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六大統籌

時間:2008-08-21 來源: 作者:

由于災區的地形特殊,對于重建工作造成了很大困難。經濟學家、城市規劃與設計專家李開發對本報記者表示,目前的焦點與難點是,要以災區災民恢復生產、恢復安定的生活,恢復正常的社會秩序作為重點,同時切合災區的實際情況與政府運作的客觀條件,為災后的重建家園、災民的安置、該地區長久持續的發展提供經濟、可行的運行方案。

但要多個目標兼顧難度很大,需要統籌安排,相互兼顧,科學決策,有序展開。李開發認為,有六大統籌值得重點研究。一是當前災民安置、現場清理、恢復生產的兼顧。目前的情況是,氣候已經開始進入雨季,大量的災民由于房屋毀壞嚴重、或者成為危房而無家可歸,山區在大地震中由于山體滑坡、泥石流、道路坍塌、橋梁斷裂,整個災民安置與現場清理預計需要6個月左右。整個道路重建也需要4個月以上。大量的災區人民需要恢復正常的生活,同時災區的農民也要恢復到正常的農業生產中去,災區的工業企業也需要恢復生產。災民需要暫離原住地生活,等待廢墟的清理與重建的安排。建議生產組裝式水泥預制板住房,據本人測算該種住房每十個平方米約4000元左右,每戶兩到三間。這種住房的好處是,堅固耐用、抗風雨、保溫、可以拆裝移動,使用壽命可達510年。這樣,待正式的永久性住房建設成功后,該組裝房依然可以在較長時間作為附屬用房使用,不用時可拆卸存放,不占面積。

 二是災民住房建設規劃與長期防震抗震規劃相兼顧。該地區屬太平洋板塊與印度洋板塊擠壓沖撞區,地震多發區。過去的一個大地震發生在1933年,中間間隔為55年。那么下一個可能大震的周期也是50年左右。根據當地地形地質條件,建議避開易塌陷與開裂的地區,避開有較大坡度的山地,選擇相對開闊的地帶建設住宅。

三是災區現場清理與保護耕地、保護地力相兼顧。目前的情況是,災區的現場清理必然帶來大量的建筑垃圾,建筑垃圾既不能作為新建筑的基礎填充料,也不能簡單填埋處理。理由有二,第一、建筑垃圾堆場不能作為未來耕地使用,第二、堆放處可能占用耕地。但處理好了則可兩者兼顧。建議選擇若干合適的地址,這些地址不會引起山洪等其它地質災害,先移走地表適宜種植與林業使用的壤士或表土,然后填入建筑垃圾,再將原移走的表土回填,可以等一定時間的積淀,將填埋地恢復為種植業或林業用地。這樣,可節約大量土地。

上一頁 頁碼:[1 2 >>] 下一頁 共2頁

打印】 【網站論壇】 【字體: 】 【發表評論】 【關閉

微水會

更多關于 做好六大統籌 的資料

    第十六屆城市發展與規劃大會

    推薦書籍


      《高濃度有機工業廢水處理技術》
      作者:任南琪
      內容簡介:

      《水的再生與回用》
      作者:【美】林宜獅
      內容簡介:

    合作邀請:010-88585381-805

    免费a级毛片18以上观看精品