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世矚目的三峽大壩完成了。有人稱之為堪與萬里長城比美的奇跡。那么三峽工程對生態環境將造成怎樣的負面影響?
環保與建設同行三峽投資10億維護環境
三峽水利樞紐工程從開工之日起,就確立了“環境與工程建設同步”的原則,努力將這個全球超級工程打造成一個環保工程、生態工程。
中國長江三峽工程開發總公司科學環保部主任孫志禹告訴記者,三峽工程建設期內,在生態環境保護方面有著嚴格的控制。比如,數量龐大的混凝土生產過程,也會產生數量龐大的廢水,這些廢水必須經過凈化處理,達標后才能排放,而其中超過一半以上的廢水,處理之后又進行了重復利用;工程原有的大部分植被不可能保留,還會形成新的邊坡和水土流失,在施工中,要求水泥、沙石必須封閉運輸,對施工現場的植被要及時恢復。如今,在15.28平方公里的施工工地上,幾乎沒有一片裸露的泥土,幾乎看不到塵土飛揚的景象。
據悉,三峽工程動工以來,僅在工程建設方面的環保投資就有近10億元。
除壩區外,庫區的環境保護和災害治理更是工作的重中之重。三峽水利樞紐在建設過程中及運行后,對流域水質、泥沙、地質災害等采取了一系列監控和改善措施,加上國家近年在庫區大力推行退耕還林、水土保持、岸坡綠化帶工程及危巖與滑坡災害的預防與治理,三峽庫區的生態與環境總體良好。按照規劃,2001年到2010年政府將投入近400億元巨資治理三峽庫區及其上游水污染,分階段建設150多座污水處理廠、170多座城市垃圾處理場,三峽庫區的污水及垃圾處理率將達到85%以上。
長期參與三峽工程規劃、設計和建設的專家謝修發說,作為三峽工程第一功能的防洪功能,其環境效益是不可估量,也是不可替代的。同時,三峽水電是一種清潔能源,對大氣是一種有效的保護。
三峽總公司副總經理曹廣晶在接受采訪時說,從目前的情況來看,三峽工程對環境方面的影響都在意料之中,都在控制范圍之內。隨著三峽工程的順利進展和三峽地區環境的改善,長江三峽將會成為一個更加舒適宜人的風景名勝。
三峽工程將產生三大環境效益
中國三峽總公司副總經理曹廣晶日前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指出,三峽工程本身就是一個巨大的環保工程,將帶來防洪、減少污染、保護生態等三大環境效益。
曹廣晶指出,三峽工程的興建,將形成庫容為393億立方米的河道型水庫,可調節防洪庫容達221.
三峽工程26臺機組每年發電847億千瓦時,這些巨大的清潔可再生能源,可以替代10座180萬千瓦級的火電廠,相當于平均每年減少燃燒原煤5000萬噸,每年可減少排放1000萬噸可形成溫室效應的二氧化碳,減少200多萬噸可造成酸雨的二氧化硫,減少1萬多噸一氧化碳,減少37萬噸氮氧化物,還可以減少大量的廢水、廢碴、浮塵等。
三峽地區是國家級貧困地區,山高坡陡,人多地少,農民的密集耕作已使這里的生態環境形勢極為嚴峻。森林覆蓋率從二十世紀50年代的26%一度下降到17%,已基本無成熟森林;自然生態系統向“森林-灌木-草坡-裸巖”的方向退化;水土流失面積高達六成以上,年產沙量平均1.5億噸,入江泥沙量約4千萬噸。三峽庫區已成為長江流域水土流失最為嚴重的地區之一。三峽的一、二期移民工作,已經完成了16萬三峽移民出縣跨省外遷安置,對三峽庫區經濟、社會、環境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雖然三峽工程已經充分考慮到了環境問題,但是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還需要多年的努力奮斗;泥沙淤積和對下游的沖刷、水質保護等問題,必須認真研究解決,絲毫不可懈怠。
中國城鎮供水排水協會(中國水協)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城鎮水務發展戰略國際研討會指定網站 國際水協會中國委員會工作網站
全國中長期科技發展十六項專項之一、中國十六大中長期重點專項 - 中國水體污染防治重大專項發布網站
技術支持:沃德高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3-2011 版權所有 京ICP備12048982號-4
通信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9號城科會辦公樓201(100835) Email:water@chinacitywater.org Fax:010-88585380 Tel:010-88585381版權所有: 水世界-中國城鎮水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