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熱點專題 >> 其它專題 >> 膜分離技術 >> 

用膜技術提高和保障飲用水生物安全性

時間:2008-07-30 來源:北京工業大學建筑工程學院 作者:李星,楊艷玲,李圭白

    近些年來,膜濾技術得到了快速發展和廣泛應用。膜濾對各種水介病原微生物具有廣譜的高效截留效能,是已有的飲用水處理工藝所無法比擬的。致病微生物的粒徑都在幾十納米到幾百微米之間,因此選擇合適的膜材料,就有可能將水中所有的致病微生物完全截留,最大程度地保障飲用水的生物安全性。

    一般可用于飲用水處理的膜材料有納濾膜、超濾膜和微濾膜。納濾膜的孔徑為1納米左右,可以完全去除各種病原微生物。超濾膜的孔徑為數納米,也幾乎能完全去除包括兩蟲、水蚤、藻類、紅蟲等,以及細菌甚至病毒在內的病原微生物;超濾出水的微生物學指標已能達到新飲用水水質衛生標準。微濾膜的孔徑僅為數百納米,不能充分截留去除病毒和細菌。

    在水質生物穩定性方面,工藝中可以設置生物活性炭處理單元,采用粉末活性炭能充分發揮其吸附容量,并且在炭表面還能生長生物膜,發揮生物降解作用,構成高效的超濾膜——生物粉末活性炭反應器,可以有效去除包括AOCBDOE在內的有機物。由于工藝的后續有超濾膜,所以不會出現微生物和活性炭泄露現象,很好地解決了常規處理工藝和深度處理工藝的問題,充分保障了出水的生物穩定性。

    目前我國選擇超濾膜去除水中微生物比較經濟、合理。超濾與其它預處理技術的組合,可以充分保障超濾技術的有效應用,也可以去除更多種類的污染物,全面提高和改善飲用水水質。采用安全預氧化、強化混凝、生物活性炭、超濾和安全消毒的處理單元,形成以超濾為核心技術的組合工藝,對于水中的致病微生物和水生生物、濁質等都具有多級屏障功能;各處理單元之間具有互補性和協同效應,使其含量得到逐級削減,減少超濾的負荷,增加處理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上一頁 頁碼:[<< 1 2 3 4 5 >>] 下一頁 共5頁

打印】 【網站論壇】 【字體: 】 【發表評論】 【關閉

微水會

第十六屆城市發展與規劃大會

推薦書籍


    《高濃度有機工業廢水處理技術》
    作者:任南琪
    內容簡介:

    《水的再生與回用》
    作者:【美】林宜獅
    內容簡介:

合作邀請:010-88585381-805

免费a级毛片18以上观看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