所做的研究根本提供不了答案。

  報道的核心內容找到了:在大量研究處于空白,科研沒有做到可以為政策提供足夠支撐的情況下,國家的錢就源源不斷地用到退牧還草及生態移民上來。

  此前,在黃河源頭第一縣曲麻萊,縣委書記仁青才仁向我們抱怨,“內地發展這么快,50年來我們變化很小”,為保護源頭生態,他們做出了很大的犧牲,下游省份應該給他們生態補償。他表示,曲麻萊并非沒有發展的資本,這里的礦產非常豐富,隨時可以開采。我們了解到,實際上已經有人開著悍馬到源區挖礦,規模之大,政府不可能沒有耳聞。

  雖然,曲麻萊一年的財政收入僅僅180萬,但我們看到官員們開的車和他們抽的煙時,又感到他們沒有自己說的那么困難。一些牧民質疑現在施行的生態措施,成效遠遠沒有很多媒體報道的那么好。位于格爾木的生態移民村,很多村民都是從曲麻萊移去的,我們在那里了解到,村里建筑的工程質量不是太好,村民抱怨說:“國家政策好是好,但執行政策的人出了問題!

  又一個很關鍵的內容有了:雖然政策的科學性值得檢討,但在執行中已經產生了惰性,有很多人成為利益相關者,不愿政策發生改變。這時,科研不是朝前提供依據,相反是尾隨政策,服從某些官員的意志。

上一頁 頁碼:[<< 1 2 3 4 5 >>] 下一頁 共5頁

打印】 【網站論壇】 【字體: 】 【發表評論】 【關閉

微水會

第十六屆城市發展與規劃大會

推薦書籍


    《高濃度有機工業廢水處理技術》
    作者:任南琪
    內容簡介:

    《水的再生與回用》
    作者:【美】林宜獅
    內容簡介:

合作邀請:010-88585381-805

免费a级毛片18以上观看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