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熱點專題 >> 其它專題 >> 膜分離技術 >> 

膜處理技術在焦化廢水處理中的應用

時間:2008-07-29 來源:山東大隆實業有限公司 作者:

物化+生化+膜新工藝介紹

2.1 工藝流程

    山東大隆實業有限公司自2006年上半年開始焦化廢水處理實驗以來,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財力進行研究。其中,咨詢中冶集團研究總院、山大環境學院、同濟大學環境學院、省環境保護設計院等多家單位的資深專家;外出參觀考察10余家單位;并在此基礎上進行了上千余次的小試、中試,包含了吹脫、曝氣吹脫、氣浮、絮凝、氧化、高級氧化、催化氧化、膜處理等多個方向,積累了大量數據和經驗。在這些數據和經驗的基礎上整合成功、成熟的工藝單元,我們提出了物化+生化+膜新工藝深度處理焦化廢水這一處理工藝設計理念,經過長時間的中試運行,我們總結出了一個全新的工藝流程。該工藝解決了焦化廢水處理難以達標排放,無法綜合利用的難題。工藝流程見圖1

 

1 焦化廢水處理工藝流程圖

2.2 主要反應單元工藝說明

2.2.1均質氧化池

    均質氧化池的作用有兩方面,一方面是水量的調節和水質的均和;另一方面是通過投加氧化劑對難降解有機物進行預氧化,改變其結構和存在形態,使后續工藝能夠更好的去除廢水中的COD。經過本單元的均質和預氧化,可使后續處理單元更好的發揮作用。

2.2.2 氣浮池

    氣浮池的作用是去除廢水中的懸浮物、油類以及膠狀物等物質,以減輕后續處理構筑物的處理負荷。其原理是:水中的懸浮物、油類以及膠狀物等物質與曝氣機產生的小氣泡結合形成整體密度小于水的粘合體,在水的浮力作用下上浮至水面,同時水中的長鏈有機雜質和多環雜質也一部分由于和加入的藥劑發生作用形成膠體物質而被去除,氣浮后出水平均油類在10mg/L以下,懸浮物則降至50mg/L以下,COD平均去除率在20%左右。

2.2.3 pH調節池

    調節pH值,改變廢水中氨氮的存在形態,使其由離子形態(NH4+)變成分子形態(NH3),保證后續吹脫工藝能夠更好的去除氨氮。

2.2.4 曝氣吹脫

    通過改變pH值,改變氨氮的存在形態和氨氮在氣液兩相間的分配比,通過鼓風曝氣增大氣液兩相之間的接觸面積,使氨氮在氣液兩相之間多次達到分配平衡,并逐漸由液相分配到氣相,從而被去除,通過吹脫,氨氮可去除75%左右。但由于水汽的蒸發,廢水中的COD略有升高。

2.2.5 絮凝池

    去除水中的SS和膠體物質,降低色度和COD。在攪拌的條件下加入專用絮凝劑,通過一系列化學反應改變水中的膠體和懸浮物的表面特性使之脫穩,通過壓縮雙電層、吸附電中和、吸附架橋、網捕和卷掃等物理作用將水中的雜質充分絮凝。水中形成的絮狀沉淀在助凝劑作用下于很短的時間內即凝聚成比較大的絮狀礬花從而沉淀去除。

上一頁 頁碼:[<< 1 2 3 4 5 6 7 >>] 下一頁 共7頁

打印】 【網站論壇】 【字體: 】 【發表評論】 【關閉

微水會

第十六屆城市發展與規劃大會

推薦書籍


    《高濃度有機工業廢水處理技術》
    作者:任南琪
    內容簡介:

    《水的再生與回用》
    作者:【美】林宜獅
    內容簡介:

合作邀請:010-88585381-805

免费a级毛片18以上观看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