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熱點專題 >> 事件專題 >> 墨西哥灣油污事件 >> 海洋保護 >> 

治治大海的“營養過剩”

時間:2010-05-11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

該方法可以綜合利用現有的貝類筏式養殖技術和大型藻類筏式栽培技術,不用特殊設備和復雜技術,因而成本低,并特別為我國北方廣大溫帶水域富營養化的環境治理提供了一條行之有效的技術路線。

同時,由于該技術所采用的大型藻類和濾食性動物均為重要的經濟性品種,因而也帶來了經濟效益,作為一種富營養化的生態修復方法,具有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雙重功效。

■ 專家圈點

周毅:中國科學院海洋所副研究員、研究生導師

大型藻類能夠有效吸收富營養化海水中大量存在的溶解態氮磷營養物質,這同時實現了污染物的資源化利用,既修復了富營養化環境,又形成了食用性海產品,這完全遵循了我國“循環經濟”的發展要求。另外,大型藻類通過光合作用利用水體中的CO2,進而調節海水的pH值,同時產生大量的氧氣,對海水中的動物和沿岸生態環境是有益的。

濾食性雙殼貝類具有很強大的濾水能力,它們攝食天然餌料,能夠過濾大量細小的顆粒物質,包括浮游藻類、浮游物、微生物、貝類幼蟲和中型浮游動物等,以及來源于雙殼貝類以及其它動物如魚的糞粒碎屑,同時去除海水中顆粒態氮磷營養物質,能夠控制水體中浮游藻類等懸浮物的數量,預防赤潮的發生。另外,貝類通過呼吸作用排放出CO2,這對大型藻類的光合作用和生長是有益的。由于這些雙殼貝類是食用性物種,因而在凈化環境的同時也得到了有價值的產品。

■ 相關鏈接

什么是水體富營養化

水體富營養化(eutrophication)是指在人類活動的影響下,生物所需的氮、磷等營養物質大量進入湖泊、河口、海灣等緩流水體,引起藻類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體溶解氧量下降,水質惡化,魚類及其它生物大量死亡的現象。

在自然條件下,湖泊也會從貧營養狀態過渡到富營養狀態,不過這種自然過程非常緩慢。人類的活動使之變得異常劇烈。大量含氮、磷肥料的生產和使用、食品加工、畜產品加工等工業廢水和大量城市生活污水特別是含磷洗滌劑產生的污水未經處理或處理不達標準即行排放,成為當今水體富營養化過程的重要物質來源。而人為排放含營養物質的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所引起的水體富營養化則可以在短時間內出現。

需要著重說明的是合成洗滌劑,它由表面活性劑、增凈劑等組成。表面活性劑在環境中存留時間較長,消耗水體中的溶解氧,對水生生物有毒性,能造成魚類畸形。增凈劑如磷酸鹽,可使水體富營養化。

■ 延伸閱讀

赤潮與水體富營養化

赤潮是一種危害巨大的自然災害,它會造成水質惡化和魚類的大量死亡。我國時有赤潮發生,其中以1989年黃驊海域赤潮事件最大,損失最重,達3億元人民幣。

1998年春天,赤潮橫掃了香港海和廣東珠江口一帶海域。赤潮過處,海水泛紅,腥臭難聞,水中魚類等動物大量死亡。當地的各類養殖場損失慘重。據《經濟日報》1998年5月3日報道,此次赤潮事件,香港漁民損失近1億港元;大陸珍貴養殖魚類死亡逾300噸,損失超過4000萬元。

上一頁 頁碼:[<< 1 2 3 >>] 下一頁 共3頁

打印】 【網站論壇】 【字體: 】 【發表評論】 【關閉

微水會

第十六屆城市發展與規劃大會

推薦書籍


    《高濃度有機工業廢水處理技術》
    作者:任南琪
    內容簡介:

    《水的再生與回用》
    作者:【美】林宜獅
    內容簡介:

合作邀請:010-88585381-805

免费a级毛片18以上观看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